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金溪一中、广昌一中、南丰一中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DADD
6-10DBBCD
11-12D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B 14、BD 15、ABC 16、ABCD
三、非选择题
17.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核糖体(1分) 内质网(1分)
(2)水解酶(1分) 不属于(1分)
(3)胞吐 一定的流动性
(4)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
18.(每空2分,共12分)
(1)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忧
(2)能更加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评分细则:没答到更显著不给分)
(3)与底物争夺结合位点 恢复 酶的分子结构
(4)高于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光照强度 CO2浓度(评分细则:写温度不给分)
(2)大于 40
(3) ①O2、NADPH和ATP(3分)(评分细则:答对但不全按答对的个数给分,全对给3分,答错不给分)
②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使胞间CO2浓度降低(1分),而C4植物的CO2补偿点低于C3植物(1分),能够利用低浓度CO2能力更强(1分),因此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3分)
2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去雄(1分)
(2)aaBB 3 3/8
(3)实验思路:让该红花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3:6:3:4,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紫色:红色:粉红色=1:2:1,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若子代出现白花个体,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不出现白花个体,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
(4分)(评分细则: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答错不给分,全对给4分)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显性(1分) X (1分)基因的自由组合(1分)
(2)BbXRXr、BbXRY 0或2 1/6
(3)灰身棒眼雄果蝇:灰身圆眼雌果蝇=1:1 (评分细则:表型的表述不含雌雄不给分)叶外表皮;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③黑藻成熟叶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2022-2023 学年金溪一中、广昌一中、南丰一中高一下学期
A.选用①和③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来处理实验材料
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B.选用②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红色染液(染料不易跨膜)来处理实验材料
C.①的紫色部分是液泡,③的绿色部分为细胞质
D.发生质壁分离的①,滴加清水引流后,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直至细胞液的浓度与外
说明: 界溶液相等
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5.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很高,制茶时根据它的特征可加以利用。在制红茶时,需要使叶先凋
2.全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萎脱去 20%-30%的水分,然后揉捻,将细胞揉破,在适宜的温度下,通过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将
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从而制得红茶;在制绿茶时,则把采下的茶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叶立即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才能保持茶叶的绿色。结合茶叶的制作过程,下列叙述正确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的是( )
1.有诗云“鱼在在藻,依于其蒲”。“藻”多指水中藻类,“蒲”为多年生草本,其实水中除“藻”
A.泡茶时茶叶变得舒展是茶叶细胞渗透吸水的结果
“蒲”外,还有色球蓝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适宜的温度可以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制得红茶
A.“藻”“蒲”及支原体、衣原体都属原核生物
C.多酚氧化酶提供大量活化能加快了儿茶酚和单宁的氧化
B.色球蓝细菌和“藻”“蒲”都含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D.红茶和绿茶的制作过程体现了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C.大肠杆菌和色球蓝细菌含与能量转换有关的酶,都不含细胞器
6.冬奥会前运动员进行的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高原训练有比平原更为
D.上述生物都含细胞质、细胞膜、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深刻的缺氧刺激,以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环境中,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
A.生物体内多种化合物都含有磷元素,如磷脂、腺苷等
B.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是由乳酸分解产生的
B.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磷的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因缺氧而减慢
C.植物缺乏磷元素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而对有氧呼吸影响不大
D.机体产生的 CO2都来自有氧呼吸
D.脂质中的某固醇类物质能有效地促进人体肠道对磷的吸收
7.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某一突变体植物的叶绿体,并通过测定氧气的生成量,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
3.离子泵是一种水解 ATP 的载体蛋白,可以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实现物质运输。下列叙述正确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仅在长波光照射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受到显著抑制。突变体的叶绿体与野生
的是( )
型的叶绿体区别主要表现在( )
A.离子泵既有催化作用又有运输作用,体现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A.固定 CO 2 的酶活性不同 B.叶绿素的含量不同
B.离子泵的空间结构在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保持不变
C.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 D.叶绿体中类囊体的含量不同
C.细胞吸收离子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离子泵协助完成的
8.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曲线图是常见的表述形式之一。如图所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相同
示为某同学建立的曲线模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选择了三种实验材料:①紫色的洋葱鳞片
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同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是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分。
A.若横轴为反应时间,纵轴为生成物的量,则 P点表示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速率
13.如图是细胞呼吸的过程,Ⅰ、Ⅱ、Ⅲ代表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至③代表生理过程,甲、乙
B.若横轴为光照强度,纵轴为光合速率,则限制 P点升高的因素可能是光合色素的含量
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 P点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D.若横轴为物质浓度,纵轴为物质运输速率,则该物质的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9.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合成了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说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B.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一定不是同步的 A.Ⅰ和Ⅱ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和[H]
C.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C.①放能最多,③放能最少 D.Ⅲ位于线粒体基质中
D.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14.下图是某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10.某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了两对大小不同
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颜色的染色体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
B.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将两条不同颜色的大染色体或小染色体放在一起可以模拟减数分裂Ⅰ前期联会的现象
D.减数分裂中基因重组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 A.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换 B.甲细胞中有 4对同源染色体,8个核 DNA 分子
11.研究发现某种品种豌豆的 A/a 与 B/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组成为 AB 的花粉 50%死 C.丙细胞和丁细胞可能是乙细胞的子细胞
亡,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豌豆间行种植(两者数量之比为 1:1),假设每种豌豆的产量相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发生在细胞乙所处时期
同,则该豌豆群体子代中双显个体约占( ) 15.小鼠有弯曲尾和正常尾两种尾型,尾型由一对等位基因 A、a控制。现用一只弯曲尾雌鼠与一只
17 1 17 1 正常尾雄鼠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性弯曲尾:雌性正常尾:雄性弯曲尾:雄性正常
