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3 14: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年 级:高二年级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4.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素养目标
课堂环节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锤炼语言,曲径探幽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一 整体把握 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并划分层次。
1.课文回顾:
明确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第一部分(第1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会议性质。
第三部分(3—6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部分(7—12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部分(13—16段):结束语,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1)高考链接:
例1.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江上》)
例2.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建水记》 )
例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2020年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
例4.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
2. 知识点深化
(2).【知识拓展】
新高考Ⅰ卷主观题带来的知识点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应全面备考,充分关注文学体裁的核心知识,认识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的基本特征。
从“这一篇”到“这一类”,以个考类,考查该篇文本所体现的谋篇布局(结构思路)特点。考生要准确理解术语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文本从内容、情感、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多角度分析。
结构思路鉴赏类试题主要考查行文思路的概括、线索的梳理及作用、重点句段的作用三个方面内容。
行文思路主要是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内容。线索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重点句段能够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层次。三方面的内容可以分别独立考查,也可以综合考查。
重点考点解读
1.圈画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如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承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这些词语、句子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
2.寻找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事件、人物、情感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
3.总结归纳每一段的段意,再根据段意将文章划分层次,进而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
4.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其行文思路也不尽相同。
(3)概括行文思路——如何理清行文思路
二 锤炼语言 曲径探幽
任务说明: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品鉴文本的语言,是鉴赏文学作品语言之美,也是体会作者之情的重要方法。
思考1:分析下面语段的语言特点。
“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1.课文回顾:
明确 : 用词准确。如“大多数”“基本”等此的使用,“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
思考2:
赏析“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一句。
明确: 三个“只要……”构成排比,列出取得经济建设胜利的必要条件,理性客观,展示了强烈的自信。
(1)高考链接:
例1、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石门阵》)
【答案】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例2、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2022年浙江高考《逛》)
【答案】①第一处描写,连用三个“那么”,渲染小镇的热闹,从而写出敦厚妈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②第二处描写,连用六个“一”,写尽敦厚守卫的油井之荒凉,从而塑造出他甘守荒凉、一心奉献的品格。③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解释了敦厚在众人眼中“不孝”的原因,也彰显了他为国守油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品格。
2. 知识点深化
(2)【知识拓展】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和艺术风格是必考的内容,多在选择题中考核,在主观题中主要是赏析句子、赏析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指向于审美鉴赏与评价学科素养的考查。
小说语言考查两个角度: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考法: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散文语言分为两种考法:
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
易错角度 解决方案
脱离语境及主旨孤立理解,意思理解有偏差 强化语境意识,在理解词句浅层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内涵;还要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其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忽视对词或句所用技巧及效果的解读,意义挖掘浅层化 捕捉词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三 分析特色 学以致用
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体知识
1.课文回顾:
开 幕 词
开幕词的特点:
一是简明性,即简洁明了、要言不烦;
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具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会议或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与会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1.课文回顾:
思考: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本文作为开幕词,高度凝练、层层深入,按照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既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又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危机,强调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
②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充沛。课文作为一篇讲话稿,语言通俗易懂且准确,如,“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等;文中还有很多充满感彩的语句,使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永垂不朽”等。
2.知识点深化
(3)观点鲜明,态度坚决。
①大量使用判断句。如在第二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接下来是“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判断句就是得出结论,就是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②大量使用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强调性的词语有“决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包式主要有“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句式这些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用不同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删改)
周霜梅
怀仁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代表眼里噙着激动而兴奋的泪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一篇篇幅并不很长的演讲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个主题出现了三次,就像一首交响乐的主旋律反复奏响,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 在毛泽东的不计其数讲话之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句话当属“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确,这句话准确地捕捉到许多人想说但又没有恰当词语表达的那份感情,准确地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后的那种无比的自豪与自信。正因为如此,它才有那么大的震撼力,才能在几十年后仍然令人激动不已。
1、比较阅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删改)
周霜梅
重温毛泽东的这篇开幕词,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1840 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一页。 从此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渴求复兴,企盼国强,是近代中国人民心中的梦想。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人民就没有停止过斗争。 从林则徐的 “虎门销烟”、 关天培以身殉国、冯子材七旬上阵、邓士昌与军舰共存亡,到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转战 18 省、义和团“扶清灭洋”、小刀会誓死不屈; 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既有爱国将领挺身而出、不畏强暴,又有广大群众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既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抛头颅、洒热血,也有各阶层群众为民族的独立而奋勇抗争、前赴后继。
【简评】文章充满感情,回顾了历史;用大量材料,分析了建国70年的成就;同时对未来充满豪情。“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也应成为我们人生的动力;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新时代青年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