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专题训练-------语言特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怀古观今游三峡(节选)
卞毓方
是晚登上游轮,次晨起航,午前停泊“三峡人家”。乘缆车径取峰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现代科技给了你一双鹰的眼,这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让你恍悟那山势的千起百伏、山颜的千娇百媚,集纳了人类几乎所有层次的审美体验——从宇宙洪荒的造山运动到疑真疑幻的令牌石、灯影石,从悬河注壑的瀑布到曲似九回肠的溪涧,从色与彩的燃烧、流泻到光与影的追逐、纠缠。山中半日,世上千年——要千年的红尘浊世才能慢慢积累、领略。你从山巅一路玩赏到溪畔,赶紧打住,唯恐呆久了拔不出脚。
午后,船过三峡船闸。闸分五级,如登楼梯,拾阶而上。然而,人未迈脚,船亦仅作水平的位移,奥妙何在?用一个成语表述:水涨船高。出得第五道闸门,江面豁然开朗。大坝外面是碧水,碧水外面是青山,是白云,山在傍水处托出一座新城,云在水尽头散作万缕青烟。长波天合,渊渟岳峙。李商隐诗“春水船如天上坐”油然涌上心头。游客把自己交给船,船把自己交给水,水把自己交给云,云把自己交给天。恍兮惚兮,说不清身在船上,身在水上,身在云上,身在天上。
呜!——汽笛长鸣。游轮徐徐西行,从容安详如凌波仙子。我登上六楼的甲板,借微博向天南海北的网友作现场播报,忘了观察江水是怎样由黛碧化作酡红又化作暗紫与深灰,蓦地惊觉,暝色已悄悄洒满峡江。“三峡千古不夜航”,那是老皇历了。须臾,月出东山,光华如水。月下,江面,前也是行舟,后也是行舟。探照灯在脉脉交流,马达在低吟,游鱼出听,宿鸟惊飞,夹岸群峰窃窃私语,千百年来,这是第一轮不眠之夜。三闾大夫从左后方的凤凰山送来夜航祝福。庆幸,崆岭滩已长埋波心浪底。牛肝马肺石裹上一袭青袍,化具象为抽象。兵书宝剑峡红光烛天,似星斗又似瑞气。幻觉里,王昭君犹在香溪浣洗罗帕,偶尔抬头送过盈盈的笑;陆游仍伫立在南岸楚城遗址的风口,遥望江北怅叹:“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而今谷升陵降,山水异势,屈原祠已挪地重建。仰观银汉迢迢,俯察江水泱泱,耳畔渔歌互答,滩声不再似旧时。
记不清在秭归还是巴东入睡,重登甲板,船已驶进巫峡。甲板上撑满了五颜六色的伞,因为雨。雨从半天云里飘洒而下,从两岸的峰巅、林梢飘洒而下,从楚辞、唐诗里飘洒而下。自打有了宋玉的《高唐赋序》,就有了缠绵悱恻的“巫山云雨”;自打有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有了烛影摇红的“巴山夜雨”。雨啊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敲在伞面,敲在甲板,敲在船舷。神女峰在哪儿?朝云峰在哪儿?游客大呼小叫,东猜西猜。我也惶惑,目光穿透层层雨幕,但见摩云凌虚的危崿,一座接着一座,你推着我,我搡着你,争先恐后地迎迓游轮,不,游人。“知道巫山十二峰吗?”转身问一位苏格兰的游客,两天的风雨同舟,彼此已形如“驴友”。此刻,他由一位女伴打伞,忙不迭地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不知道呢。”他答。“那您在拍摄什么?”“拍画呀,”他奇怪我竟然如此发问,指着半空一影烟雨迷蒙、虚幻如“米氏云山”的峰峦,大声补充,“拍你们中国的水墨画!”
船进瞿塘峡,云收雨歇,天气放晴。终于有机会好好品味,这山,这水。水,为湛碧,为渟泓,为莹彻,为潋滟。山,若昂藏,若磅礴,若孤拔,若鼎峙。山姿水态本已炫人眼眸,再加上任意排列组合,并辅之以光与影的旋律、韵律,辅之以你的直觉、错觉、幻觉,摊开来,摊开来,无一不是天然隽永的风景。方此时,船行江心,才惊危崖特立,飞泉激射,一个转折,又讶峰峦叠秀,倒影沉碧,再一转折,更喜含霞饮景,浮光耀金!
