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借助面积与周长的区别,让学生初步实现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理解面积概念的本质。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以面量面”,体会使用正方形做单位面积更合适。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实现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
教学过程:
涂色活动,引入面积
1..涂色比赛
今天我们进行涂色比赛,黑板上有2个图形,看谁先完成涂色。
2.互动交流。
刚才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地涂色,你已经涂好,他还没涂好,主要是什么原因?
生:他涂的面很小,我涂的面大。
师: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一块区域的大小叫做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的认识。(板书课题)
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学生自由说,把握起点。)
预设:里面的大小、物体的大小……
二、合作探索,理解面积
(一)物体表面的面积认识
1.关于面积,书上又是怎么说的?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数学书61页,然后完成导学单活动1。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 )。
课桌表面的( )就是( )。
( )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你能找出一个物体,并指出它的一个面的面积吗?
2.交流。谁来汇报你刚才自学情况。
①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②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③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一起边说边感受,在动作中理解各种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汇报:多个面和曲面
小结: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它们都有面积。现在你说说什么是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平面图形的面积认识
这几个平面图形有面积吗?它们的面积在哪里?
它有面积吗?面积在哪里?(变色,和你想得一样吗?)
④号是什么图形?它有面积吗?
怎样变,可以让这个图形有面积?看来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有面积。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可以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
现在这四个图形都有面积,它们谁最大?(观察法)
(三)面积大小的比较
1.第一次比:观察+重叠(面积和周长)
这两个图形,几号面积大?
怎么比?比什么?
预设:②号大。他移动线段比的是什么?周长和面积一样吗?谁来说说周长是什么?面积是什么?
周长外面线的长度,面积是面的大小。
演示重叠法。
2.第二次比:面积和数量
师:那这两个图形呢,谁大谁小?(2×5和3×3)
师:直接观察是有点困难了。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
出示活动要求:
反馈:
①反复重叠
不能直接比出
②用面积单位片测量——数方格数量
③用小正方形摆——数正方形数量
还有谁也是用摆的方法?有选▲和 吗?为什么不选。
④用尺子测量、计算。
对比相同点发现:
看来方法有很多,后面的方法都是“数小正方形”的方法,这是常用的方法。测量面积大小,就是数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数单位”。
现在认识面积了吗?还有问题吗?
3.第三次比:统一单位比
师:同样是测量正方形面积,结果为什么不同?
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比较的标准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测量,也就是统一单位。
三、巩固应用,课后延伸
1.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_____个□ _____个□ ______个□
你有什么发现?
图形面积相同,形状可能不同。
你能创造一个新的面积是6个□的图形吗?
2.想象长方形
根据这个点,你能想到要画出的长方形的大小吗?
出示两条线段:谁来说说这个图形有多大,比划一下。
四、小结收尾、知识升华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作业设计:1.在家里跟爸爸妈妈说说常见物体表面或图形的面积大小关系。
2.动手制作边长为1厘米和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各1个。
板书设计:
面积的认识
物体表面
封闭图形 大小 它们的面积
数单位→统一单位
①
活动2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
1.想一想:怎么比较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2.比一比:选择需要的材料比较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3.说一说: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做好全班交流准备。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