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近代以来,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局所做的努力? 结果如何?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3)资产阶级:
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民国初年,伴随着民族工业发展而兴起的“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是什么?
中国的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中叶,民国初年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上海工人在一战期间组织过85次罢工,在罢工过程中有捣毁厂房、破坏机器、殴打工头等表现。自发的经济斗争虽然有时能取得胜利,终究只是暂时的和部分的胜利,并不能把工人阶级从奴隶状况中解放出来。
——李星:《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
思考:学生们为什么“兴奋得要疯狂”?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解决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原则”,鼓吹“公平外交”,“公理战胜强权”等,在中国引起强烈共鸣。
“公理战胜强权”“民族自决”等名词,呼喊得很响亮,激动了每一个青年的心弦,以为中国就这样便宜的翻身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这一期间学生们真是兴奋得要疯狂了。
——许德珩 《纪念:“五四”话北大——我与北大》
华工应募在法国北部参战人数达130618人,惨遭死伤者数至不鲜。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废除1915年中日协定说贴》
法国滨海努瓦耶勒市诺莱特华工墓园——欧洲最大的一战华工墓地
(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中国未对大战牺牲一兵一卒,没有花费一个先令。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那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
——许德珩 《纪念:“五四”话北大——我与北大》
思考:为什么说巴黎和会令国人失望?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我看这两个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两个和会都无用》1919年5月《每周评论》第20号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国闻报》
翻译翻译,什么叫做TM的公平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主要方式
结果
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罢课)
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学生被捕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商人
罢工、罢市
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阅读课本,归纳完成表格
一声青春的霹雳——五四运动爆发!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过程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
——《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1919年5月5日于《晨报》
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散发传单
游行请愿
被捕入狱
演讲宣传
阶层 主 要 爱 国 行 动
学生 罢课、示威游行
工人 革命主力
商人 罢市
报界 凝聚人心,制约政府
农民 保卫山东
各阶层联合会 发表《对内宣言》,请愿
政府个别代表 林长民等人反对
台湾民众 反日
留学生、华侨 肖克杰自焚
乞丐 发布通告
上海小偷 罢偷
在工商机构以外,也有数量众多的市民也参加了罢工。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入社会底层,连乞丐、小偷……都参加罢工。后来,邮局职员、警察、消防队员都威胁,如果政府仍然对学生保持这样的态度,他们也要停止工作。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我们花界,斯业虽贱,爱国则一。愿我同胞,抱定宗旨,坚持到底。国贼弗除,学生不放,誓死不休。
——青楼救国团泣告
我发现上次我把这里的示威游行比作一般大学里男生宿舍的打斗,对这里的学生来说有欠公平。……而中国学生负起一个清除式的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且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杜威1919年6月20日家信
(周策纵《五四运动》,201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在旁观者看来,这看上去就像毫无经验、缺乏借鉴的婴孩和乳儿不得不去拯救中国——假如他们真决定干的话。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假如’。”
——杜威1919年5月13日家信
五四运动期间曾在中国的杜威曾说:“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民族/国家(the birth of a nation)的诞生,而出生总是艰难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不同点 时间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结果
群众基础
革命范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1840-1919年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失败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1919年-1949年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成功
群众基础广泛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是革命先驱。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就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但因缺乏实践基础,未能引起关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李大钊开始在中国扛起宣传马克思主义大旗,一部分人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仍有人怀疑其在中国的可行性,直至五四运动的初步成功,坚定了更多人的信仰。
毛泽东:“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二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方能产生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建党理论
陈独秀
李大钊
马林
尼克尔斯基
共产国际代表
毛泽东28 何叔衡45 董必武35 陈潭秋25 邓恩铭20 王尽美23
李达31 李汉俊31 张国焘24 刘仁静19 包惠僧27 陈公博29 周佛海24
中共“一大”代表
平均年龄:27.7岁
新的领导阶级
新型政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思考: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发生时间1920年12月29日。
2、陇海铁路大罢工:发生时间为1921年11月20日,主要领导者罗章龙、游天洋等。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发动并领导的铁路工人运动。
3、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发生时间1922年8月24日,主要领导者邓中夏等。
4、粤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时间为1922年9月9日,主要领导者林育南、郭亮等。
5、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发生时间为1922年10月4日,主要领导者王尽美等。
6、正太铁路路工人运动:发生时间为1922年12月,主要领导者施恒清等。
7、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发生时间为1923年2月4日,主要领导者刘少奇、邓中夏等,直接领导者林祥谦、施洋等。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二七惨案
1923年2月3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1923年2月7日下午,军警以谈判为名,派出全副武装的军队包围总工会,并开枪屠杀,鲜血染红了工会门前的场地。被捕工人被捆绑在江岸车站电线杆上,湖北督军参谋长张厚生提灯找出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一边用刀砍,一边逼林下复工令。林祥谦宁死不屈,被活活砍死并枭首示众,牺牲时年仅3l岁。史称“二七惨案”。
“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1921年独立)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922年联合)
—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因此必须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1923年加入)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民党的态度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正确认识国情,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十分注意对于民众的政治宣传,勿失去一个宣传的机会,以造成国民幸福之真正中心势力,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孙中山谈话录
革命活动的屡次失败使孙中山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他认识到依靠帝国主义,依靠军阀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重新确定一条全新的道路,才能避免再次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孙极大的兴趣,他致电苏俄做出了友好的表示:“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共同团结奋斗。”
——《中国现代史》
“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加入国民党,但是要保持政治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条件”
“以张国焘为首的另外一些与会者,反对统一战线。张太雷和瞿秋白则支持达林……”
——达林《中国回忆录》
共产国际代表达林
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和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
——选自《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一辑》
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国民党,可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说服了与会者。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
——陈独秀在三大会议上的报告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一九二三年六月)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升官发财请入斯门
贪生怕死勿往他处
来
①东征
②北伐
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④汪精卫“分共”
吴佩孚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罹难。
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组织西山会议派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
1925年,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的新右派浮出水面,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
1926年3月和5月,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进行“清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集会议,实行“分共”,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大屠杀统计表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至1927年11月,共产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
材料一:北伐战争开始以后,英帝国主义先后制造了四川“万县惨案”和汉口“一三惨案”。1927年3月,北伐军攻克南京以后,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了“南京惨案”。
在北伐节节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日益不安,日本军部认为:“此时国共如不分家,则全国革命的成功指日可待,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将遭覆灭,而日尤甚。”
材料三: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
——《中央给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伯坚的信》1926.11.9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什么经验教训?
