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训练——12生物实验——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厦门一模)合作小组开展月季扦插实践活动,方案如下:选取长势良好的月季枝条制成6枝插条,均分成两组。一组置于培养液中;另一组先浸泡在60%生根粉溶液中2小时,再置于培养液中。两组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枝条生根数。该方案的实验变量是( )
A.枝条生根数 B.扦插培养液 C.生根粉溶液 D.枝条的长势
2.(2023 永春县模拟)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用锡箔纸遮盖叶片两面(如图所示)。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部位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a和b B.a和c C.c和d D.b和d
3.(2022 福建模拟)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探究不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课题,并利用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实验,使该溶液褪色所需蔬菜汁的滴数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蔬菜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菠菜汁
蔬菜汁滴数 15 7 16 12
A.人类缺乏维生素C会患夜盲症
B.本实验的变量为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其他条件均完全相同
C.可使用同一支滴管连续吸取并滴加不同的蔬菜汁
D.根据实验结果,青椒含有的维生素C比芹菜中的多
4.(2022 翔安区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的银边叶片,探究光合作用实验(B处两面遮光)。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
B.A和C形成对照,变量是光
C.B和C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
D.A、B、C三部分中,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C
5.(2022 同安区模拟)兴趣小组选取长势相近的天竺葵,设置三套图一装置,用强度相同、颜色不同的光照射3小时后,观察各容器中液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液滴移动/毫米
1号 天竺葵 绿 25 左移1.1
2号 天竺葵 黄 25 右移1.5
3号 天竺葵 红 25 右移3.5
A.1号容器液滴左移是因为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2号容器液滴右移是因为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C.若将3号温度设为4℃,该组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天竺葵生长的影响
D.该实验结果表明,其中红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最有利生长
6.(2022 惠安县模拟)地膜厚度是衡量地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地膜的使用会造成地膜残留污染,土壤体积质量增加。科研人员在种植玉米时,使用的地膜厚度设4个处理,玉米收获后,在试验区内取0~40cm土样,测定0~20cm、20~40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膜对表层土壤的污染比深层土壤严重
B.地膜越厚,土壤中地膜残留物越多
C.地膜厚容易被分解者分解从而减少污染
D.应该建议农民使用较厚的地膜
7.(2022 福建模拟)如图5是生物小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取同一棵植 物茎上的叶片,将其分别放入甲、乙、丙、丁四个瓶中,其中丁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探究了水、光和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B.在进行本实验前需进行暗处理,最终滴加酒精对淀粉进行检验
C.该装置中,只有丙瓶中的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丁瓶上方的玻璃弯管中,红墨水会沿着图中箭头方向移动
8.(2022 思明区模拟)为探究植物器官呼吸作用强度,选择不同器官材料各30g置于密闭容器中,9小时后测定容器中氧气含量,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复测三次取最大值绘图
B.各组实验统一放光下进行
C.植物种子消耗氧气量最少
D.应选取同种植物的各器官
9.(2022 仙游县模拟)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三支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置于37℃温水中是为了与口腔内温度保持一致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10.(2022 晋江市模拟)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酒精 溶解叶绿体
B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C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碘液 检验淀粉
D 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燃烧的蜡烛 检验氧气
A.A B.B C.C D.D
11.(2022 晋江市模拟)如图装置可以验证“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若装置乙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该实验只有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才会变浑浊
12.(2022 福建一模)某兴趣小组对常见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Vc)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
名称 柠檬 橙子 大白菜 鲜枣 中华猕猴桃 番茄 青菜 菜椒 苹果
Vc含量(mg/100g) 2 33 47 243 62 19 40 130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越酸的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
B.相同质量下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鲜枣
C.新鲜水果和鲜榨果汁的营养价值完全相同
D.可用维生素C片来替代新鲜的水果与蔬菜
13.(2022 南平二模)下列实验中,使用材料与使用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使用材料 使用目的
A 观察霉菌 透明胶条 黏取孢子囊
B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双缩脲试剂 检测无机盐
C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干纱布 保持小鱼活性
D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14.(2022 福州二模)松毛虫是马尾松林地的常见害虫。某地不同马尾松林地遭受病虫害情况及当地年降水量统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了解马尾松林中有虫植株的数量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B.三种林地中,马尾松草本林最易发生松毛虫病虫害
C.降水量对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有一定影响
D.多种植株混交种植可减轻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
15.(2022 福建一模)夏秋温室栽培常因温度较高导致农作物品质变差。科研人员研究增施二氧化碳对高温条件下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为温室番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如图(总干质量为植株烘于后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A组为常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B组为常温+高二氧化碳浓度、C组为高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D组为高温+高二氧化碳浓度
A.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指标是总干质量
B.比较A和C组、B和D组可知高温使番茄植株总干质量减少
C.比较B和C组,可以说明增施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D.增施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番茄植株对高温的适应性
16.(2022 三明二模)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会出现疯长现象,科学家推测可能是赤霉菌产生某种物质所致。为了验证这一推测,需对两组水稻幼苗进行不同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最合理的是( )
A.一组喷含赤霉菌的培养液,另一组喷清水
B.一组喷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另一组喷清水
C.一组喷含赤霉菌的培养液,另一组喷未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
D.一组喷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另一组喷未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
17.(2022 厦门一模)厦门中学生助手利用已萌发的绿豆种子进行实验(如图)。几小时后经漏斗倒入一杯清水,同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下列关于此项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会变为蓝色
B.倒入清水的目的是清洗漏斗
C.可证明绿豆萌发产生了氧气
D.实验材料也可选用绿豆幼苗
18.(2022 龙岩一模)科研人员通过比较不同睡眠状况幼鼠的生长情况,探索充足睡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意义。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作息正常组幼鼠的血红蛋白含量略有上升
B.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供氧能力不会受影响
C.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体重低于作息正常组
D.人幼年时期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
