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认识19世纪中期中外历史的发展走向,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客观评价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家国情怀: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感悟仁人志士要求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爱国情怀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图表材料,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4.历史解释: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等条约的内容
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近代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鸦片战争,有人曾这样评论过:“这场战争实际始于1839年完成于1842年,而这第一发子弹却是在46年前的1793年射出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世界与中国。
(一)文明的差异
1793年马戛尔尼带领使团访华,提出了扩大对华贸易,增加通商口岸的请求,然而,当时的乾隆皇帝是怎样回复的呢?
材料一:“昨据尔使臣(马戛尔尼)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 ——《清高宗实录》
师:从清高宗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仍然坚持闭关锁国,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认为其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傲慢自大。
面对西方射来的第一颗子弹,中国没有抓住机遇,以保守落后的面目走向了19世纪。
通过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对比可知,中国在19世纪中期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
战前中国与西方实力对比——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英国 中国
政治 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君主专制
经济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外交 殖民扩张 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军事 坚船利炮,设备先进 军备废弛,武器落后
思想 理性主义,自由民主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早已进入到工业文明时期,而中国仍然处于农业文明。
张馨保谈到:“这是两种不同文化……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
问:冲突从何而来呢?
展示:在农业文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人民能够自给自足,而在工业文明的英国其经济为扩张型资本主义经济,然而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在英国畅销,英国的呢绒、布匹等却在中国滞销,出现贸易逆差。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设问:鸦片的危害?
材料二:(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奏折
答:鸦片的危害巨大,其不仅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而且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白银大量外流。
于是1939年道光皇帝命令林则徐主持禁烟事宜,进行了虎门销烟。
(二)文明的碰撞——第一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问:假如没有销烟运动,英国是否还会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材料三: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答案显然是不可避免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水平,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打开中国市场,这一仗在所难免。
战争结果:1840——1842中英两国爆发了鸦片战争,最终的结果以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以及《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系列附件而告终。清政府与列强达成了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协定,随后又获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
概念解读:
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给予英国等国驻各口岸领事处理在华法律事务的权力,规定来华英国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指其他国家从中国获得的所有特权,英国可以同样享有。
此后美国等国也同样获取了这些特权。
战争影响:
这些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相继被破坏,中国人民的负担加重,中国东南门户被打开。其中,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英国侵略的本质,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协定关税使中国不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进出口税率,中国海关不能起到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的作用,使中国成为关税税率最低的国家,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商品和原料掠夺,并且能从中获得暴利。鸦片战争以及其后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的警钟也给了当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警示,他们开始突破原来的天朝上国思想,开始睁眼看世界,对历史进行反思。
(三)文明的反思
林则徐,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其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离,开研究和学习西方之先河。
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这本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等,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林则徐等人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主张,然而他们的主张却不受重视,中国错失了发展的机遇,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材料四:《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 15 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五: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又将做出怎样的努力呢?
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