材料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得到多方支持。与日本联系密切的黄郛建议他 “必须离俄清党”,联系绅商,联络冯玉祥、阎锡山共同反共。大买办、上海财团头子虞洽卿成立了“江苏省兼上海市财政委员会” 支持蒋介石。吴稚晖为其反共制造舆论,李宗仁为其策划军事部署,白崇禧、杜月笙积极参与其反革命政变行动。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错误,也不至于打倒自己的友党;中国所需要的的是建立一个各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不是什么无产阶级独裁。
——192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领袖联合宣言》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
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②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左倾:方向对,方法对。实事求是。(good)
“左倾”:方向对,方法错。急于求成。超前(bad)
右倾:方向对,方法错。保守妥协。落后(very bad)
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一个开端
一次传播
一个政党
一次革命高潮
一次合作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共13张PPT)
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一位美国记者的预言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红星因何升起——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红星如何升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红星照耀中国——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从红星升起看中国民主革命新变化
一、红星因何升起——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了吗?
5.23 5.30 6.1
务当悉力制止。其不服制止者,应即依法逮办,以遏乱萌。 限学生于三日以内一律上课。 表扬被民众指责的、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
取缔学生的一切爱国活动。
6.10 6.26
交通总长曹汝霖呈请辞职,曹汝霖准免本职。 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公使章宗祥,因病呈请辞职,章宗祥准免本职。 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因病一再呈请辞职,陆宗舆准免本职。 北洋政府电告中国代表团:力主保留山东,否则即拒签合约。
——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
北洋政府在五四运动期间发布的训令
北洋政府的态度发生了何种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全国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时约为五六十万人,到了五四运动时已达到200万人。在6月3日后,以上海为中心,工人群众走上了斗争的前列。在上海以外,沪宁路和沪杭路铁路工人,京奉路唐山工人,京汉路长辛店工人相继罢工。汉口、长沙、芜湖、南京、济南等地也都有工人罢工。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者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北洋政府的态度发生了何种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红星因何升起——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5日
北京
学生
罢课
学生被捕
1919年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反帝反封建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爱国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民主革命变化一: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红星如何升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使人们真正认清了帝国主义恃强凌弱的侵略本质,从根本上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并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同时,社会主义的苏俄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废除帝俄时代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两者对比,先进的中国分子感到:走俄国人的路,才是中国人唯一的出路。从而促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
——杨宪福 韩文霞 马运祯著《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纲》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毛泽东、蔡和森“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为何促进马克思的传播?
材料一 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阶级基础: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2、思想基础:《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组织基础: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一大为何在上海召开?
民主革命变化二: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材料一 出席大会的是“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上海代表李汉俊、李达,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济南代表是两个学生,日本代表是我”。(据武汉代表陈潭秋回忆,山东代表是王尽美、邓恩铭。)
——周佛海1927《逃出了赤都武汉》
材料二 萧三采用30年代毛泽东的回忆,认为出席中共“一大”的是“十二人”,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王寒烬、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李达、李汉俊、包惠僧、俞秀松。其中王寒烬和俞秀松没有到会)。
——1944年萧三《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
史料实证
为何同一历史事实的记录存在差异?
最后官方采取何种说法,为什么?
这一人数差异为何引发学者的热烈讨论?
中共建立是开天辟地大事变?
三、红星照耀中国——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变化三:指明新方向
比较中共一大和二大革命目标的差异,指出中共认识发生何种变化?
时间 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三、红星照耀中国——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变化四:凝聚力量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爆发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工人达30万以上,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成立国民政府
通过国共合作问题的协议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次战争得到了全国各界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北伐出师时,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和卫生队随军服务,曲江等地农民数万人赶来帮忙北伐军运输。北伐军所到之处,工农群众组织运输,侦察敌情,担任向导,直至参加战斗,配合北伐军作战。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
中共的加入对北伐产生何种影响?
北伐
三、红星照耀中国——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变化五:焕发新貌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2021年2月3日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1.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和经过。
2.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
3. 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具体情况,并了解其影响。
4.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5. 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概况。
6. 认识国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及国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难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国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基础梳理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 年,中国 巴黎和会 上外交的失败。
(2)概况
①爆发:1919 年5 月4 日,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②扩大:6 月5 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③结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 的伟大 爱国革命 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社会革命 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思想启蒙 运动。
(4)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②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⑤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宣传中心:北京与上海。
(2)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外部: 共产国际 的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2. 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 1921 年7 月。
(2)地点: 上海 。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3)内容
①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3. 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4)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 国共合作的实现
(1)工人运动的教训:必须建立 革命统一 战线。
(2)中共三大的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 正式形成。
2. 国民革命运动
(1)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2)成果
①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②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 北洋军阀 的反动统治。
③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重点探究
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属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 国共两党
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革命成果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结局 失败,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多角度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1.从政治角度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从党史角度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从思想角度
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
4.从社会角度
妇女地位提高、服饰变化等,促进社会变革。
5.从现代角度
继承、弘扬五四精神;爱国主义。
三、易误易混辨析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课后习题
1.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士匪军阀,为虎作;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教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有学者考察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党员的社会构成,发现两党的党员构成和社会基础,其实并无太大差异。两党党员大致来自同一个社会群体,这一“社会群体”是
A.工人 B.农民 C.军人 D.知识青年
3.陈旭蔍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这一“嬗递”的开端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摘自《新民主主义论》)对“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最合理的解释是,孙中山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提出三民主义