俯仰低回之际,游轮长啸驶出夔门。江北一峰崭然特起,白帝城到了。此峰原为半岛,三面环水,一面倚山,掌控瞿塘峡口,乃兵家必争之地。三峡库区蓄水后,倚山的那面亦已沉入江底,从空中鸟瞰,宛然茫茫巨浸中浮漾一只青螺。船泊码头,随众人上岸观光,北侧有廊桥飞架,过桥登山,迎面山门上镌刻着杜甫的名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寥寥十四字,道尽了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山上有白帝庙,庙内庙外碑刻如林,历代文坛大腕,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游都曾登临揽胜,留下炳若星辰的诗篇,是以白帝城又称诗城。这格调高!它一下子把众多围绕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取譬的城市比了下去。金戈铁马的演义从来短促,“刘备托孤”的故事空留余韵,高江急峡的雷霆也已化作渺渺逝波,唯有文化的光彩历久弥灿,万古不磨,抚慰着历史也抚慰着现在和未来。
1.本文语言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一宿(节选)
余光中
临睡前建辉提醒大家:要看日出,五点整就得起身。
入夜后气温更低,但十点一到,旅馆把暖气关了,也没有热水可用。我存(范我存,余光中的爱人)和幼珊母女平常就习惯于早睡,这时也顾不了厚被褥有多阴湿,就专心一志上了床,去追求冷梦了。
我却有些不甘。夜宿泰山,竟然在这高贵的绝顶抛下了一整座空山的仙人与古人、传说与轶事,那许多飞瀑、奔溪、盘道、绝壁,绝壁上危攀不坠的蟠蟠孤松;抛下了满山满谷的顽石、灵石,石上刻画的成语、名句、隆重其词的纪铭,只为了早睡早起,去看一眼未必能睹的日出?
我戴帽披衣,推门而出,把自己交给泰山的春夜。呼喝的天风迫不及待把我接了过去,除此,四周的夜色一片岑寂。神憩宾馆前的旗杆上,只有长索在风中拍打着高杆,杆顶的天空飘着阴云,时疏时密,一轮未满的冷月出没其间,半明不昧的,有一点诡魅。这才记起今夕何夕,竟是清明之夕。念既动,又加风紧,徘徊了不久,就回去睡了。
但也睡不了多久,五点不到又再起床。对房的建辉与基林也起来了。大家都在衣橱里找到了那草绿色的军大衣,穿上了身。原来那是旅馆的标准配备,因为山顶比人间总是要低七八度,尤其是十二月到翌年三月,山上的气温恒在零下。
众人戎装相对,怪异加上臃肿,互相指笑了一阵。连昨天逞勇的建辉与基林也都武装了起来,足见凌晨的酷寒不可儿戏。更糟的是建辉的苦笑,说外面已下雨了。
果然劲风策细雨而来,凌晨的寒湿里,早有人影走动。不久山脊上的拜日族愈聚愈多,人声呶呶起落,向东边的日观峰蜿蜒而行。天地间唯我们在蠕蠕爬行,只为及时去朝拜东海的日出。天色幽昧,像罩在半球暗紫的大蛋壳之内,苦待太阳的血胎娠满,啄壳而出。
清明节日出,应为五点三刻。才五点半,拱北石四周早攀满了人影,大半是成双或呼群而来,有些登止危岩向东窥望,有些踱来踱去,有些则镁光闪闪,照起相来。但大家心里都在奢望,从茫茫的雨雾深处,从蓬莱仙岛的方向,徐福带六千童男女一去不返的烟波里,比一切传说更古老、比一切预测更新的,那照过秦皇与汉武汉光武,照过唐玄宗与清圣祖,照过处处不放过题诗(也算是一种不朽吧)的乾隆的太阳,此刻能排开一重重传说、一页页历史,用它火烫的赤金标枪射我们苦盼的眼瞳,给我们永生。因为人上人下,千古兴亡,此刻正轮到我们在岳顶见证永恒,见证刹那的永恒。因为此刻该我们来小天下。
雨虽停了,天也晓了,却未破晓。暗紫色的诡秘天帷转成了灰蒙蒙的雨云,除了近处的玉皇庙瓦顶俨然还盘踞在天柱峰头,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也不闻岛声、泉声。登泰山而小天下乎?不但看不到日出,也看不见天下,连泰山也几乎看不见了。
“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我只能苦笑。
“我以前来过,也没见日出。”基林说。
“我也没见到,”建辉以地主的口气安慰我们,“泰山山高雾重,看日出得碰运气。”
拜日族渐渐散了,我们的五人行也就走回旅馆,准备下山。
基林转头安慰我存与幼珊:“日出虽然没看成,山顶的题字刻石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一千两百年前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不但碑高、文长,而且书法劲道,是隶书的珍品。”
我们站在几近四层楼高的《纪泰山铭》下,仰瞻这盛唐盛世的宏文,直到气促颈酸,有点像蚂蚁读大字典般吃力。严整的成排金字在花岗绝壁上闪着辉煌,说的是开元十四年的事。那一年杜甫才十四岁,杨家的女儿还没有长成,《长恨歌》的作者还没有出生呢,谁料到渔阳的鼙鼓会动地而来?