19.(2022 泉州模拟)如图是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改进,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死细菌
B.本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
C.煮沸后鹅颈瓶置于无菌环境
D.肉汤不会自己产生细菌
20.(2022 泉州模拟)下列选项中,实验操作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检测洗手前后细菌数量,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 起到对照作用
B 观察酵母菌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碘液 避免杂菌干扰
C 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便于辨别血管
D 观察蚯蚓运动时,用湿棉球不时轻擦蚯蚓体表 保持体壁呼吸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1.(2023 漳州一模)生物炭不易分解,不同植物对生物炭的需求不同,目前生物炭的农业用量未达标准化,导致其广泛应用受限。有学者认为生物炭还田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为此,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状态相似的足够数量的玉米幼苗,均分并种植在4个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试验田中。
②试验田中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2.4t hm﹣2、12t hm﹣2和48t hm﹣2,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
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
(一)研究人员在玉米植株生长15天后测量株高,每间隔10天测量一次,结果如图。
(1)步骤②中避免偶然性的具体做法是 。
(2)分析图,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是 。
(二)植株生长与养分吸收的能力有关。研究人员在60天后收获洗净、烘干称重,结果如表1。为进一步了解生物炭用量影响玉米植株有机物积累的具体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结果如表2。
表1每个试验田的玉米植株干重
处理(t hm﹣2) 0 2.4 12 48
植株干重(g pot﹣1) 21.08 23.82 23.16 18.86
表2不同生物炭水平下的玉米植株养分吸收量
处理(t hm﹣2) 0 2.4 12 48
氮的吸收量(g pot﹣1) 0.290 0.366 0.384 0.309
磷的吸收量(g pot﹣1) 0.041 0.052 0.042 0.036
(3)表1表明:生物炭用量为 t hm﹣2时,对玉米植株干重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用量为 t hm﹣2时,具有相反的影响。
(4)比较表1和表2,生物炭用量引起玉米植株干重增加的原因是 。
(5)结合实验(一)(二),学者的观点是片面的,表现在 (请举一例说明)。
22.(2023 泉州一模)菠萝中含多种维生素,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某同学发现吃菠萝时常常会“扎嘴”,是因为菠萝中的蛋白酶能分解口腔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刺痛。用盐水浸泡菠萝后再食用可避免扎嘴的痛感。兴趣小组为探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表,结果如图1所示。
试管编号 1 2 3 4
菠萝(g) 50
100mL食盐溶液浓度(%) ? 3.5 7 10.5
温度(℃) 37
时间(min) 10
(1)本实验的变量是 ,表格中“?”处应填的是 。
(2)当食盐溶液浓度为 时,菠萝蛋白酶活性最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菠萝蛋白酶的活性越 。
(3)某同学发现妈妈做菠萝咕咾肉时,没用盐水浸泡菠萝但吃起来也不“扎嘴”。兴趣小组讨论后,继续开展了“温度对菠萝蛋白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得到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 。
(4)为避免吃菠萝“扎嘴”,请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 。
23.(2023 永春县模拟)近年我国有关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层出不穷。为探究镉的危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危害吗?
实验过程:
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组别 镉浓度 溶液量 24h死亡数
A 0 10mL 0
B 0.015mol/L 10mL 2
C 0.030mol/L 10mL 3
D 0.045mol/L 10mL 6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为 。
(2)镉浓度为0的A组的作用是 。
(3)32只小鼠灌胃前后生活环境的需要相同,目的是为了 。
(4)每组各用8只而不要用1只老鼠的目的是 。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 。
24.(2022 漳州二模)石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会因泄漏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研究发现植物根周围的微生物具有降解石油污染物的作用。玉米根系发达,在一定程度上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探究石油污染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选取先优666、联创808和京科甜608三个品种进行实验。
实验一: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甲图。
实验二: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根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
(1)分析甲图可得出:
①在三个品种中京科甜608的发芽率始终较低,可说明种子的发芽率除了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受到 的影响。
②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是: 。
(2)分析乙图可得出:
①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为 g/kg。
②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先优666根表面积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 。
(3)综合分析图片,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控制在 g/kg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最小。若要修复石油污染程度超过100g/kg的土壤,建议种植 品种的玉米。
25.(2022 福建一模)肥胖者常表现为运动能力较弱,肥胖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严重危害了人体的健康。某研究团队为研究中度高脂饮食对小鼠运动行为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性别、体重大致相同的健康小鼠30只,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编号为A组、B组,通过饲喂培养出中度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A组和正常健康小鼠B组。将A、B组小鼠分别均分为3组,每组5只,饲喂至第8、16、24周龄进行以下实验。
②选取小型号的动物跑步机来测定A、B两组各周龄阶段的小鼠的运动情况。测试应在室温22℃条件下进行,且跑步机的跑步速度和跑步角度保持一致。
③测试前一周,小鼠应进行短时间跑步机适应性训练,每次训练持续3分钟,每天2次,每次训练间隔10分钟以上,训练过程中让小鼠逐渐适应跑步机速度。
④正式测试时,调整好参数,将小鼠单独放置在跑道上,密切观察小鼠是否力竭。
⑤力竭标志为小鼠即使被电击也不继续在跑道上跑步,持续在电击网上不动超过4秒。
⑥取出力竭小鼠让其休息,记录其跑步时间,求平均值。
正常健康小鼠各周龄阶段的跑步时间如下表:
组别 周龄 力竭前坚持跑步时间平均值/min
B组 (正常健康小鼠) 8 220
16 150
24 50
(1)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A、B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研究人员选取30只性别、体重大致相同的健康小鼠的目的是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结果取各周龄小鼠力竭前坚持跑步时间的 。
(4)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在8周龄时, ,而在16周龄和24周龄时,小鼠体能与耐力明显 。说明长时间中度高脂饮食对小鼠运动行为有影响。
(5)请根据上述实验,对肥胖者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
26.(2022 石狮市模拟)科研人员为探究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以脱毒马铃薯种薯“紫花白”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3个灌水频率:D1
(4天一灌)、D2(8天一灌)、D3(10天一灌)。依据当地的施肥经验以及前人的试验结果,设置3个施肥量(尿素、磷酸二铵、硝酸钾)水平,分别为:F1(100、40、150千克/公顷),F2(150、60、225千克/公顷),F3(200、80、300千克/公顷),共9个处理,分别为D1F1、D1F2、D1F3、D2F1、D2F2、D2F3、D3F1、D3F2、D3F3,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在马铃薯的不同栽培期测定植株总干物质累积量,结果如图。
请回答问题:
(1)本探究中,科研人员同时设置了 个变量;同一灌水频率实验中科研人员探究的变量是 。
(2)科研人员对每个处理都设3个重复,目的是 。
(3)如图分析,在马铃薯成熟期时, 处理下(填字母)的总干物质量达到最高。在相同的灌水频率下,适当 可以有效增加马铃薯成熟期的总干物质量。
(4)实验结果发现,马铃薯的总干物质量随着栽培期推进均呈现增长的趋势。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马铃薯的总干物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27.(2022 思明区校级模拟)淀粉酶是一类可以分解淀粉的酶,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废料处理等。研究人员想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具体做法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个。
②将等量清水和土壤稀释液分别均匀涂抹在甲、乙两组培养基。
