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
【课标与单元分析】: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诵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亨特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哲理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一次爬山遇险与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在道路上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危险与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化大为小,就会变容易。
【单元重点】: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用心领会作者意图
抓住关键句,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单元难点】:积累,领悟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和文段
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了记叙文的基本要素,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查出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学生需要老师指导他们品析重点句子,品析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伏笔和照应的手法。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
面对困难,要学会化整为零的技巧。
4.创新支点:(简要概括即可)通过列举名人事迹来启发同学们如何面对困难。
【单元教学方法与媒体】: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给我们的多方面的启迪。
复习导入(5’)
用一两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检查背诵情况,抽个别同学背诵最后一段。
概括“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多角度阅读
1.方法指导(3’)
同学们,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移动视线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姿,那么进入视野中的庐山形象也就有了差异。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也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西方评论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思维空间的拓展,阅读质量也就随之提升了。
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文中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文中很多。你们想想看,这篇文章,我们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从而提出不同的疑问?
(学生思考讨论,确定角度,提出疑问)
2.小组合作研讨,多角度探究文意(20’)
互动1: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参考:鼓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
互动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抱他下来?你同意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参考: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学生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关键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之有理,一般倾向于同意父亲的做法。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并没有用梯子上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互动3:父亲不来,假如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
(尽量从不同侧面肯定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朝着机智、勇敢的方向努力)
互动4: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
参考:他怂恿“我”爬崖,才有了后来的遇险;在“我”惊恐万分不敢下崖时,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追问:既然杰利是我的好朋友,那为什么留下我离开了呢?大家能不能从文章中找找杰利离开的理由呢?
(答案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互动5: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
能想出法子帮助“我”的答案都给予表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
互动6:你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
参考:还不懂事,能同玩乐,却不能共患难。
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6’)
(1)叙事技巧娴熟
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本文采用倒叙的笔法,用笔俭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用笔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收与正文浑然一体。
(2)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孩子的口吻叙事使本文更适于孩子们阅读。无论情节叙述、心理描写还是语言风格都属于孩子们。这篇文章也给那些成人化的学生作文提供了优秀的反例,它让人深思:对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呢?
写一写
童年的一次经历给了作者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大的启发,影响了他的一辈子。其实生活处处有哲理, 在于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动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你积累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多。
你的生活有没有给与你财富呢?请将你的一次生活感悟写下来,字数不限,但要有真情实感。300字左右。
课堂总结
“我”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由此可知,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精神也就越来越充盈。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如果像本文作者那样,不断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将会闪现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小作文。
2.完成相关练习。
PS: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