我把这感想告诉基林与建辉。
“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建辉说得大家都笑了。
“这满山的碑文、对联、题字,多得像一本字典,简直读得人眼花缭乱。”我存叹道。
“可是乾隆皇帝还没题过瘾呢,”我说,“你要是看到有趣的,怕记不住,就拍下来呀。”
“刚才经过的一块大石头,刻了‘丈人峰’三个字,好像跟泰山有关系的,”幼珊说,“可是记不得了。”
“好像跟唐玄宗也有关系。”基林说。
“不错,是有关系,”我说着,取出袋里的一本泰山手册,翻了一下,“典出《酉阳杂俎》,说是开元十三年,也就是《纪泰山铭》的前一年,玄宗封禅泰山、把三品以下的官都升了一级。封禅使张说却把自己的女婿郑镒从九品径升到五品。玄宗见郑镒穿了大红官服,趾高气扬,怪而问之。郑镒答不出来。伶人黄幡绰在旁代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其实伶人所指是郑的岳父张说。后人称岳父、岳母为泰山、泰水,或即由此而来。至于岳父之称,也是由于泰山乃五岳之尊。当时这位封禅使张说能诗擅文,是中宗、睿宗、玄宗的三朝贤臣;玄宗封禅泰山,就是纳张说的倡议,事后更升他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又命他撰写《封禅坛颂》,刻于泰山,也就是我们头顶这篇《纪泰山铭》的宏文了。”
(有删改)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间出没于花园的偷食者
谈瀛洲
①我的花平时都是养在楼顶的露台上,到开花时搬到楼下的小阳台去欣赏的。梅雨天里去露台上巡视(养花人,最好能每天巡视一遍自己养的植物),发现我放在紫藤树荫下的一棵日本杂交风兰,长出花梗来了!
②这棵风兰本来比较迷你,只有十四五公分高的样子,在叶腋间长出一根细细的花梗,上面有五六个绿豆芽似的小小的花苞,还是白色的。这风兰开花是紫色的,开花前花苞会变色。
③我立时在脑子里记了一笔:过几天要把这盆花拿下楼去,最好还要给它杀次虫。为害兰花的虫子和小动物真是很多,有一夜之间会把花苞吸到干瘪的蓟马,还有一夜之间就能把全部花苞啃食掉的蛞蝓(鼻涕虫)和蜗牛。去年秋天这棵风兰的花苞连同花梗,就是在一夜之间被啃食掉的。我在风兰的植料里翻找了一会,找出一条躲在树皮下的胖胖的蛞蝓!
④今年的梅雨季,常常连着几天大雨滂沱。等我再一次上露台,已经好几天过去了。跑去那棵风兰那里一看,花苞已经变成了紫色,这是要开花了!但等到我把花盆端起来细看,却懊恼地发现,不知是什么虫子,在两个花苞上钻了两个小洞!