③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④取出培养基,滴加碘液,结果如图1所示。
(1)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为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甲、乙两组实验中均设置 。
(2)该实验中,配置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外,还必须包含的营养物质是 。
(3)滴加碘液后,乙组出现了A、B、C三种菌落。若要得到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可选择的菌落有 ,理由是 。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测定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要选择一种耐高温的淀粉酶进行后续研究,应选择 。
28.(2022 海沧区模拟)氯霉素、氧氟沙星是较常见的医用抗生素,兴趣小组经过查阅资料知道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抗生素会减少细菌的数量,减缓土壤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如果在土壤浸出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土壤微生物对淀粉会分解,用碘液检验颜色是否变蓝来判断分解的快慢,受药物抑制的土壤细菌对淀粉的分解速度会受到影响,从而探究两种抗生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吗?于是,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200mL淀粉糊、碘液、1000mL土壤浸出液、氯霉素胶囊、氧氟沙星胶囊
②取10个锥形瓶并编号,分别是A1、A2、A3、A4、A5;B1、B2、B3、B4、B5
③用量筒准确量取土壤浸出液50mL,分别倒入10只锥形瓶中;
④用量筒准确量取15mL的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到10只盛土壤溶液的锥形瓶中;
⑤在A1到A5号锥形瓶中依次加入0.4g、0.3g、0.2g、0.1g、0g氯霉素;
⑥在B1到B5号锥形瓶中依次加入0.4g、0.3g、0.2g、0.1g、0g氧氟沙星。
⑦用棉花塞住瓶口,把两组装置同时放在温暖,但阳光不直射的地方。
⑧分别在第2、4、6、8、10天同一时间用滴管取2mL溶液,滴加碘液,检查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情况,并及时记录看到的现象,如下表:
氯霉素 氧氟沙星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第 2 天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第 4 天 蓝 蓝 蓝 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第 6 天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浅棕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浅棕
第 8 天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第10 天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1)该实验中,A5和B5的作用是 。
(2)你觉得该实验还可以通过 来避免偶然性。
(3)为什么要把两组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因为细菌的生长需要 。
(4)以上步骤 (填序号)是为了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5)针对兴趣小组的探究问题和实验结果,你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29.(2022 福建模拟)三斑海马是一种小型海洋鱼类,人工养殖的三斑海马可作为名贵的中药材和海洋观赏鱼,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探究光照时长对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如下表),饲养一个月后测得三斑海马成活率、体重变化如图:
A组 B组 C组
实验动物 3日龄海马幼体各60条
温度 温度27℃
饲养环境 分别加入20L海水
每日光照与黑暗时长 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 20小时光照4小时黑暗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为 。
(2)据实验结果可知,三斑海马的成活率随着光照时长的增加而
(3)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每组测得的数据应取
(4)若要进一步探究三斑海马生长的每日最适光照时长,应在一定的光照时长范围内设置一系列光照时间梯度,该光照时长的范围是 。
30.(2022 海沧区模拟)大棚的水培菜由于管理简单,虫害少等优点,是现在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培养方式。植物有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三个生理作用,某校兴趣小组为此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请根据探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部位吗?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一的实验装置。为控制单一变量,在图一的A处应该加入 的油滴,结果发现右边塑料袋有许多小水珠,左边几乎没有小水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兴趣小组还测试了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作用,如图二,Ⅰ表示光合作用,Ⅱ表示呼吸作用,从该图可以得出,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填图中字母),如果在a~g点分别摘下7个叶片,经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叶片变蓝,颜色最深的是 (填图中字母)。
(3)水培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4)根据光合作用的所需原料,为了提高大棚水培菜的产量,请你提一点建议: 。
中考专题训练——12生物实验——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厦门一模)合作小组开展月季扦插实践活动,方案如下:选取长势良好的月季枝条制成6枝插条,均分成两组。一组置于培养液中;另一组先浸泡在60%生根粉溶液中2小时,再置于培养液中。两组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枝条生根数。该方案的实验变量是( )
A.枝条生根数 B.扦插培养液 C.生根粉溶液 D.枝条的长势
【解答】解:根据对照实验原则,两组均选取长势良好的月季枝条制成6枝插条;一组置于培养液中,另一组先浸泡在60%生根粉溶液中2小时,再置于培养液中,因此该方案的实验变量是60%生根粉溶液。
故选:C。
2.(2023 永春县模拟)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用锡箔纸遮盖叶片两面(如图所示)。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部位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a和b B.a和c C.c和d D.b和d
【解答】解: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能接受光照,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b和d。没有变蓝的是a和c。
故选:B。
3.(2022 福建模拟)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探究不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课题,并利用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实验,使该溶液褪色所需蔬菜汁的滴数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蔬菜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菠菜汁
蔬菜汁滴数 15 7 16 12
A.人类缺乏维生素C会患夜盲症
B.本实验的变量为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其他条件均完全相同
C.可使用同一支滴管连续吸取并滴加不同的蔬菜汁
D.根据实验结果,青椒含有的维生素C比芹菜中的多
【解答】解:A、人类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A错误。
B、该实验的变量是蔬菜溶液,实验中除蔬菜溶液的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B错误。
C、测试不同的果蔬时,应使用同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C错误。
D、据表中数据可见:青椒汁的滴数最少,芹菜汁的滴数最多,说明青椒中含有的维生素C比芹菜中的多,D正确。
故选:D。
4.(2022 翔安区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的银边叶片,探究光合作用实验(B处两面遮光)。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
B.A和C形成对照,变量是光
C.B和C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
D.A、B、C三部分中,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C
【解答】解:A、A和B不能形成对照,有两个变量:光和叶绿体,A错误。
B、A和C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目的是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
C、B和C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C错误。
D、C处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A处没有叶绿体、B处缺少光照,都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D正确。
故选:D。
5.(2022 同安区模拟)兴趣小组选取长势相近的天竺葵,设置三套图一装置,用强度相同、颜色不同的光照射3小时后,观察各容器中液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液滴移动/毫米
1号 天竺葵 绿 25 左移1.1
2号 天竺葵 黄 25 右移1.5
3号 天竺葵 红 25 右移3.5
A.1号容器液滴左移是因为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2号容器液滴右移是因为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C.若将3号温度设为4℃,该组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天竺葵生长的影响
D.该实验结果表明,其中红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最有利生长