C.提出新三民主义 D.领导护国护法等运动
5.“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6.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7.近代某文件规定:“日本政府允将旧德胶州租借地内所有各种公产,包括地段、房屋、工程、建筑等,不论为前德所有,或后来日本买得或建造者,一并归还中国……”“现胶济铁路沿线及其支线之日本军队及宪兵,应于中国军警开达前往接护该路时,立即撤退。”该文件是
A.《胶澳租界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D.《波兹坦公告》
8.“自由”、“平等”这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响亮的口号也进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这体现社会主义
A.也能继承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 B.也会借鉴宗教发展的成功经验
C.也要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必然道路 D.也以思想启蒙来挑战传统文化
9.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B.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D.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10.1927年,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世人惊为意外,渐认为南北势力将有不可测之变化。”这说明
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B.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
C.北伐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国共合作取得巨大成功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士匪军阀,为虎作;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总理遗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国民大革命,故选B;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故排除A;抗日战争的对象是日本法西斯,不是军阀和所有帝国主义,故排除C;解放战争的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故排除D。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的主要成员都是知识分子,这些人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D正确;AB是共产党员的主要构成部分,排除;军人在国共两党的比重较小,C排除。故选D。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题干内容描述相符,D正确;戊戌变法不是反帝反封建运动,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排除C;新文化运动不具有反帝反封建特征,排除C。
4.C
【详解】
根据材料“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能根据时势变化革新自己的理论,提出新三民主义,顺应了国民大革命需要,C正确;推翻清政府统治、提出三民主义在广义上都属于辛亥革命范畴,与题干中“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排除A、B;领导护国护发运动与题干中“合乎人群之需要”不符,排除D。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因此这一运动深受国际形势的影响,选项D正确;五四运动是由中国人发起,排除A;五四运动中并没有暴力革命,也未推翻北洋政府,因此不是十月革命的翻版,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
解题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起因。
6.A
【详解】
据材料“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并结合所学可知,自19世纪中期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但一战结束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使中国人认识到西方列强的本质,A正确;B与材料无关;新文化运动时期国人提倡西方民主科学,而不是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C与材料不符,C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材料“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不符,D错误。
7.C
【详解】
根据材料中日本同意把接手德国的山东权益归还中国,从山东撤军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22年华盛顿会议外,中日签订的《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C项正确;《胶澳租界条约》是1898年中德签署的,与日本无关,A项错误;《凡尔赛和约》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B项不符合题意;1945年发布的《波兹坦公告》是盟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归还中国领土的文件,D项不符合题意。
8.A
【详解】
依据题干“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口号融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说明社会主义在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方面,没有意识形态的偏见。故答案为A项。B项,“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宗教无关,排除;CD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以思想启蒙来挑战传统文化,排除。
9.C
【详解】
由五四运动时期,《晨报》文章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等,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部分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国人的爱国意识,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国内报刊的文章,目的不在于获得列强的同情,A项错误;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与1919年的时代主题不符,B项错误;“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的说法与宣传民主思想无关,D项错误。
10.D
【详解】
“党军去秋突出武汉,今春进陷苏浙”表明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进展,故D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北洋政府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24年,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共19张PPT)
思考:《新青年》宣传的中心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
1916年9月1日
1919年9月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顾维钧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之一
思考:中国可以谋求这种“公平待遇”的背景是什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五四运动
(1)背景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著.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上海三联书店, 2002.1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1.1五四运动
(1)背景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导 火 线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1五四运动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1.1五四运动
5月4日起
6月5日起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罢课、游行示威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2)过程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根据教材p120内容,总结概况五四运动发展的过程。
1.1五四运动
1.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5.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影响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旧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表格思考,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彻底的反帝发封建爱国运动,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想认识。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五四运动
1.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上海
(3)表现: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提出建设共产党
共产国际代表到中国
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之后各地相继建立早期组织
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11
1919.05
1920
1920.04
1920.08
1920.10
1921.07.23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
(3)内容:
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一大、二大的区别
(1)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共二
大
为什么中共“一大”悬在半空,而中共“二大”就脚踏实地了?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新”在哪里?
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意义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3.1国共合作
(1)背景
材料一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材料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扩大了自身影响力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的背景。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3.1国共合作
(2)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内容: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反帝斗争的具体要求,同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知道其对中国的危害。
民权主义:强调人民性、群众性,对于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都享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1)背景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3.2国民革命
(1)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过程:
广州
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上海
武汉
1924.1
国民党一大
1925
成立国民政府
1926
国共合作北伐
1927
4.12
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1927
7.15
汪精卫分共
——失败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3.2国民革命
(3)结果
思考:国民大革命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材料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得到多方支持。与日本联系密切的黄郛建议他 “必须离俄清党”,联系绅商,联络冯玉祥、阎锡山共同反共。大买办、上海财团头子虞洽卿成立了“江苏省兼上海市财政委员会” 支持蒋介石。吴稚晖为其反共制造舆论,李宗仁为其策划军事部署,白崇禧、杜月笙积极参与其反革命政变行动。
材料2: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
教
训
应该坚持掌握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失败原因
客观因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因素
经验不足;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共31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山东 青岛 1919 沈泊尘 作
1、画面上有“太阳”标记的骷髅脑袋象征哪个国家?
日本
2、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代表什么意思?
代表日本要吞并山东、青岛
3、画面上中国的“国民”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奋力往外拉,不让日寇吞下肚去,这指什么事件?
