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情景角度赏析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闾祠①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①此诗是诗人随军入黔,参与平定“三藩之乱”,途经湖南屈原祠时,凭吊屈原所作。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曲子,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选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迤逗:勾引。⑤彩云:妇女发髻的美称。
3.(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③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玉垒山,在今汶川北、灌县西,是吐蕃往来侵扰的必经之地。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后主指刘后主庙在成都南先主庙东侧,西侧为武侯祠。
4.清人沈德潜评价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请结合全诗,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此诗作于作者出川途中。
5.从景情关系角度,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进行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6、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这首词。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和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
8.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①开头以写景生发,荒凉景物触动诗人遐思,诗人由眼前屈原祠的冷落,自然地引入中间两联的议论抒情,表达了对屈原平生遭际命运的悲愤惋惜。
②尾联则与首联相呼应,面对眼前景物忽发奇思,设想屈原吟魂犹在,徜徉沅湘,由情回到景,虚实结合。
③整首诗由景到情,又回归到景,最后以想象的场景作结,结构圆合,情感自然流转,情韵悠长。
2.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
②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
③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
3.本曲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到欢喜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理,表现了杜丽娘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对春光寂寞的哀伤,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渴望。
4.①颔联描述山河壮观之景,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意境阔大雄浑。②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感情丰富深沉,寄意深远。
5.①寓情于景,在壮美景色中寄寓热爱之情(热爱如画风景,或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②触景生情,触发意欲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身世之悲(孤独、漂泊、落寞、潦倒等)。
6①上片一、二句借景抒情,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凄清冷落的景衬托词人内心的悲苦。②下片一、二句乐景写哀,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词人以江南的美好反衬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
7.①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②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③“故乡”“明月”景物词序稍作变化,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之情。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8.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与我共同欣赏。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