【解答】解:A、对于绿光,植物基本不吸收,因此1号容器液滴左移是因为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容器内二氧化碳不变,而氧气减少,容器压力降低,因此液滴左移,A错误。
B、2号容器液滴右移的原因是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容器内二氧化碳不变,而氧气增多,容器压力增大,因此液滴右移,B错误。
C、若将3号温度设为4℃,有温度和光的颜色两个变量,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天竺葵生长的影响,C错误。
D、该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对于红光最容易吸收,光合作用强度大,释放的氧气最多,液滴右移的距离最长,因此红光下光合作用强度最强,合成有机物最多,最有利生长,D正确。
故选:D。
6.(2022 惠安县模拟)地膜厚度是衡量地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地膜的使用会造成地膜残留污染,土壤体积质量增加。科研人员在种植玉米时,使用的地膜厚度设4个处理,玉米收获后,在试验区内取0~40cm土样,测定0~20cm、20~40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膜对表层土壤的污染比深层土壤严重
B.地膜越厚,土壤中地膜残留物越多
C.地膜厚容易被分解者分解从而减少污染
D.应该建议农民使用较厚的地膜
【解答】解:A、比较 0~20cm和 20~40cm 的土层深度中相同地膜厚度和土壤体积质量的关系,可以得出,20~40cm 的土层深度土壤体积质量更大,也就是地膜残留污染更严重,A错误。
B、据图分析,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大,土壤体积质量呈下降趋势,结合题干所给信息,可以得出,地膜越厚,地膜残留物越少,B错误。
CD、地膜越薄,土壤中地膜残留物越多,说明分解者并没有分解地膜,或很少分解,地膜薄,容易破碎不易被清理,所以地膜残留物多,反之地膜厚,不容易破碎,容易被清理,所以地膜残留物少,应该建议农民使用较厚的地膜,C错误。
故选:D。
7.(2022 福建模拟)如图5是生物小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取同一棵植 物茎上的叶片,将其分别放入甲、乙、丙、丁四个瓶中,其中丁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探究了水、光和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B.在进行本实验前需进行暗处理,最终滴加酒精对淀粉进行检验
C.该装置中,只有丙瓶中的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丁瓶上方的玻璃弯管中,红墨水会沿着图中箭头方向移动
【解答】解:A、该实验装置设置两三组对照实验:甲装置叶片割断主叶脉上部分和下部分,变量是水;甲装置叶片与乙装置叶片,变量是光;丙装置叶片与丁装置叶片,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和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该实验探究了水、光和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正确。
B、在进行本实验前需进行暗处理,最终滴加碘液对淀粉进行检验,B错误。
C、四个装置中,甲装置叶片割断主叶脉上部分缺少水,没有缺水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错误。
D、丁瓶内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少,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红墨水会向左移动,D错误。
故选:A。
8.(2022 思明区模拟)为探究植物器官呼吸作用强度,选择不同器官材料各30g置于密闭容器中,9小时后测定容器中氧气含量,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复测三次取最大值绘图
B.各组实验统一放光下进行
C.植物种子消耗氧气量最少
D.应选取同种植物的各器官
【解答】解:A、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发生,使实验更具说服力,试验的数据重复测三次取平均值最合理,所以重复测三次取最大值绘图是错误的,A错误。
B、实验的目的是测试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所以实验是置于密闭的环境中,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会再产生氧气,更有利于实验的准确性。B错误。
C、如图所示。容器中含氧量最少的是植物的种子,说明植物的种子呼吸作用最旺盛,消耗的氧气最多,C错误。
D、实验选取同种植物的各器官,是为了保持唯一的变量,增加实验的说服力,D正确。
故选:D。
9.(2022 仙游县模拟)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三支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置于37℃温水中是为了与口腔内温度保持一致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解答】解:A、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是为了与口腔内温度保持一致,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在此温度下活性最强,A正确。
B、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
C、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馒头块、不搅拌,唾液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号试管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10.(2022 晋江市模拟)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酒精 溶解叶绿体
B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C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碘液 检验淀粉
D 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燃烧的蜡烛 检验氧气
A.A B.B C.C D.D
【解答】解:A、叶片中含有叶绿素,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以去除叶绿素对实验现象的干扰,A错误。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B正确。
C、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其中胚乳储存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所以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玉米纵剖面滴加碘液,胚乳部分变蓝色,可以检验玉米胚乳中含有淀粉,C正确。
D、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D正确。
故选:A。
11.(2022 晋江市模拟)如图装置可以验证“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甲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若装置乙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该实验只有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才会变浑浊
【解答】解:A、装置甲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乙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
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
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乙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D、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在黑暗或明亮的条件下进行,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错误。
故选:D。
12.(2022 福建一模)某兴趣小组对常见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Vc)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
名称 柠檬 橙子 大白菜 鲜枣 中华猕猴桃 番茄 青菜 菜椒 苹果
Vc含量(mg/100g) 2 33 47 243 62 19 40 130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越酸的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
B.相同质量下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鲜枣
C.新鲜水果和鲜榨果汁的营养价值完全相同
D.可用维生素C片来替代新鲜的水果与蔬菜
【解答】解:A、水果的酸味是由水果中的有机酸造成的,例如:苹果酸、酒石酸等,有机酸的浓度越高,水果的酸味就越明显,虽然维生素C本身的味道是酸的,但是水果的酸味跟维生素C含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柠檬很酸,但是柠檬维生素C的含量很低,还没有白菜的维生素C的含量高,错误。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相同质量下鲜枣维生素C含量最多,正确。
C、新鲜水果含丰富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若打成果汁,因需要水果量多,通常一杯果汁是由三个新鲜水果打成的,会提高热量,且在过滤时会把部分膳食纤维过滤掉,所以新鲜水果和鲜榨果汁的营养价值不相同,错误。
D、维生素C片不能替代水果和蔬菜,因为维生素C中,只含有维生素,而且还是人工合成的,虽然能给身体补充元素,但是相比较水果和蔬菜来说,营养价值太过于单一,错误。
故选:B。
13.(2022 南平二模)下列实验中,使用材料与使用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使用材料 使用目的
A 观察霉菌 透明胶条 黏取孢子囊
B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双缩脲试剂 检测无机盐
C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干纱布 保持小鱼活性
D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解答】解:A、观察霉菌实验中,剪取一小块透明胶条,用镊子夹住,在长有霉菌的面包片上轻轻地涂一下,黏取孢子囊,然后将黏着霉菌的胶条放在载玻片上,错误。
B、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或蛋白质的含量多少,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红褐色络合物。所以应用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错误。
C、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错误。