五四运动
山东
青岛
五四风雷
第一章
游行请愿
演讲宣传
散发传单
被捕入狱
爱国
反帝反封
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申报》大幅报导,上海工界和商界、学界一致行动,实行罢工、罢课、罢市。
上海学生总罢课
五四纪念章
公司不卖日货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5月4日起
6月初起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一、风雷震天:五四运动的过程
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问题探究:
材料一:北洋军阀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 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6倍。
材料二:从1916—1919年,北洋军阀共借外债199次多,债权国包括日、美、法、英、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卷、期货为担保。
材料三: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北洋军阀
统治黑暗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二、寻源五四
五四运动爆发前的中国社会状况
材料四: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及投资情况:
注册的工厂数:
1903—1908年 : 注册的工厂数265家
1912—1919年: 注册的工厂数600家
投资情况:1895—1911年 投资总额1.1亿元
1912—1919年 投资总额1.4亿元
材料五:辛亥革命前后工人人数及罢工次数:
人数:1911年前50—60万;1919年 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人。
罢工次数:1912—1919年间,罢工130次,仅1919年前5个月就达19次。
民族工业
得到发展
无产阶级
队伍壮大
二、寻源五四
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
材料六: 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日本加紧
侵略中国
二、寻源五四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材料七: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我看这两个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两个和会都无用》1919年5月《每周评论》第20号
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根本原因
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
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阶级基础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导 火 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寻源五四——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五千年文明史看五四: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不乏爱国主义,从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篇、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郑成功收复台湾、邓世昌壮烈殉国,都洋溢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只有五四精神才第一次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启蒙与救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传统的爱国主义具有了现代性的神髓。这是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独特性所在,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文化觉醒的重要体现。
——胡伟《从近代史到现代史的转折点》(解放日报2019年5月14日)
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三、青史流芳——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二:对外而言,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滑、国家利权不断丧失的趋势……对内而言,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历程,经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性质亦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6卷)》(25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百年近代史看五四: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里程碑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是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新时代看五四: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实现了全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开天辟地
第二章
1.历史孕育——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十月革命(1917)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二 卡尔·马克思的名字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社会主义,早在清末就已经被介绍到中国,主要对当时流亡海外的革命家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中国国内通常见到的刊物上进行宣传,则不得不等到1919年。
——伯纳尔著,丘权政等译:《1907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粗剪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1)时间地点
(2)各地代表
(3)会议内容
阅读教材p122页回答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
1921 年7月23日
名称: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日出东方——中共成立
上海
2.日出东方
中共“一大”代表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邓恩铭 王尽美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包惠僧 陈公博 周佛海
2.日出东方
马林
返回
3.面貌焕新——中共成立的影响
(1)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2)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3)最终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4.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
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会址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
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结合陈独秀的话,认识中共“一大”“二大”的奋斗目标有什么不同?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修改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携手共进
第三章
1.相知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
(1)背景:
材料一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材料二 为了统一全党对国共合作的认识,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中共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
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1.国共合作
(1)背景:
(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此次会议是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召开的,由孙中山主持召开,并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反帝斗争的具体要求,同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知道其对中国的危害。
民权主义:强调人民性、群众性,对于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都享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3)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2.共同革命——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材料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2.国民革命
(3)结果: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四一二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经过政变,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蒋中正等领导)及武汉(汪精卫等领导)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③失败原因
客观上:
主观上:
④教训:
本课小结: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一个开端
一次传播
一个政党
一次革命高潮
一次合作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共33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目 录
1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壹
请输入您的标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自19世纪末叶以来,西方资本制度的生产压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著. 《中国文化的展望》
民族资本发展
西方入侵
军阀割据混战
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对待
思想传播
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有哪些?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与世界
五四运动的背景
国际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遭到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二十一条”)
俄国的十月革命深深影响中国
国内背景
政治:军阀割据混战,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为新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导火线:巴黎和会(1919.1.18)上的外交失败(一战:1914.7-1918.11.11)(直接原因)
山东问题
①19世纪末: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
②一战期间:日本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提出灭亡国的“二十一条”。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努力失败。
五四运动经过
开始时间 中心 斗争主力 斗争形式
1919.5.4
1919.6.5
北京
学生
上海
工人
(1)五四运动的分期
(2)五四运动的口号:
游行示威
罢工、罢课、罢市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结果
材料三:
这回学生奋斗一个月的结果,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的免职,二是中国出席和会的代表不敢在断送山东的和约上签字,政府屈伏了,青年胜利了。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记载,《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四: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罢免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五四运动的结果
性质:五四运动时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思想文化: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政党建设: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1915 -1919(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地主阶级学“器物”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四大阶段
资产阶级学“制度”
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请输入您的标题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间
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材料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时间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主要影响
19C60-90S
19C末
20C初
1915以后
十月革命以后
抵抗派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
制夷
思想启迪
洋务派
李鸿章
曾国藩
张之洞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近代化的开端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君主立宪发展资义
思想启蒙
革命派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孙中山
推翻了…结束了…
建立了…
颁布了…
激进派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等
民主和科学
动摇
正统
李、陈、
毛泽东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地
主
阶
级
资
产
阶
级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无产阶级
19C40、50S
中共诞生
革命方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心
传播中心:北京和上海
传播代表:李大钊、陈独秀等
北李南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现
43%
1. 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 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3.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并发表相关马克思主义的言论。
陈独秀文稿《吾人最后之觉悟》
4. 李达、李季、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李季翻译社会主义史
恽代英翻译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
材料七:
人道的禁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1.满足中国理论需要,促进中共的建立,解放思想。
2.促进中国知识界的成熟
3.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贰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提出建设共产党
共产国际代表到中国
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之后各地相继建立早期组织
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11
1919.05
1920初
1920.04
1920.08
1920.10
1921.07.23
共产国际,列宁领导创建,存在于1919~1943年,总部位于莫斯科,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组织。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
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代表 出生年份 当时年龄 籍 贯 求学、从教经历
李 达 1890 31 湖南零陵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李汉俊 1890 31 湖北潜江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董必武 1886 35 湖北黄安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陈潭秋 1896 25 湖北黄冈 师范生,从教
何叔衡 1876 45 湖南宁乡 清末秀才,师范生,从教
毛泽东 1893 28 湖南湘潭 师范生,从教
王尽美 1898 23 山东诸城 师范生
邓恩铭 1901 20 贵州荔波 中学生
张国焘 1897 24 江西萍乡 北大在校生
刘仁静 1902 19 湖北应城 北大在校生
陈公博 1892 29 广东南海 北大毕业,从教
周佛海 1897 24 湖南沅陵 旅日大学生
包惠僧 1894 27 湖北黄冈 北大旁听生,记者,从教
马林 (荷兰) 尼克尔斯基(俄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材料八: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九: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共一大与二大有何区别?
材料十一:
“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1922年)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
材料十二: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正确的前进方向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群众基础、新的国际环境、新的革命成就
共产党的诞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同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异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叁
国共合作的原因
国共合作原因 国外 1.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2.共产国际支持、推动国共合作。
国内 1.国民党现实需要,孙中山等人再度遭受地方军阀排挤,需要重新完善政党建设,需要共产国际和苏俄等势力的支持。 2.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材料十三:
在经历了外交和军事上、政治上一系列挫折之后,孙中山对列强的“不予支持”、“反对”和“压制”已深有体会。他明确讲:“我们已经丧失了从美、英、法等列强国家获得援助的希望……唯一对我们南方政府表示援助的,是俄国的苏维埃政府。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国共合作的内容
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求得中华民族真正自由和独立,对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宣言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章程,确定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新发展
民族:无反帝→有反帝反满→民族平等明确“反帝”,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要由资产阶级掌握→强调民权的普遍性、平等性
民生: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
国共合作的影响
这次大会确立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并参加领导工作,使这次大会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同盟,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了以“打到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国民革命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创立黄埔军校
1924年5月
1923年6月
1924年1月
黄埔军校,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蒋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
国民革命的过程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东征: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国民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北伐: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陈炯明,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军政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大一统”的政治纲领不合,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
策略:
打倒吴佩孚
联络孙传芳
不理张作霖
国民革命的结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的的国民革命失败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湖北
广东
广西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张作霖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上海
国民政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吸取哪些教训?
