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导入: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有乌鹊飞鸣向南,曹操感于此景,横槊赋此《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所写正是此景。
任务一、比较明“忧”
活动一 朗诵抒“情”
1. 比较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节选部分和课文诗歌,试着用声音去表现二者不同的情感。并探究造成不同的原因。
曹操自遣徐庶去后,心中稍安,遂上马先看沿江旱寨,次看水寨。乘大船一只于中央,上建“帅”字旗号,两傍皆列水寨,船上埋伏弓弩千张。操居于上。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吾今夕欲会诸将。”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操大喜,命左右行酒。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周瑜、鲁肃,不识天时!今幸有投降之人,为彼心腹之患,此天助吾也。”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操大笑曰:“座上诸公,与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碍!”又指夏口曰:“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顾谓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言罢大笑。唐人杜牧之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节选)
背景有无:小说给这首诗安排了赤壁之战前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其时,曹操手握重权,执掌半壁江山,坐拥百万雄师,挥师南下,势如破竹,节选部分正也展示了曹操人生的巅峰时志得意满之态。《短歌行》的引入,更是突出了曹操想要一统天下的决心和高度的自信(自负)心,与后来赤壁之战的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曹操骄矜自负的形象。所以朗诵时声音要响亮,音调上扬,才能体现曹操胜券在握、一统天下的自信(自负)。
而《短歌行》诗歌的写作背景,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并无定论,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就应该落到诗歌本身,在诗歌中曹操反复提及的是“忧”思,可见忧思之深重。所以在朗诵的时候,音调应该低沉,音调下压,才能与诗歌的情感相匹配。
2. 阅读本诗,梳理曹操之“忧”。
解读资料:
慷慨:慷慨,激昂之意。《说文解字》:“忼”慨也。忼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
活动二、比较辨优
除了背景的有无之外,《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所引《短歌行》与我们的课文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找出,并比较二者的表达效果。
《三国演义》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内容差异:(1)“皎皎如月,何时可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皎皎”“明明”,都是明亮的意思,但亮度上有区别。“辍”,停止,句意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何时才能停止思念呢?”“掇”,拾取,引申为得到,句意为“明亮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呢?”原诗对人才的渴求更强烈。
(2)“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无枝”指南去的乌鹊没有栖息之所,喻指人才没有可被接纳的地方。“何枝”指南去的乌鹊在树枝中徘徊挑选栖息之所,喻指人才在择主中徘徊、犹豫。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水”与“海”相比,缺少了“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
标点差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不知多少而问,显出迷茫之感。“!”是对人生短暂的了然于心,因而发出感慨。唯有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会,有时间飞逝、时不我待之感。
总结:求贤若渴的情意淡了 功业未就的焦虑少了
任务二、解“忧”明“法”
1.曹操是如何表现“忧”的?(整理学生学案得:引用、用典、比喻、起兴)
(1)请写出本诗运用“起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要说的内容。)
“对酒当歌”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范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用: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2)请写出运用“用典”手法的诗句。
引用=引言+引文+引事(用典)
引言:歌谣、格言、熟语等
引文:文章、典籍
引事:引用过去的事,包括神话传说
范例:“年少万兜鍪” “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使龙城飞将在”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纠错:
用典:周公吐哺
引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化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任务三、缘情明理
《短歌行》三次强调“忧”,足见其忧思之浓烈,但我们读来却有欢快热闹之感。为统一诗歌情感,唐代欧阳询在编《艺文类聚》时,将其删减一半。你同意这种删减法吗?请说明理由。
删减版《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删减的内容:
1.“慨当以慷”的直接抒情
2.“青青子衿”的深切渴盼
3.“鼓瑟吹笙”的欢聚畅饮
4.“契阔谈讌”的热闹场面
原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本诗围绕“招贤纳才,建功立业,让短暂的人生变得永恒”的主题来写。“让短暂的人生变得永恒”是招贤纳才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开篇的人生苦短和后面的招贤纳才的各种渴望之间的关系。全篇由三个部分组成:1.抒发人生苦短之愁;2.寻找消愁的方法;3.说明招贤的方式及过程。文中开篇感叹人生苦短之后,接着就开始寻找消愁的方式,借酒浇愁无用,转而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招贤纳才建功立业的渴望。“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诗人礼遇贤才的方式。纵如此,贤才仍未到来,诗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终于,故交归来,阔别重逢,欢宴热闹,诗人“心念旧恩”。然而更多的人才仍如乌鹊般绕树观望,不知栖于何枝。此诗,诗人进一步表现心迹,他如“周公吐哺”,希望“天下归心”。整首诗浑然一体,逻辑严密。
删去了诗歌中情绪高涨、情感欢乐的宴客和畅谈部分,使得诗歌内在的情感逻辑断裂,同时,求贤若渴的情意淡了,慷慨激昂的诗味薄了,天下归心的形象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