D、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不是滴生理盐水,错误。
故选:A。
14.(2022 福州二模)松毛虫是马尾松林地的常见害虫。某地不同马尾松林地遭受病虫害情况及当地年降水量统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了解马尾松林中有虫植株的数量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B.三种林地中,马尾松草本林最易发生松毛虫病虫害
C.降水量对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有一定影响
D.多种植株混交种植可减轻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
【解答】解:A、了解马尾松林中有虫植株的数量用的方法是调查法,A正确。
B、由图可知:马尾松草本林是图中的三角形折线图,有虫株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三种林地中,马尾松纯林最易发生松毛虫病虫害,B错误。
C、根据图可知,降水量与虫害有一定关系,降水量高,虫害也会严重一些,C正确。
D、多种植株混交种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越复杂,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即多种植株混交种植可减轻马尾松林的松毛虫病虫害,D正确。
故选:B。
15.(2022 福建一模)夏秋温室栽培常因温度较高导致农作物品质变差。科研人员研究增施二氧化碳对高温条件下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为温室番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如图(总干质量为植株烘于后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A组为常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B组为常温+高二氧化碳浓度、C组为高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D组为高温+高二氧化碳浓度
A.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指标是总干质量
B.比较A和C组、B和D组可知高温使番茄植株总干质量减少
C.比较B和C组,可以说明增施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D.增施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番茄植株对高温的适应性
【解答】解:A、该实验中,A组为常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与C组为高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或者B组为常温+高二氧化碳浓度与D组为高温+高二氧化碳浓度,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温度,B组为常温+高二氧化碳浓度与A组为常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或者C组为高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D组为高温+高二氧化碳浓度,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二氧化碳,把总干质量作为观测指标,A正确;
B、由图可知:A和C组,B和D的变量是温度,总干质量A组比C组高,B组比D组高,可得高温使番茄植株总干质量减少,B正确;
C、B组为常温+高二氧化碳浓度与C组为高温+正常二氧化碳浓度,出现温度和二氧化碳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错误;
D、通过C和D比较,D组总干质量高,可知增施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番茄植株对高温的适应性,D正确。
故选C。
16.(2022 三明二模)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会出现疯长现象,科学家推测可能是赤霉菌产生某种物质所致。为了验证这一推测,需对两组水稻幼苗进行不同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最合理的是( )
A.一组喷含赤霉菌的培养液,另一组喷清水
B.一组喷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另一组喷清水
C.一组喷含赤霉菌的培养液,另一组喷未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
D.一组喷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另一组喷未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过滤液
【解答】解:实验组由于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处理,故可能导致水稻幼苗疯长,出现恶苗病,而对照组用未培养过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处理,滤液中不含相关物质,水稻幼苗正常生长。这样保证了变量的唯一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故选:D。
17.(2022 厦门一模)厦门中学生助手利用已萌发的绿豆种子进行实验(如图)。几小时后经漏斗倒入一杯清水,同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下列关于此项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会变为蓝色
B.倒入清水的目的是清洗漏斗
C.可证明绿豆萌发产生了氧气
D.实验材料也可选用绿豆幼苗
【解答】解:AB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时消耗瓶中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利用已萌发的绿豆种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几小时后经漏斗倒入一杯清水,同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实验中倒入清水的目的是将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挤入试管,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表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能够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石灰水变得浑浊。ABC错误。
D、实验材料也可选用绿豆幼苗,不过需要遮光处理,否则会受光合作用的干扰,D正确。
故选:D。
18.(2022 龙岩一模)科研人员通过比较不同睡眠状况幼鼠的生长情况,探索充足睡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意义。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作息正常组幼鼠的血红蛋白含量略有上升
B.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供氧能力不会受影响
C.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体重低于作息正常组
D.人幼年时期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
【解答】解:A、分析题左图,作息正常组的血红蛋白增长率约为0.1,而睡眠不足组约为﹣0.1,由此得出,作息正常组幼鼠的血红蛋白含量略有上升,A正确。
B、分析题左图,睡眠不足组的血红蛋白增长率约为﹣0.1,由此得出,睡眠不足组幼鼠的血红蛋白含量略有下降,故其携带氧的量降低,供氧能力下降,B错误。
C、分析题右图,实验过程中的任一天,作息正常组的体重都大于睡眠不足组,C正确。
D、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作用。故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成年分泌不足,会影响糖、脂质、蛋白质代谢,D正确。
故选:B。
19.(2022 泉州模拟)如图是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改进,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死细菌
B.本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
C.煮沸后鹅颈瓶置于无菌环境
D.肉汤不会自己产生细菌
【解答】解:A、鹅颈烧瓶放入肉汤后进行煮沸的目的是杀死细菌,A正确。
B、该实验没有设计对照实验,B错误。
C、煮沸后鹅颈瓶置于无菌环境,目的是排除瓶内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C正确。
D、肉汤不会自己产生细菌,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D正确。
故选:B。
20.(2022 泉州模拟)下列选项中,实验操作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检测洗手前后细菌数量,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 起到对照作用
B 观察酵母菌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碘液 避免杂菌干扰
C 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便于辨别血管
D 观察蚯蚓运动时,用湿棉球不时轻擦蚯蚓体表 保持体壁呼吸
A.A B.B C.C D.D
【解答】解:A、检测洗手前后细菌数量,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起到对照作用,正确。
B、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酵母菌常用滴碘液的方法进行染色,便于观察细胞核,错误。
C、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正确。
D、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用浸水的湿棉球擦蚯蚓体表,是为了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正确。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1.(2023 漳州一模)生物炭不易分解,不同植物对生物炭的需求不同,目前生物炭的农业用量未达标准化,导致其广泛应用受限。有学者认为生物炭还田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为此,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状态相似的足够数量的玉米幼苗,均分并种植在4个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试验田中。
②试验田中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2.4t hm﹣2、12t hm﹣2和48t hm﹣2,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
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
(一)研究人员在玉米植株生长15天后测量株高,每间隔10天测量一次,结果如图。