主观方面:
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
②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失败原因:
客观方面:
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演示完毕 感谢聆听
xxx设计部
xxx导学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3) 编
导学案·部编教材·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时空坐标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 国民革命 南京政府/武装割据 红军长征
1919 1921 1924-1927 1927- 1934-1936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时空观念:认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时期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知道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解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特点及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唯物史观:辩证分析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家国情怀:感悟“五四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基本内容,体会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考点整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⑴原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收回山东权益的正义要求。
⑵开始:1919.5,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⑶发展:1919.6,上海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⑷结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⑸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⑴时空:十月革命后,开始广泛传播;北京与上海为中心。
⑵文章: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⑶团体:1920年,李大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⑷翻译宣传:陈望道《共产党宣言》、李达、李汉俊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早期组织:1920夏起,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其它(略)。
2.中共一大:1921.7,上海→嘉兴。确定党的名称;制定“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纲领;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标志着中共诞生。
3.中共二大:1922.7,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反军阀”。
4.意义
⑴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⑵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正确的前进方向,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形成
⑴背景: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筹划: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⑶形成:1924.4,广州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国民革命的成败
⑴国民政府:1925年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⑵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1927年,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⑶四一二政变:1927.4,蒋介石在上海捕杀共产党;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⑷七一五政变:1927.7,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课内思考
(教材P121)学思之窗:阅读上述材料,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
提示:⑴意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精神,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⑵时代价值: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联系分析
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⑴民主革命也称资产阶级革命,它是由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现民主自由的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⑵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2.山东问题的由来和解决
⑴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并取得在山东筑路权、采矿权。
⑵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夺取德国在山东权益,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⑶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原来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中国拒绝签约。
⑷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日中会外签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重申机会均等原则,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
练习巩固
1.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主要体现在( )
A.领导阶级的变化 B.革命任务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等主张,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兴盛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
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5.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策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策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士”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 )
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 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
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 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
6.在五四运动的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以往革命者,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千方百计动员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展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C.实现了民主革命的转折 D.初步实现了运动斗争的目标
7.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
A.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 B.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C.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8.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杭州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反对马林的提议,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材料说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B.共产党对当时国民党性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C.资产阶级已经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D.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判断严重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1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一场运动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运动。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⑵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9.⑴相同点: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
不同点: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
⑵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PAGE
23(共18张PPT)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小写的我,大写的中国
一个戏剧性场景
顾维钧
起码三天电报到国外
五四运动
北京政府放弃对签约问题的主导责任,直至离预定签约时间仅有两天的6月26日,才发电指示代表团拒绝签约。
由于解决山东问题希望渺茫,中国代表团开始解体,最终决定签约问题的职责,就戏剧性地落到了顾维钧的身上。
历史上这一时期的事件,仿佛成了不断强调的刻板印象。让我们一起展开历史的画卷,寻找五四鲜活的过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四章
一次新运动—五四运动
一股新思潮—马克思主义
一场新革命—国民革命
第三章
一个新政党—共产党
一次新运动——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
洋务运动
18世纪60年代
百日维新
1898年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1年
清末新政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救亡图存的运动不尽其数,为什么五四运动被称为是一次新运动呢?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工人
商人
学生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一次新运动——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政治: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思想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
一个新政党——共产党
2.五四运动的过程、结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9年5月4日—6月初 1919年6月初开始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学生、商人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方式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结果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运动
一次新运动——五四运动
陈其樵那天正在种痘发烧,原本的计划是听完国民大会的演说后便返回学校。但“后见演说已完,各校学生人手一旗,将为游街之举。自度体力尚可步行十里”,才向同学要了一面写着“还我青岛”的白旗,同大队一起游行。
具有爱国救亡共同意志的个体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群体
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但是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启蒙运动,这种说法是否有可取之处?
一次新运动——五四运动
我在南京暑期学校读书,曾看见一个青年,把自己的名字取消了,唤做“他你我”。后来到北京,在北大第一院门口碰见一个朋友偕了一个剪发女青年,我问她:“你贵姓?”她瞪着眼看了我一会,嚷着说:“我是没有姓的!”——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1915年新文化运动
五四事件
新文化运动影响空前扩大
五四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1、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一次新运动——五四运动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1840年
1949年
1919年
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一股新思潮——马克思主义
1918年,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1918年,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50多篇。
李大钊率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
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群体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
1920年8月,上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个新政党——共产党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地图上的中国史》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结合教材,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一个新政党——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上海兴业路(今)
浙江嘉兴南湖
(3)主要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一个新政党——共产党
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型的政党:
新的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一个新政党——共产党
(1)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
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国内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建国
渐次实现共产主义
一场新革命——国民革命
今日之世界,乃为资本主义渐次崩颓之时期,故必须采用一种新政策。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族;对内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纲领之下,以抵制列强之压迫,而达到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因此,我乃决心加入中国国民党。
——李大钊《狱中自述》
李大钊身为共产党员,为什么会决心加入国民党?共产党组织又是怎么看待加入国民党这件事的呢?
国民党确立了新政策: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纲领: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场新革命——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的实践——国民革命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过程: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6年开始北伐
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由南向北
国民政府定广州
国共合作北伐(长江流域)
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分共
一场新革命——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拓展]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两党在阶级性质和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力量十分强大。
主观原因:
1.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革命斗争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2.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放弃对革命领导权,甚至解除工农武装。
本课小结
中共三大
1923
北伐
1926
五四运动
1919
1921
1924
1925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
广州国民政府
1927
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从个人到群体,民族已经全面觉醒。革命虽然失败,革命希望仍在!小写的我,在为大写的中国而努力!(共29张PPT)
历史告诉我们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
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垂成,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
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局限而望袁兴叹。
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党史
“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一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毛泽东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9-1927)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一部分
党的前奏——五四运动——新开端
事件之过程:五四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
斗争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京
学生
罢课
学生被捕
1919年6月初开始
上海
工人、学生、商人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
拒绝和约签字
事件之起因:五四运动背景
思考:五四运动前的中国与世界
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自19世纪末叶以来,西方资本制度的生产压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般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
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只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有哪些?