⑤我知道有些灰蝶的幼虫,会在扁豆之类的豆科植物的花或豆荚上钻个小洞,然后爬进去把里面的所有东西吃个精光,但从未听说它们会对兰花也这么干。这时,我看到在风兰花梗的尖端,有一些亮晶晶的痕迹。蜗牛和蛞蝓爬行时会分泌黏液,这黏液干了以后,就会留下这种亮晶晶的薄膜状痕迹。看来有可能还是蜗牛或蛞蝓干的。我在风兰的植料里翻找了一会,这回没有找到蜗牛和蛞蝓。
⑥我把风兰拿下楼,找出一小罐呋虫胺和一小罐吡虫啉,在盆土表面撒了一些,然后又浇上水,让它们渗入盆土。这两种药,只对蓟马和蚧壳虫等小昆虫有用。不管怎样,以防万一,先用上再说。
⑦夜间,我又拿了个手电筒,到这个风兰的盆土上去照,因为我知道蜗牛和蛞蝓有昼伏夜出的特性。果然,在风兰花盆里的一块树皮上,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圆片状物在微动!赶紧逮住它放在地上一看,原来是一只极小的蜗牛!大约只有一片麦片这么大。它的壳的形状也比较特别,是扁圆形的,而不是多数蜗牛的壳那样陀螺形的。
⑧看到它,我想起在春天给春兰和蕙兰翻盆时,在这些兰花的根系的缝隙里,也发现过这种小蜗牛,还有马陆(上海人叫“百脚”)。这种小蜗牛在白天可以钻到相当深的地方隐藏起来,怪不得我那天找不到它!
⑨看来,风兰花苞上那两个小洞,就是这小蜗牛啃出来的。还好它不是那种大蜗牛,不然,整个花苞都会被它吃掉!
⑩我用鞋跟轻轻一踩,就把这小蜗牛碾碎了。有朋友怪我太残忍,我说,对于残害我的花儿的坏东西,我是没有怜悯之心的。
逮住小蜗牛的第二天,风兰就开了。花呈美丽的深蓝紫色。也许是因为这次开花在七月初,温度较高,花的颜色偏蓝,还有像茉莉花香的香味;上次在二月底初春开,那时气温低,花的颜色偏红,也闻不到香味。温度常常会影响到花的发色与放香。最后,蜗牛的啃食只是在两朵花的花瓣上留下了两个小洞,没有严重破坏它们的外观。
这些小动物拓展自己生存领地的本事,还是挺大的。我刚在露台上养花的时候,还没有蜗牛和蛞蝓。我当时想,露台在八楼,楼底下的那些蛞蝓和蜗牛,应该不会爬上来吧。可是过了一两年,这些就都有了。可能是我买的植物的盆土里带过来的;也有可能它们是真的沿着墙壁从楼下爬上来的。
古籍里,《庄子》就曾提到蜗牛。《则阳篇》里有这么个寓言:“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的意思是,蜗牛就已经够小了,它的角更小。可是它角上的居民,还会为了争夺地盘,打个你死我活,牺牲数万名战士,战胜的一方追击战败的一方,还要花去十五天才肯收兵。这在人看来,就非常不值得了。后来,“蜗角蚊睫”就被用来形容地方之小。蜗牛其实有四个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长的一对顶端各有一只眼睛。
丹麦作家安徒生也写过一篇关于蜗牛的童话,叫做《蜗牛与玫瑰树》。在这篇童话里,蜗牛看不起玫瑰,说它“没有内在发展”,老是在做同样的事,那就是给世界奉献出芬芳美丽的花。
玫瑰的答复是,“我在欢乐中开花,因为我只能这样。那是我的生活,我做不了别的!”玫瑰只是在尽自己的天性而已。
安徒生的故事里的蜗牛对别人的要求奇高,而它自己呢?除了对这个世界吐口水以外,什么也不做。
当然,蜗牛也因为它的天性,而在不断地啃食着花苞。对这样的蜗牛,应该怎么办呢?我也只能给予它我的鞋跟了。
3.以⑩ 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特色。
答案
1.①大量的引用、化用,提升了语言的文采,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如引用苏轼的《赤壁赋》。
②生动形象。文中使用了较多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游轮徐徐西行,从容安详如凌波仙子”。
③善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生动活泼,如第五自然段。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风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之大;②动静结合。夜色岑寂,天风呼啸,一动一静相互衬映,衬托出春天夜晚的岑寂,表达出作者感受到的天风的震撼,使文章生动活泼;③长短句结合,使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④适当融合文言词句,使文字朴素中更加洗练典雅,具有诗意化。
3.清新自然,风趣幽默,富含哲思。本文的幽默并不是来自耍贫嘴或讲俏皮话,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与文化意蕴,让人粲然一笑之后,又启人以思。即拈花一笑中悟道。如⑩对于残害我的花儿的坏东西,我是没有怜悯之心的。用自嘲,戏谑表达对偷食花叶的昆虫的不满, 又用“鞋跟”借代表达自己的惩罚手段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