2023年广东省中考原创信息卷(三)
历史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已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曩(nǎ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下列远古居民
的生产生活与这段话的描述最契合的是()
A北京人、山顶洞人B.元谋人、大汶口人
C.河姆渡人、半坡人D.蓝田人、良渚居民
2.根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
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禅让制已经恢复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井田制完全崩溃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3.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
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该学者的观点是
()
A.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B.中央对东方地区管控能力差
C.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区域差异导致阶级矛盾爆发
4.题4图所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具,最初被叫作“胡床”,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传人中原地区。这在实质上反映了(
宋代搭脑前曲作扶手的靠背交椅
直靠背交椅
弧孤靠背交神
题4图
A.少数民族实行汉化
B.民族交流对汉族的影响
C.民族矛盾完全消除
D.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
广东中考大考卷历史原创信息卷(三)第1页(共8页)
5.杜佑在《通典·历代盛衰户口》中说:“(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开凿大运
河)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土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
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上述材
料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杨帝的残暴统治
6.题6图是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此图最能说明唐朝中央官制的突出特点是(
皇帝
皇帝
太尉
相
大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夫
郡守
县令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奏朝行政系统简图
唐朝三省六部简图
题6图
A.中央机构效率低
B.废除了丞相制度
C.因分权得以集权
D.尚书省权力最大
7.“北宋初年的科举,极大扩充了取士的名额去填充各级官僚机构,同时严格考校程式,提倡公平竞争,保
证取士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从这段材料中可知,北宋初年科举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官僚机构的效率
B.保障科举制的公平公正
C.扩大北宋的统治基础
D.皇帝控制取士权的需要
8.玉米、甘薯和花生等美洲作物的引人,增加了中国的食物供给,支撑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尽管瘟疫等
传染病频繁暴发,中国人口仍然从1500年的1亿迅速增长到1600年的1.6亿,到1750年,猛增至2.25
亿。材料表明当时()
A.新作物的种植推动人口增长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迁移
C.传染病频发导致出生率增长
D.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9.《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中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乾隆二
十二年(1757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谷接济。”这证实了()
A.郑成功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B.台湾已纳人清政府的管辖之下
C.清政府在台湾建立了行省
D.荷兰殖民者人侵占领我国台湾
10.阅读清军兵力调动表(见题10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命令调动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浩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浩
1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题10表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者
C.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D.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户东中考大考卷历史原创信息卷(三)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