民族资本发展 西方入侵 军阀割据混战 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对待 思想传播
1
2
3
4
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国际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国际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索:
事件之起因:五四运动背景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彻底反帝反封建)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更是一场在公民责任的旗帜下,从知识分子到全民动员的社会运动。启蒙知识分子开始从个人的解放转向社会改造,转向面对广大国民的社会运动。
——许纪霖《作为社会运动的“五四”》
商人罢市
工人罢工
军人支持
乞丐罢讨
事件之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重点)
事件之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重点)
材料二 “五四”游行的指挥者傅斯年明确说道:“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他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
——《“运动时代”的来临:“五四”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的生成》
材料三 “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未来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结合成一个整体”。
——(美)驻华公使保罗芮恩施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
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公民逐渐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事件之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重点)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
材料四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及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到旨在救治资本主义弊端的社会主义学说……都曾化为国人的言谈和文章,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寻找信仰的同时形成了百家争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之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重点)
材料四 五四运动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原先坚持资产阶级思想立场和个人主义观点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高潮时退出了斗争,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坚决的左翼知识分子转向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准备。——安美慧《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
4.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的精彩演讲,称颂“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新青年》创刊“劳动节纪念号”:以大量篇幅介绍中国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材料,译载苏俄劳动法典,宣传劳动运动。"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事件之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重点)
事件之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主革命,都反帝反侵略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民主义等
马列主义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本节课重点)
事件之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百年回看五四运动”
(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节课重点)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5.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
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新希望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月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
8月
上海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0月
1920年
1919年
五四后
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北京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阶级/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中共一大、二大的对比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等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问题:结合教材P122学思之窗、P123历史纵横的内容,比较中共“一大”和“二大”的纲领目标。
脱离实际,不符合国情
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1
2
3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新的革命前途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型的政党
新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史称“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大罢工
第三部分
党的实践——国共合作——新策略
思考:国共合作背景
材料一:……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材料二: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材料三: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1
2
3
4
社会因素:五四运动胜利;“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可能性:孙中山前期革命活动屡遭失败,认知发生变化;
外部条件:十月革命成功;共产国际帮助。
思考:国共合作的背景
问题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国民党一大
主要内容
意义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推动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问题二:国共合作对国民革命的作用?
国共合作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探究: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国民革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它不仅给辛亥革命以来挂名“共和”、有宪法无宪政的民国北京政府画上了句号……让国民党由一个封闭型的精英式政党, 转变为一个以大众为基础的现代动员型政党……对共产党来讲,也是那场革命让它从最初只有几十个人的政党,很快发展成拥有几万人的政党。 ——申晓云《国民革命与北伐研究述论》
材料二:革命失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现代化价值分析》
历史功绩: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小结
↓
小结
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国民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认清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到了革命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高一历史备课组 设计人: 审核人: 日期: 2022.11
导学案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课时)
【课标定位】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重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自主学习1】阅读P128-130的导入与第一目,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并解决问题。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原因 阶级矛盾 北洋军阀的黑暗、独裁统治。
民族矛盾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 ”。
导火索 1919年1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英、美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 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经过 前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后期 1919年6月5日, 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 爱国运动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 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 革命运动;
社会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革命运动;
思想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运动。
里程碑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的结合。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的转折点。
[学后感悟]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与上海。
(3)表现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学后感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
【自主学习2】阅读P130-131第二目,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并解决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国际条件: 的帮助。
(4)组织条件:1920年8月后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的相继建立。
2.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 一艘游船上进行的。
3.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首先确定了名称: 。
(2)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 ,建立 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任书记。
4.意义:(1)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3)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 。
【自主学习3】阅读P131-133第三目,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并解决问题。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原因: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 。
(2)过程
①决定:1923年6月,中共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②形成: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 的主张,实际上通过了 、 、 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 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结果: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 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 集团在武汉“分共”。
【探究1】 教材P132“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思考:根据图示指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进军区域范围,并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伐对象: 。进军区域: 。
原因: 。
[学后感悟] 国民革命是一场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人民革命运动,它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翻天覆地的狂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广大民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高一历史导学案 第7单元 第 页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21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有哪些“中国人”为更新改造国家主动奋斗过呢?
请大家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五四运动”
地点?人物?精神?
一、“青年”觉醒篇
1919年 时间 中心 先锋/主力 斗争形式 口号
阶段 第一阶段 5月4日起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结果
学生
北京
上海
工人
游行
罢课
罢课
罢工
罢市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拒签、罢免)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活动一】阅读课本第一节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1919年浙江第六师范学校的“五四”传单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上海汽车业《警告同胞》的传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19年参加游行的广东学生
一、“青年”觉醒篇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性质
近代民主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从思想、社会、政治三个层面带了重要“力量”;
一、“青年”觉醒篇
【学思之窗】“……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30日)
【讨论】阅读材料,如何理解“第一次全面觉醒”?