(1)步骤②中避免偶然性的具体做法是 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 。
(2)分析图,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是 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当生物炭用量为48t hm﹣2时,对玉米植株株高的抑制作用最强 。
(二)植株生长与养分吸收的能力有关。研究人员在60天后收获洗净、烘干称重,结果如表1。为进一步了解生物炭用量影响玉米植株有机物积累的具体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结果如表2。
表1每个试验田的玉米植株干重
处理(t hm﹣2) 0 2.4 12 48
植株干重(g pot﹣1) 21.08 23.82 23.16 18.86
表2不同生物炭水平下的玉米植株养分吸收量
处理(t hm﹣2) 0 2.4 12 48
氮的吸收量(g pot﹣1) 0.290 0.366 0.384 0.309
磷的吸收量(g pot﹣1) 0.041 0.052 0.042 0.036
(3)表1表明:生物炭用量为 2.4和12 t hm﹣2时,对玉米植株干重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用量为 48 t hm﹣2时,具有相反的影响。
(4)比较表1和表2,生物炭用量引起玉米植株干重增加的原因是 生物炭促进了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量 。
(5)结合实验(一)(二),学者的观点是片面的,表现在 实验(一)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与玉米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合理即可) (请举一例说明)。
【解答】解:(1)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步骤②中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可避免实验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2)根据图可以看到,相比没有用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都较低,可知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当生物炭用量为48t hm﹣2时,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抑制作用最强。
(3)根据表1数据可知,对比没有经生物炭处理的对照组植株干重,当生物炭用量为2.4t hm﹣2和12t hm﹣2时,植株干重比对照组增加,说明该用量促进了植株干重的增加;当生物炭用量为48t hm﹣2时,植株干重比对照组降低,说明该用量减少了植株干重。
(4)结合表1、表2数据可知,对比没经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量,用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氮和磷的吸收量有所增加,因此推知:生物炭是通过促进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而引起玉米植株干重增加的。
(5)实验(一)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实验(二)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的影响,与玉米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学者探究的观点和角度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故答案为:(1)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
(2)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当生物炭用量为48t hm﹣2时,对玉米植株株高的抑制作用最强;
(3)2.4和12;48;
(4)生物炭促进了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量;
(5)实验(一)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与玉米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合理即可)。
22.(2023 泉州一模)菠萝中含多种维生素,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某同学发现吃菠萝时常常会“扎嘴”,是因为菠萝中的蛋白酶能分解口腔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刺痛。用盐水浸泡菠萝后再食用可避免扎嘴的痛感。兴趣小组为探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表,结果如图1所示。
试管编号 1 2 3 4
菠萝(g) 50
100mL食盐溶液浓度(%) ? 3.5 7 10.5
温度(℃) 37
时间(min) 10
(1)本实验的变量是 盐水的浓度 ,表格中“?”处应填的是 0 。
(2)当食盐溶液浓度为 10.5% 时,菠萝蛋白酶活性最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菠萝蛋白酶的活性越 低 。
(3)某同学发现妈妈做菠萝咕咾肉时,没用盐水浸泡菠萝但吃起来也不“扎嘴”。兴趣小组讨论后,继续开展了“温度对菠萝蛋白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得到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蛋白酶的活性越高,超过40℃后,温度越高蛋白酶的活性越低 。
(4)为避免吃菠萝“扎嘴”,请根据实验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 菠萝可以用食盐溶液浸泡后食用 。
【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此题探究的是“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据表格可知,本实验的变量为盐水的浓度。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100mL实验溶液浓度应该是0,作为对照组。
(2)据实验结果可以表明,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图1中,在食盐溶液浓度为10.5%时,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最低。据图1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菠萝蛋白酶的活性越低。
(3)因为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控制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根据图2可知:温度在40℃时,蛋白酶的活性相对较高。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蛋白酶的活性越高,超过40℃后,温度越高蛋白酶的活性越低。
(4)据实验结果可以表明,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据图1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菠萝蛋白酶的活性越低。因此菠萝可以用食盐溶液浸泡后食用。
故答案为:(1)盐水的浓度;0;
(2)10.5%;低;
(3)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蛋白酶的活性越高,超过40℃后,温度越高蛋白酶的活性越低;
(4)菠萝可以用食盐溶液浸泡后食用。
23.(2023 永春县模拟)近年我国有关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层出不穷。为探究镉的危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危害吗?
实验过程:
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组别 镉浓度 溶液量 24h死亡数
A 0 10mL 0
B 0.015mol/L 10mL 2
C 0.030mol/L 10mL 3
D 0.045mol/L 10mL 6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为 镉浓度 。
(2)镉浓度为0的A组的作用是 对照 。
(3)32只小鼠灌胃前后生活环境的需要相同,目的是为了 控制单一变量 。
(4)每组各用8只而不要用1只老鼠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 。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 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 。
【解答】解:(1)实验中“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因此4组唯一不同的量是生理盐水的镉含量,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镉浓度。
(2)对照实验由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成,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该实验中,A组未处理变量称为对照组,其它各组都对变量进行处理,是实验组,故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对照。
(3)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生理盐水中的镉含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相同。
(4)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而不是一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增加。据此推测,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故答案为:(1)镉浓度。
(2)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
(4)避免偶然性。
(5)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
24.(2022 漳州二模)石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会因泄漏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研究发现植物根周围的微生物具有降解石油污染物的作用。玉米根系发达,在一定程度上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探究石油污染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选取先优666、联创808和京科甜608三个品种进行实验。
实验一: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甲图。
实验二: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根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
(1)分析甲图可得出:
①在三个品种中京科甜608的发芽率始终较低,可说明种子的发芽率除了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受到 品种 的影响。
