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五)
第一章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以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
【解析】 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D项与种群的概念相符;A项中包含了多种生物;B项中的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C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也不会是一种真菌。
【答案】 D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解析】 在该题的四个选项中,A、B、C项虽然包括的生物种类依次增多,但最终也没有包括全部生物。因此,都不属于生物群落。其中C项虽然提到了大型真菌,但还有小型真菌以及其他菌类等微生物没有提及。
【答案】 D
3.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特点时,可将种群分为幼年(甲)、成年(乙)、老年(丙)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下列哪一选项最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现分析如下:
【答案】 D
4.(2012·南通高二期末)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解析】 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期间达到K值,种群密度最大。
【答案】 D
5.(2012·华南师大附中测试)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解析】 种群在“S”型增长曲线中,刚开始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到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K值时,增长速率降至0。
【答案】 D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 种群密度调查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和丛生的植物计数比较困难。同样道理也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反映的是此刻的种群数量,而不是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应该用年龄结构结合性比等种群特征进行预测。
【答案】 B
7.(2011·大纲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 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
【答案】 A
8.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 )
A.亚优势种 B.优势种
C.伴生种 D.偶见种
【解析】 群落中的优势种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物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自己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为亚优势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是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答案】 B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繁殖体的传播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B.群落演替的动力是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C.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D.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因而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会引发群落演替
【解析】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出现大的变动,如气温、洪水、干旱等也常成为引发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
【答案】 D
10.(2012·淄博一检)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识图能力。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最快,对应图乙中的F点,但AC段有环境阻力,不能看作“J”型增长,A项错误;乙图中G点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将不再增加,B项正确;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可以保证持续高产,C项正确;“J”型增长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D项正确。
【答案】 A
11.(2010·上海高考)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解析】 啮齿类动物与植物构成捕食关系。据图分析,在啮齿类密度较低时,随着其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种类数在增加,当啮齿类的密度超过一定值时,随着啮齿类的密度增大,植物种类数减少,可见,啮齿类的存在会影响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植物中只是部分种类消失,可见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啮齿类的密度取决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考虑迁入和迁出)。植物的多样性会影响到啮齿类的种内斗争,影响到种群密度。
【答案】 D
12.(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解析】 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 ℃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雉引入该岛后的增长曲线如下图。
(1)在1937~1939年,环颈雉增长曲线相当于________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颈雉在该岛的最终增长曲线为________型,这种数量的增长方式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
从种内关系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种间关系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岛屿中,环颈雉种群数量的K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是以种群数量变化为背景的种群增长曲线数形结合题,考查同学们对种群数量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的理解情况。当环颈雉最初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环颈雉生活的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也没有敌害,所以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在1937~1939年间,它的增长曲线相当于“J”型曲线。在1940年以后,随着环颈雉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生存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同时,天敌的数量增加,这就使得环颈雉的增长缓慢,直至不再增长,甚至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环颈雉种群数量可以达到的最大值——K值的数量为2 500只。在1937~1943年环颈雉的增长曲线为“S”型。
【答案】 (1)J 最初引入环颈雉时,岛屿上生存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敌害很少 (2)S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3)2 500只
14.(14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甲 乙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丰富度是决定群落的最重要因素。要探究某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要用样方法,从乙图曲线中看出在S0之前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增多。S0时样方面积是最合适,既能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能保证面积最小,取样方便,求种群密度时应取平均值。(2)图甲的景观为上方乔木,下方灌木、草地,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度不同,所以能充分的利用光能。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答案】 (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 样方法
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恒定 S0
③(n1+n2+n3)/(3S0)
(2)光 垂直 ①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 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5.(16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1)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应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线虫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跳虫与甲螨属于竞争关系。线虫与酵母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