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综合检测6第2单元第3、4章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综合检测6第2单元第3、4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8-10 15: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六)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解析】 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 B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绿色植物等,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
【答案】 D
3.(2013·岳阳期末)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答案】 C
4.(2013·盐城高二期末)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解析】 能量金字塔是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成图而形成的一个金字塔图形。
【答案】 A
5.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105
15.91×105
0.88×105
871.3×105
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是(  )
A.a   B.b   C.c   D.d
【解析】 根据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可判断四个营养级的位置为:d→a→b→c,故b为次级消费者,即第三营养级为b。
【答案】 B
6.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暴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 A项,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项,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出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C项,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D项,能体现出食物链,能用流动规律来解释。
【答案】 B
7.(2013·杭州期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转变的顺序是(  )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应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依次再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于无机环境中。
【答案】 A
8.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解析】 能利用矿物质的是生产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矿物质的是分解者。
【答案】 C
9.如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D.无机环境中的CO2都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解析】 A能吸收CO2,A为生产者,A、B、C都有箭头指向D,D为分解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图中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①②③过程表示有机物中的碳沿食物链流动,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传递。无机环境中的CO2除了细胞呼吸的产物外,还能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答案】 D
10.(2012·白山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物理信息既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如动物的叫声;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还可通过一些物理过程等来传递信息,如植物开花是受光周期的影响;信息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传递,沿食物链传递的是物质和能量;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D
11.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  )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生产者
⑤消费者 ⑥分解者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解析】 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同时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两个主要环节: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它是能量流动的起点,在物质循环中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是能量流动的终点,在物质循环中将进入生物群落的物质重新归还给无机环境。
【答案】 B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即与群落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而在一块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所以会使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6分)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解析】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形式是CO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是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的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图中的食物链包括植物→兔→鹰;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共三条食物链。(4)有毒物质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沿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量越大。
【答案】 (1)CO2 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或发酵)
(3)3 兔和鼠
(4)食物链 营养级
14.(14分)(2011·山东高考节选)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1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为是______kJ和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锐减或丧失。
【解析】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功能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共同作用。
(2)鹰所处的营养级最低为第三营养级,最高为第四营养级,所以得到的最低能量值为10 000×10%×10%×10%=10 kJ,得到的最多能量值为10 000×20%×20%=400 kJ;若去掉蛇,鹰只位于第三营养级,缩短了营养链,所以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就会增加;外来物种的适应性一般较强,会大量繁殖,导致同一食物来源的其他生物因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被淘汰,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就会降低。
【答案】 (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15.(10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
时期 碳吸收量(kg C·a-1) 碳释放量(kg C·a-1)
———————————————————————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的吸收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能合成作用;CO2的释放主要依靠呼吸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2)表中A时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维持稳定,而B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O2排放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中有机物(葡萄糖)可作为发酵的直接原料。
【答案】 (1)光合 呼吸 (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 (3)碳平衡 CO2浓度 (4)光反应 有机物(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