A. B. C. D.
28 2 56 4
尾=1: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12.一个基因型为 AaX Y 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结果,能确定弯曲尾性状的显隐性
A.若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 AaXB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 3个精子可能为 XB、AaY、Y
B.若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结果,不能确定弯曲尾性状的显隐性
B B
B.基因组成为 AAX X 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若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子一代弯曲尾雌、雄鼠杂交,则子二代弯曲尾:正
C.若产生的精子有 4种则可能是因为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常尾 = 3:1
D.若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用子一代弯曲尾雌、雄鼠杂交,则子二代弯曲尾:正 (1) 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B] ;[C] 。
常尾 = 3:1 (2)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含有多种 。图中的内吞泡 (属于或不属于)
1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 溶酶体。
列叙述错误的是( ) (3)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
(4)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有胰岛素(一种分泌蛋白)合成过程有问题或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
不敏感等。结合本题信息,除这两个原因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酶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有关酶的探究实验。请回
答相关问题:
(1)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不推荐使用淀粉酶与淀粉的原因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
B.Ⅱ-1 与Ⅲ-5 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4 (3)除了温度和 pH 对酶的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为酶的作用机理及
C.Ⅱ-3 与Ⅱ-4 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9种基因型和 4种表现型 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的示意图。
D.若Ⅲ-6 与Ⅲ-2 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 1/6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60 分。
17.囊泡在细胞内主要是指由磷脂分子(两层分子)有序组成的密闭双分子层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
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转移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 1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图 1和图 2分
别表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a、b表示大分
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特殊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是 ,如果除去竞争性抑制剂,酶的活性
可以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结合后,改变了 ,这种改变类似于
高温等因素对酶的影响。
(4)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两种淀粉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并对各组淀粉的剩余量进行检测,
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酶 A的最适温度应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酶 B的最适温度。
(1)相对于豌豆而言,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可以省去 环节。
(2)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 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 F1进行自交得到
F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 种,F2中自交后代
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
19.为了解草莓的生理特性,某兴趣小组在一定的 CO2浓度和最适温度(25℃)下,测定草莓整棵植 (3)现有一红花植株,欲鉴定其基因型,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株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及结论。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 光饱和时 O 释放量 黑暗条件下 O 吸收量 实验思路: 。2 2
的光照强度(klx) (klx) (mg/h) (mg/h) 预期结果及结论: 。
21.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 B、b表示);圆眼与棒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基
2.5 9 32 8
因用 R、r表示),两对基因均不位于 Y染色体上。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代中雌蝇及雄蝇的表
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当光照强度超过 9klx 时,草莓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
灰身圆眼 灰身棒眼 黑身圆眼 黑身棒眼
制草莓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2)当光照强度为 2.5klx 时,草莓所有叶肉细胞每小时制造 O 的量 (填“大于”、“小于” 雄性 3/8 3/8 1/8 1/82
或“等于”)8mg/h;当光照强度为 9klx 时,草莓整棵植株制造 O2的量为 mg/h。 雌性 3/4 0 1/4 0
(3)根据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 C3植物和 C4植物等类型,C4植物的 CO2补偿
请回答下列问题:
点比 C3植物的低(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 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
(1)果蝇体色中灰身是 性状,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上述两对
CO2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①不同植物(如 C3植物和 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相同的,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
(2)亲代雌蝇和雄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亲本雄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
中期的细胞中含有 个圆眼基因,子一代表型为灰身圆眼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②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研究发现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比 C3植物生长得好。从两种
(3)为判断 F1中某只灰身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某同学选择表型为黑身棒眼的雌果蝇与之杂交,通
植物 CO2补偿点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过杂交子代的表型情况进行分析。若子代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该灰身
20.研究人员对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开展了一些研究。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
R
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 Y。
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A/a、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