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例3) 时间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明确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知识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乐 学 过 程 第( 2 )课时
预学目标 预 学 活 动
使学生通过自学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预学单: 1.仔细阅读书本p5-6,划出相关概念,说说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并能举例说明。 2.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有关0的有哪些运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4.通过自学,你还有什么疑问?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预学交流 师:昨天晚上老师请大家进行了预习,相信大家有不少收获,现在请你把自己的收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共学目标 共 学 活 动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对乘除法的含义有进一步理解。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共同研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活动一:学习例题,探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出示共学单: 根据预学单作汇报: 1.说一说:小组汇报乘除法的意义,并举例。 2.议一议:讨论两种运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3.理一理:总结乘除法的意义,并进行质疑。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多种方法理解乘除法意义: 生1:画图法举例 ○○○○ ○○○○ ○○○○ 4×3=12,表示3个4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根据4×3=7这个乘法算式,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表示什么意思? 12÷3=4 表示两个因数的积是12,其中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 12÷4=3 表示两个因数的积是12,其中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 生2:联系生活举例 小军在文具店买了3支相同的圆珠笔,每支5元,他一共要付多少钱? 一辆小轿车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共行驶24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生3: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乘除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就是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2.乘除法对比: 师:说说乘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1: 两个因数在除法算式里成了除数和商,积在除法里面成了被除数。 3.乘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除法呢?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4.有关0的运算 (1)学生举例(随机); 加法:a+0=a,0+a=a 减法:a-0=a,a-a=0 乘法:a×0=a,0×a=a 除法:0÷a=0 (2)质疑并追问: 0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呢?(0不能做除数) 5、整合提炼,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就是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活动二: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出示共学单: 算一算:书P6做一做 练一练:完成P7练习二第2第3题 用一用:完成P7第1题解决问题和第5题。 (二)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指名汇报做一做 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36×14=504 (1)校对答案:504÷36=14 504÷14=36 (2)说一说列式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指名汇报练习二第2、3题。 (1)第2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2)第3题指定一个小组汇报得数,其他同学同桌交换批改。 3.集体讨论练习二第一题: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说出数量关系)指名汇报第5题。 活动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疑问? 3. 作业:《作业本》P3
延学目标 延 学 活 动
再次巩固乘除法含义以及各部分的关系。 练习二第8页的思考题。
板 书 设 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0不能做除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