②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是: 随着石油污染浓度的升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低 。
(2)分析乙图可得出:
①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为 0 g/kg。
②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先优666根表面积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 石油污染浓度 。
(3)综合分析图片,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控制在 0~50 g/kg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最小。若要修复石油污染程度超过100g/kg的土壤,建议种植 联创808 品种的玉米。
【解答】解:(1)①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在三个品种中京科甜608的发芽率始终较低,说明:种子的发芽率除受了环境的影响外,也受到品种的影响。②从甲图可知,三个品种的曲线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随着石油污染浓度的升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低。
(2)①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所以结合题图乙可知,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为0g/kg。
②对照实验的唯一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探究“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对先优666根表面积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石油污染浓度。
(3)综合分析图甲和乙可见,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控制在0~50g/kg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最小(玉米的发芽率和根的表面积数据都较高)。若要修复石油污染程度超过100g/kg的土壤,建议种植联创808品种的玉米(在高浓度污染时,该品种的发芽率和根的表面积数据都较高)。
故答案为:
(1)品种;随着石油污染浓度的升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低;
(2)0;石油污染浓度;
(3)0~50;联创808。
25.(2022 福建一模)肥胖者常表现为运动能力较弱,肥胖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严重危害了人体的健康。某研究团队为研究中度高脂饮食对小鼠运动行为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性别、体重大致相同的健康小鼠30只,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编号为A组、B组,通过饲喂培养出中度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A组和正常健康小鼠B组。将A、B组小鼠分别均分为3组,每组5只,饲喂至第8、16、24周龄进行以下实验。
②选取小型号的动物跑步机来测定A、B两组各周龄阶段的小鼠的运动情况。测试应在室温22℃条件下进行,且跑步机的跑步速度和跑步角度保持一致。
③测试前一周,小鼠应进行短时间跑步机适应性训练,每次训练持续3分钟,每天2次,每次训练间隔10分钟以上,训练过程中让小鼠逐渐适应跑步机速度。
④正式测试时,调整好参数,将小鼠单独放置在跑道上,密切观察小鼠是否力竭。
⑤力竭标志为小鼠即使被电击也不继续在跑道上跑步,持续在电击网上不动超过4秒。
⑥取出力竭小鼠让其休息,记录其跑步时间,求平均值。
正常健康小鼠各周龄阶段的跑步时间如下表:
组别 周龄 力竭前坚持跑步时间平均值/min
B组 (正常健康小鼠) 8 220
16 150
24 50
(1)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摄入中度高脂饮食的小鼠对其运动行为有影响 。
(2)A、B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是否饲喂中度高脂饮食 。
(3)研究人员选取30只性别、体重大致相同的健康小鼠的目的是 保持唯一的变量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结果取各周龄小鼠力竭前坚持跑步时间的 平均值 。
(4)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在8周龄时, 由于脂肪的摄取可以帮助机体贮存较多的能量,从而对小鼠运动有促进作用 ,而在16周龄和24周龄时,小鼠体能与耐力明显 下降 。说明长时间中度高脂饮食对小鼠运动行为有影响。
(5)请根据上述实验,对肥胖者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吃油腻的食物,适当放慢生活节奏,减小工作压力 (写出一条即可)。
【解答】解:(1)由题干“肥胖者常表现为运动能力较弱,肥胖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某研究团队为研究中度高脂饮食对小鼠运动行为的影响”所知,用小鼠做实验,观察摄入中度高脂饮食的小鼠对其运动行为是否有影响,所以该实验做出的假设是摄入中度高脂饮食的小鼠对其运动行为有影响;
(2)由题干所知分别编号为A组、B组,通过饲喂培养出中度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A组和正常健康小鼠B组,B组为对照组,A、B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小鼠是否饲喂中度高脂饮食;
(3)研究人员选取30只性别、体重大致相同的健康小鼠的目的是保持唯一的变量,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把多次测得的数据求平均数,多做几次实验,都可以更好的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行的发生;
(4)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在8周龄时,由于脂肪的摄取可以帮助机体贮存较多的能量,从而对小鼠运动有促进作用,而在16周龄和24周龄时,小鼠体能与耐力明显下降,说明长时间中度高脂饮食对小鼠运动行为有影响;
(5)对肥胖者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吃油腻的食物,适当放慢生活节奏,减小工作压力;优化改良城市环境,将城市环境,现代生活田园化,绿色化,为市民提供健康生活场所,便利的运动场所。
故答案为:
(1)摄入中度高脂饮食的小鼠对其运动行为有影响;
(2)是否饲喂中度高脂饮食;
(3)保持唯一的变量,平均值;
(4)由于脂肪的摄取可以帮助机体贮存较多的能量,从而对小鼠运动有促进作用;下降;
(5)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吃油腻的食物,适当放慢生活节奏,减小工作压力。
26.(2022 石狮市模拟)科研人员为探究灌水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以脱毒马铃薯种薯“紫花白”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3个灌水频率:D1
(4天一灌)、D2(8天一灌)、D3(10天一灌)。依据当地的施肥经验以及前人的试验结果,设置3个施肥量(尿素、磷酸二铵、硝酸钾)水平,分别为:F1(100、40、150千克/公顷),F2(150、60、225千克/公顷),F3(200、80、300千克/公顷),共9个处理,分别为D1F1、D1F2、D1F3、D2F1、D2F2、D2F3、D3F1、D3F2、D3F3,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在马铃薯的不同栽培期测定植株总干物质累积量,结果如图。
请回答问题:
(1)本探究中,科研人员同时设置了 2 个变量;同一灌水频率实验中科研人员探究的变量是 施肥量 。
(2)科研人员对每个处理都设3个重复,目的是 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3)如图分析,在马铃薯成熟期时, D2F3 处理下(填字母)的总干物质量达到最高。在相同的灌水频率下,适当 增加施肥量 可以有效增加马铃薯成熟期的总干物质量。
(4)实验结果发现,马铃薯的总干物质量随着栽培期推进均呈现增长的趋势。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马铃薯的总干物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每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机物得以积累的结果。 。
【解答】解:(1)题干所知“设置了3个灌水频率”、设置3个施肥量,说明设置了2个变量。若灌溉频率相等,那唯一的变量就是施肥量。
(2)三组实验的目的是多次重复的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3)如图分析,在马铃薯成熟期时是总干物质量最多的是D2灌溉频率的情况F3施肥量。在相同的灌水频率下,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有效增加马铃薯成熟期的总干物质量。
(4)实验结果发现,马铃薯的总干物质量随着栽培期推进均呈现增长的趋势。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可知灌溉是提供水分,施肥是提供无机盐和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马铃薯的总干物质量随着栽培期推进均呈现增长的趋势是因为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每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机物得以积累的结果。
故答案为:
(1)2;施肥量
(2)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3)D2F3;增加施肥量
(4)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每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机物得以积累的结果。
27.(2022 思明区校级模拟)淀粉酶是一类可以分解淀粉的酶,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废料处理等。研究人员想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具体做法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个。
②将等量清水和土壤稀释液分别均匀涂抹在甲、乙两组培养基。
③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④取出培养基,滴加碘液,结果如图1所示。
(1)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形成对照 ;为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甲、乙两组实验中均设置 重复实验 。
(2)该实验中,配置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外,还必须包含的营养物质是 淀粉 。
