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商的变化规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商的变化规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14: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商的变化规律(终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严谨的探究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发现商变化时规律,特别是商不变性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学习方法,能总结、完善对规律的认知,进而积累相关学习经验。
“三环” :先学环节——后教环节——练习环节。
“六学” :引学、试学、组学、展学、研学、固学。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来这儿上过课吗?。听说我们班是全年段很厉害的班,是吗?那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同时试一试话筒。如果话筒没及时传到你身边,你可以大声说话,可以吗?
(二)教学前2例。
1、引入:快速口算。
16÷ 8= 200÷2 =
160÷8= 200÷20=
320÷8= 200÷40=
师:观察这些商,一直随着被除数和除数在变,那么这些变化有规律吗?让我们开启这节课的旅程。【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轻轻地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从计算直接引入,可以提高发现“规律”的效度。从前测的结果来看,“除数不变”、“被除数不变”比“商不变”的规律来得简单,因为其只有“一个量在变化”,也就容易让学生发现蕴藏着的规律。
2、除数不变。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先来讨论第一组题(除数不变的情况)。(抽生上黑板讲)
生:我先算出得数,从上往下观察这两个算式……
师:大家有这样的发现吗?师生一起说一说:从上往下看这两个算式,除数不变,被除数乘10,商也乘10;这两个算式,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也乘2。
师:(自言自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10,商也乘10,被除数乘2,商也乘2,看到这里,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大家认为可以吗?看到一组题,联想到一类题,真是不错。【板书: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还有补充吗?
生:从下往上观察,……
师:那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形成板书】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第一组题的学习情况,我们先算出得数,然后观察算式,发现……。你能用这样的步骤来介绍第2组题目吗?自己先准备一下语言,等会儿我们请一位小老师来介绍介绍。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规律发现入手,帮助学生建构观察的模式:从上往下观察,发现……从下往上观察,发现……进而合并成完成的结论。教师从旁作为“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完善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更是在数学思维上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的经验。
3、被除数不变。
生语言:我先算出得数,从上往下观察这两个算式……看到这组题,我联想到……(教“反而”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小老师介绍得怎样?(太棒了。)通过发现,我们发现……【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几或乘几。】
师:你觉得哪个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反而)。是呀,它把相反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举例验证。
师:通过对刚才两组题研究,我们发现这样两个猜想。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仅凭一组题联想到的能叫规律吗?那我们该怎么办?再举些例子加以验证。
师:(展台反馈2人,)有没有说明这个结论不对的或不完整的?真没有?这个几可以是0吗?
师:看来,我们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0除外】
(三)研究第3例。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的情况,被除数不变的情况,那么有没有商不变化情况?
我们先写几个算式,然后观察,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会怎样变。
生1:找三个正确的例子让学生讲解。大家举了许多不同的例子,也可以验证这个“猜想”是正确的。【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学习过程:我们通过观察这些算式,猜想其中的规律,一开始的猜想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可能是完整的,也可能是残缺的,经过大家共同讨论,修改完善,得到这样三条结论,真是太有意义了。
【设计意图】“从收到放”是教师有意之为。给学生语言的框架、给学生研究的模板,对于第三条的规律探索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学生容易进行知识的类推,经验的迁移,进而找到商不变时的规律。
(四)练习。
1、我会计算。
师:你掌握这些运算中的规律了吗,让我们来计算一下。(报答案。)
720÷9= 36÷3= 80×4=
720÷90= 360÷30= 320÷80=
7200÷900= 3600÷30= 64000÷16000=
师:这儿有今天学的规律吗?让我们选择一些题验证一下。
师:既然我们已经会计算了,不少同学还能口算,为什么还要花一节课来研究这样的规律呢?
(1)口算。7200÷900是怎么计算的?想到了72÷9,这仅仅是去掉两个0吗?这节课就是告诉我们,其实当初学口算除法,不少同学已经在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2)延伸。64000÷16000=4要是以前,不少同学可能还为难了,学了今天的知识后,我们可以根据……是不是又对又快呀?
师:看来,研究运算中的规律,还有不少好处哪!
【设计意图】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仅仅是为了学而学吗?为了让学生明白就理,设计如此的反问,可以让学生将新知与旧知紧密地联系起来。“原来在学习口算除法时,已有不少人在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了”,借助这条规律,还可以计算很难的数据。
2、我会思考。
师:你会口算这两题吗?第二题你是怎么计算的?
出示
师:既然两个算式的答案都是4,那么我们就可以写成这样(课件)。想一想,要使两边相等,右边还可以。。。。。。。像这样举得完吗?你能想办法用一种方式表示出来所有的情况吗?
3、我会解决。
师:(出示三个量)看到这三个词,你想到什么?(课件)联想到本节课,路程相当于……想一想,如果速度不变,其实就是?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课件)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看来,应用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另两题)
【设计意图】借以数量关系深化商变化时的三条规律,以便加深学生对于规律应用的印象。而用规律解决该类问题并非唯一目的,让学生采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路线。
(五)总结全课。
师:你有什么收获?
师:(知识上)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有关商的三条规律。是呀,这三条规律确实是个好东西,如果有一天,我走着走着,忘记商不变时的这句话该怎么背了,我该怎么办?【举例——分析——规律】
师: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1)商的变化规律,还有别的情况吗?(被除数乘2,除数除以2,商会怎么变化),
(2)积和商有变化规律,和有吗?差呢?
这些问题供大家课后再去研究。
【设计意图】规律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背诵几条既定的文字语言,而是让他们明白期间的道理。相反,如果忘记规律时,我们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加以再“探索”。这就是规律教学最高的境界了。
(六)、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除数=商
16÷ 8= 200÷2 =
160÷8= 200÷20=
320÷8= 200÷40=
举例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
商反而除以几(或乘几)。
规律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