一、“青年”觉醒篇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陈独秀
李大钊
【找一找】阅读课本,找出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二、“青年”觉醒篇
【活动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五四运动如何推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
“(五四运动后)大批青年向往苏联的十月革命,认识到解决中国问题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后来,在北京、上海等地就陆续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起初不过是学术研究性质,但是当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时候,它很快就发展成为行动纲领,发展成为一个指导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了。五四运动是以进步学生发端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中建设中国重要的口号是‘科学与民主’。……因之科学思想的指导,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群众运动的实践,则日益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涌现出大批突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也唤醒了大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许德珩《五四运动六十周年》1979年2月
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干部准备
组织
阶级
思想
干部
代表 出生年份 当时年龄 籍 贯 求学、从教经历
李 达 1890 31 湖南零陵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李汉俊 1890 31 湖北潜江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董必武 1886 35 湖北黄安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陈潭秋 1896 25 湖北黄冈 师范生,从教
何叔衡 1876 45 湖南宁乡 清末秀才,师范生,从教
毛泽东 1893 28 湖南湘潭 师范生,从教
王尽美 1898 23 山东诸城 师范生
邓恩铭 1901 20 贵州荔波 中学生
张国焘 1901 24 江西萍乡 北大在校生
刘仁静 1902 19 湖北应城 北大在校生
陈公博 1892 29 广东南海 北大毕业,从教
周佛海 1897 24 湖南沅陵 旅日大学生
包惠僧 1894 27 湖北黄冈 北大旁听生,记者
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13人)
二、“青年”理想篇
【学思之窗】
【思考】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
①新的领导阶级政党
②新的指导思想
③新的奋斗方向
二、“青年”理想篇
▲中共“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宣言》
【活动三】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对比中国共产党“一大”和“二大”的“革命纲领”,请找出“二大”与“一大”在“革命对象”上的不同?产生这样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①中共“一大”的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中共“二大”的革命对象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
②由中国当时的国情决定的
三、“青年”奋斗篇
第一次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到1923年2月“二七”大罢工,总计30多万工人参加。在“二七大罢工”中反动军阀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全路各地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三、“青年”奋斗篇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时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重要内容 对现有的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 无产阶级一方面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一方面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旗帜之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活动四】从中国“一大”到“三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①变化:从独立到联合,组成革命统一战线
②说明:中共对国情的认识逐渐加深
三、“青年”奋斗篇
【活动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探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何能实现“国共合作”?
【材料一】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历史纵横”中共二大》
①国共两党有相同的革命目标
【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1923年7月
②中共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不足(必要性)
三、“青年”奋斗篇
【活动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探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何能实现“国共合作”?
三、“青年”奋斗篇
【材料三】各位同志,此次吾党改组的用意,志在将本党势力,在中国内地各省,尽力扩充。……吾党在中国内地,以兵力奋斗而胜利者,已有三次:武昌起义,推翻满清……;袁氏称帝,讨袁军兴……;张勋复辟,提倡护法……。但三次之成功,皆不能达革命之目的,是兵力之虽成功,而革命仍未成功,因为吾党尚欠缺力量之故。
——孙中山《国民党过去之失败与今后之成功》1923年11月25日
【材料四】且以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苏俄派中国特使)君并确告孙博士,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1923年1月26日
③孙中山希望借助苏俄、中共的力量改组国民党
④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
【活动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探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何能实现“国共合作”?
三、“青年”奋斗篇
【活动六】阅读课本,梳理国民大革命期间的重要史实及其结果。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北伐”开始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
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
夏明翰(1990-1928年)
陈延年(1898-1927年)
陈乔年(1902-1928年)
向警予(1895-1928年)
罗亦农(1902-1928年)
赵世炎(1901-1927年)
三、“青年”奋斗篇
【活动七】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结果
1926年3月 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借口中山舰私自调动,污蔑造谣共产党“不轨”行为 中共中央领导人和苏联顾问不但没有追究蒋介石的罪责,而且同意辞退部分苏联顾问、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要求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等提案对中共党员在国民党内任职和活动做出限制 中共中央领导人和苏联顾问对蒋介石妥协退让,同意提案
1927年2月22日 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 中共为配合北伐组织工人起义,上海防守司令联合租界帝国主义的工部局逮捕屠杀工人。 在帝国主义者与反动军阀合作下,制造白色恐怖,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失败
三、“青年”奋斗篇
内因:
外因: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
③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
【活动七】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共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共45张PPT)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 学 目 标
1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思考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生纪念日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五四运动
问题引入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中共一大
中共成立
1922年
中共二大
制定最低纲领
1923年
中共三大
通过国共合作决议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实现
1925年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6年
国共合作北伐
1927年
国民革命失败
时空坐标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
国内背景:
①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1、五四运动
背 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④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际背景:
1、五四运动
背 景
导火线: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对华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②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为中国指明方向。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争回青岛”
1、五四运动
口 号
五四运动的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
第一阶 段 5月4日 -6月4日
第二阶 段 6月5日起
学生
北京
示威游行
(罢课)
遭到镇压
上海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工人
阶级
1、五四运动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罢免曹、陆、章等卖国贼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五四运动
结 果
①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
意 义
②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时间 1840年—1919年 1919年—1949年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发展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知识拓展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深化理解
问题思考
思考问题: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即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思考:据材料,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
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史料探究
广泛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后
宣传中心:北京、上海
主要成果:(1)先驱: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团体:1920年3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个人: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概 况
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4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1)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阶级:推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意 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条 件
(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俄共派魏金斯基同李大钊在北大讨论建党问题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7.23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3)出席代表:
①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
诞生的标志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一大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给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意 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 23 日在上海举行。
②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内 容
2、中共二大
①时间、地点:1923年6月,广州
②主要内容: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③意义:所确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国民革命作了准备。
内 容
3、中共三大
材料: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莹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1921—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
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
史料探究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三
(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
(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党派,孙中山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3)共产国际的帮助。
背 景
1、第一次国共合作
①实现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②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③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内 容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
意 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军事基础: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整编国民革命军;
(3)政权基础: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条 件
2、北伐战争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
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三派势力
过程:(1)1926年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2)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目的、对象、过程
2、北伐战争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根基,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结 果
2、北伐战争
国民政府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局部失败。
(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全面失败。
失败标志
3、国民革命失败
(1)客观方面:帝国主义干涉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主观方面:陈独秀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共产国际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失败原因
3、国民革命失败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教 训
3、国民革命失败
(1)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四个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深化理解
(1)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深化理解
材料: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莹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1921—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
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
史料探究
材料: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思考: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对国民革命性质、特点、目标的认识?