(3)滴加碘液后,乙组出现了A、B、C三种菌落。若要得到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可选择的菌落有 B和C ,理由是 滴加碘液后,B、C处不变蓝,说明不含淀粉,可推测是B、C菌产生淀粉酶,分解了培养基中的淀粉 。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测定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要选择一种耐高温的淀粉酶进行后续研究,应选择 淀粉酶3 。
【解答】解:(1)甲组培养基只涂抹了等量清水,其目的是形成对照。为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甲、乙两组实验均设置了重复实验,即每组各3个培养基。
(2)本实验想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而淀粉酶是一类可以分解淀粉的酶,因此配置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外,还必须包含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3)淀粉遇碘会变蓝,滴加碘液后,B、C处不变蓝,说明不含淀粉,可推测是B、C菌产生淀粉酶,分解了培养基中的淀粉。因此,若要得到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可选择的菌落有B和C。
(4)根据坐标曲线图可知,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淀粉酶3酶活力最强。因此。若要选择一种耐高温的淀粉酶进行后续研究,应选择淀粉酶3。
故答案为:
(1)形成对照;重复实验
(2)淀粉
(3)B和C;滴加碘液后,B、C处不变蓝,说明不含淀粉,可推测是B、C菌产生淀粉酶,分解了培养基中的淀粉。
(4)淀粉酶3
28.(2022 海沧区模拟)氯霉素、氧氟沙星是较常见的医用抗生素,兴趣小组经过查阅资料知道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抗生素会减少细菌的数量,减缓土壤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如果在土壤浸出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土壤微生物对淀粉会分解,用碘液检验颜色是否变蓝来判断分解的快慢,受药物抑制的土壤细菌对淀粉的分解速度会受到影响,从而探究两种抗生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吗?于是,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200mL淀粉糊、碘液、1000mL土壤浸出液、氯霉素胶囊、氧氟沙星胶囊
②取10个锥形瓶并编号,分别是A1、A2、A3、A4、A5;B1、B2、B3、B4、B5
③用量筒准确量取土壤浸出液50mL,分别倒入10只锥形瓶中;
④用量筒准确量取15mL的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到10只盛土壤溶液的锥形瓶中;
⑤在A1到A5号锥形瓶中依次加入0.4g、0.3g、0.2g、0.1g、0g氯霉素;
⑥在B1到B5号锥形瓶中依次加入0.4g、0.3g、0.2g、0.1g、0g氧氟沙星。
⑦用棉花塞住瓶口,把两组装置同时放在温暖,但阳光不直射的地方。
⑧分别在第2、4、6、8、10天同一时间用滴管取2mL溶液,滴加碘液,检查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情况,并及时记录看到的现象,如下表:
氯霉素 氧氟沙星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第 2 天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蓝
第 4 天 蓝 蓝 蓝 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第 6 天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浅棕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浅棕
第 8 天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第10 天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淡蓝 淡蓝 淡蓝 淡蓝 黄色
(1)该实验中,A5和B5的作用是 形成对照 。
(2)你觉得该实验还可以通过 重复实验 来避免偶然性。
(3)为什么要把两组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因为细菌的生长需要 适宜的温度 。
(4)以上步骤 ③④⑦⑧ (填序号)是为了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5)针对兴趣小组的探究问题和实验结果,你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抗生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
【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实验中,设置不做处理的A5和B5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2)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实验过程中要把两组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原因是细菌的生活需适宜的温度。
(4)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步骤③和④用量筒准确量取、⑦把两组装置同时放在温暖,但阳光不直射的地方、⑧同一时间用滴管取2mL溶液都是为了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5)由表中数据可知,抗生素浓度为0.4g、0.3g、0.2g、0.1g的溶液,从第2天到第10天,溶液滴加碘液后依旧变蓝说明溶液中还有淀粉;而抗生素浓度为0的溶液,在第6天开始,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溶液的中的淀粉已经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实验探究的问题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吗?由分析可知,抗生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形成对照;
(2)重复实验;
(3)适宜的温度;
(4)③④⑦⑧;
(5)抗生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29.(2022 福建模拟)三斑海马是一种小型海洋鱼类,人工养殖的三斑海马可作为名贵的中药材和海洋观赏鱼,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探究光照时长对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如下表),饲养一个月后测得三斑海马成活率、体重变化如图:
A组 B组 C组
实验动物 3日龄海马幼体各60条
温度 温度27℃
饲养环境 分别加入20L海水
每日光照与黑暗时长 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 20小时光照4小时黑暗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为 光照时长 。
(2)据实验结果可知,三斑海马的成活率随着光照时长的增加而 增加
(3)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每组测得的数据应取 平均值
(4)若要进一步探究三斑海马生长的每日最适光照时长,应在一定的光照时长范围内设置一系列光照时间梯度,该光照时长的范围是 0~24小时 。
【解答】解:(1)该实验探究的是光照时长对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时长,其他条件应相同。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12h光照,12h黑暗时成活率为88%;16h光照,8h黑暗时成活率为88%;20h光照,4h黑暗时成活率为90%,因此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随光照时长的增加而增加。
(3)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4)要探究三斑海马生长的每日最适光照时长,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时长,其他条件应相同,一天24小时,因此应在光照时长范围0~24小时内设置一系列光照时间梯度。
故答案为:
(1)光照时长。
(2)增加。
(3)平均值。
(4)0~24小时。
30.(2022 海沧区模拟)大棚的水培菜由于管理简单,虫害少等优点,是现在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培养方式。植物有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三个生理作用,某校兴趣小组为此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请根据探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部位吗?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一的实验装置。为控制单一变量,在图一的A处应该加入 等量 的油滴,结果发现右边塑料袋有许多小水珠,左边几乎没有小水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
(2)兴趣小组还测试了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作用,如图二,Ⅰ表示光合作用,Ⅱ表示呼吸作用,从该图可以得出,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b、f (填图中字母),如果在a~g点分别摘下7个叶片,经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叶片变蓝,颜色最深的是 f (填图中字母)。
(3)水培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成熟 区。
(4)根据光合作用的所需原料,为了提高大棚水培菜的产量,请你提一点建议: 勤通风(或施气肥) 。
【解答】解:(1)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油滴。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判断依据是左侧装置塑料袋内壁上无水珠,右侧装置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
(2)Ⅰ曲线代表光合作用,Ⅱ曲线代表呼吸作用。两条曲线的交点是b、f.说明b、f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图二中,从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从b到f点的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过了f点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开始减少。所以f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滴加碘液,颜色最深。
(3)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勤通风(或施气肥)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故答案为:(1)等量;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2)b、f;f。
(3)成熟。
(4)勤通风(或施气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