认识: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人民大革命。国民革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的有更广泛群众基础的、有明确反帝目标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史料探究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共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
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特点、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二大、三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标志、合作基础、
合作方式、意义
知识梳理
北京学生发起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通电说:“彼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革命运动
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测
当堂测试
测试1
答案解析
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而非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很显然其诉求是政治而非经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予以退让,故C项正确;军队并没有对五四运动有实质上的支持,故D项错误。
C
准确记忆历史史实,结合所学,排除错误选项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建《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测
当堂测试
测试2
答案解析
由 “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可以判断出此人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书记,故B项正确。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是毛泽东提出的,排除。D项是贺龙、周恩来、朱德等人智慧的。
B
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排除错误选项。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测
当堂测试
测试3
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二大”制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最低纲领,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明确了方向,从而“脚踏实地”了,故C项正确。选项A是“一大”制定的,故排除;选项B是“二大”的决定,但是不符合题意;D是“三大”的决定,排除。
C
准确掌握材料主旨,结合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测
当堂测试
测试4
答案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主张无产阶级革命,但当时的国情表明,单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无法战胜强大的国内外敌人的。于是,毛泽东主张与国民党合作,联合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因此B项符合题意。
B
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排除错误选项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测
当堂测试
测试5
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判断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因此D项符合题意。
D
准确记忆历史史实,理解材料主旨,结合所学排除。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转播、中共成立、国共合作等史实,理解上述史实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理解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里程碑意义。
2.能够从国内处境、国际环境等多角度,基于唯物史观,认同并理解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能够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体悟中共早期领导人在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中所作决策蕴涵的政治智慧,认同和接受先进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新课。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齐集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教师活动】通过PPT播放有关于五四运动的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北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原因: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独裁,对外卖国),激化了社会矛盾;
外部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教师活动】通过PPT播放有关于五四运动的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找出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材料三: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城市 主力 口号及表现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思考: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商学一致,速起救国”“还我自治,释放学生”“不惩卖国贼不开市”“坚守狱中,直至死亡,我们会来支持你们。”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译
材料二: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维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之言。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秘笈录存》
材料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思考,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材料一: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
材料二: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原因:
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就世界革命的阵线来说,它已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空前广泛地发动起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直接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其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这是辛亥革命所不及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决定了斗争的胜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亲眼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组织工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逐渐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无产阶级逐渐接替资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中心及表现。
材料一:十月革命后最早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的刊物是《新青年》,仅在1921年之前就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先后出版了“马克思研究”“劳动节纪念”“俄罗斯研究”等专号,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在北京,李大钊1918年就在北大组织过一个马尔格斯学说研究会,1920年3月,他又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斯(今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开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1917年11月)。
中心:
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表现:
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材料一: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材料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条件: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师活动】PPT展示中共一大的会场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图片和史料,请同学们思考: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会议中的精神和内容。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材料二: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正式开幕。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材料三: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会议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尚未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是思想上的不成熟,所以二大修改目标);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结合课本和史料,请同学们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二: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
——1920年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背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新”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前途:实现共产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4.中共二大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结合课本历史纵横部分和史料,请同学们找出有关于中共二大的内容。
材料一:鉴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大会决定以小型的分组会为主,尽量减少全体会议的次数,每次会议都要更换地址。大会共进行了8天,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
材料二:党的二大的主要功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表明了共产党已经接受了列宁关于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际初步结合起来,为党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时间: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地点:
上海
内容:
确定的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①最低纲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教师活动】PPT展示有关于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找出国共合作的背景、标志和意义。
材料一:(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二:(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标志: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意义:
以国共合作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席卷全国。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新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1)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2)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2.国民革命
【教师活动】PPT展示有关国民革命的相关史料,请同学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国民革命的进程,北伐战争及其路线。
材料一: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党帮助下,主持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材料二: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占领长江、黄河流域,统一全中国。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从各方面准备北伐。3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两广统一案,实现广西与广东统一。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
材料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分共”,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从而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进程: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结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革命失败(共产党转入地下武装斗争)。
课后总结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分界线,既是前一系列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又是迈入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国共两党领导下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等因素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板书设计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中共二大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2.国民革命
2(共15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目录
评价反思
八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一、教学理念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视频、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已有的知识观点和态度情感,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二、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三、学情分析
已知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
未知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和国共合作的意义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理论性知识,及史事间的联系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四、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认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
能通过史料、图片等,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评价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等史事。(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蕴含的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封建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精神,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重要意义;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的内涵;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国共合作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子目
第二子目
第三子目
小结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设计意图:
引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关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视频,创设真实历史情境,借助视频教学有利于推进历史课堂,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子目
第二子目
第三子目
小结
设计意图:
1.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有深刻的了解,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表格填写,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师讲授与时间线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意义,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的内涵重难点。
4.通过时间轴,为学生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及带来的影响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子目
第二子目
第三子目
小结
设计意图:
1.以时间轴形式带领学生回顾十月革命以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时期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帮助学生形成唯物史观。
2.通过讲授中共一大和二大的相关知识,之后组织学生朗读122页学思之窗和123页历史纵横,分析中共二大提出的纲领进步性。
3.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中国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的“新”体现在哪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理解。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子目
第二子目
第三子目
小结
设计意图: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通过教师讲解国民党一大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体会新三民主义的内涵。
3.展示国民革命的地图和时间轴,更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北伐战争的形势与路线,强化其时空观念。
4.带领分析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同时启示学生认识到国民革命的教训,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出预告。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子目
第二子目
第三子目
小结
设计意图: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国共合作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理解。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七、板书设计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2.过程
3.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2.标志
3.意义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国共合作
(二)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八、评价反思
优点
不足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趣味性
时间轴可能过多
谢谢观看(共10张PPT)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早在8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30日)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孙佳欣
伟大转折新革命
梁漱溟说:“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他指出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无视法律的非理性行为。对于五四运动中的“打、砸、抢、烧”,胡适和蒋梦麟提倡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人人平等、宽容和谐、以身作则、尽职尽责、遵守法制的现代文化精神。
巴黎和会失败
北京学生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上海工人罢工
多数压倒少数的“暴民专制”现象
正当、理性的方法;
民主、法律意识
伟大转折新革命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1840鸦片战争
1919
1949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伟大转折新革命
十月革命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留学生: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翻译和宣传
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陈望道翻译的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全中文译本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
开天辟地新希望
一大内容:
(1)大会通过纲领: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开天辟地新希望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924
国民党一大
1925
国民政府成立,并通过东征巩固根据地
北伐战争
1926
1927
纲领:
政策:
意义:
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成果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7
国民大革命
失败
请看124页史料阅读
问题①:第一次国共合作能够形成的原因?
问题②: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
问题③:从国民革命的成与败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半半社会现状;需要势力集中的党;工人阶级还不强大,共产党自然不强大
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坚持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①应坚持建立统一战线,坚持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②中国共产党应掌握革命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
初次合作新力量
探究与拓展
阅读125页,谈谈蔡和森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1927年2月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史实,并思考其意义。(课后完成)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30日)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