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3 14: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呦鹿鸣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品德高尚又显耀)。”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项震惊整个世界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又一份曙光。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九年制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
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迄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世界人口约有40%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疟疾仍是非洲大陆上最严重的疾病,约有5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全球约有1亿人有疟疾临床症状,其中90%的患者在非洲大陆,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亚洲东南部,中部也是疟疾流行猖獗的地区。中南美洲仍有疟疾流行。
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
青蒿素

一小步
人类征服疾病的
解释说明
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
说明人类战胜了疾病,
这个疾病指的是危害人类健康几千年的疟疾;
而治疗这个疾病的正是青蒿素。
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
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
整个题目显示了科普文章题目的特性
解读标题
引言:讲述获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以及中国传统医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
成果:包括“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阐述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的成果。
研究历程:由“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组成,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
总结: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呼应文章开头,强化文章主题。
文本梳理
青蒿素的发展历程
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2000个方药、640个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200个方药、380余提取物。
1971年10月4日找到突破口。
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展开,和同事做志愿者。
1973年在海南疟疾疫区使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
发现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197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1981年,《青蒿素的化学研究报告》,开始引起世界关注。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后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发现“双氢青蒿素”,在分子中引入羟基。
2009年出版《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
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文本解读
青蒿素药物的制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明确:
①第一阶段,发现提取阶段。发现青蒿素的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并通过查阅《肘后备急方》,改变传统的加热提取方式,抗疟效果提幅度提升;
②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阶段。以身试险确认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并奔赴海南开展治疗工作;
③第三阶段,分离提纯阶段。分离提纯,得到抗疟的有效成分。
④第四阶段,制成药物阶段。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成分变成药物。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
开头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2、3、4小标题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5小标题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
前写青蒿素的贡献,后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文本梳理
文本解读
屠呦呦团队取得青蒿素成药的卓越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
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抗疟药物的客观需求;
②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方面的合作,并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主观方面:
①从小饱含对医学的敬畏和好奇,积极投身于医学工作中,有着对医学研究的热忱。
②积极尝试并大量翻阅古代文献,并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
③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积极开展临床试验;
④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科研精神。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家们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路,体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屠呦呦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国家人民的使命担当意识。
从文章最后一部分看,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药名(治疗方案) 治疗病症
青蒿素 疟疾
砒霜 白血病
石杉碱甲 老年痴呆
活血化瘀 心血管疾病
芍药苷 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保健运动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疗效好且相对安全,现在已经被欧美国家用于临床测试。
用药品种灵活调整,剂量可酌情增减。
中医的“活血”以缓解瘀血的核心准则在西方也得到应用。
将中国医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性质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学科“生物力药理学”。
中国医药有助于战胜世上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提升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对工作的热情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毕业、工作、脱产学习,“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从此,在青蒿素研究的每一个阶段,作者都踏踏实实,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默默做着烦琐的工作,甚至亲身做志愿者,试验药物疗法。
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执着,对科研的奉献,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对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豪情
研究工作经历了种种困难:太多的中草药需要挑选,青蒿提取的实验结果难以重复,青蒿素的提取方法难以解决,青蒿素药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青蒿素的普及和传播困难重重……这些都不曾使作者沮丧和退却,反映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作者才充满了成功的自豪之情,不管是文章开头写童年时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人称颂,还是文末写到的梦想,都是这种自豪之情的直接体现。
对团队的感激之情
文章写青蒿素的科研工作时,时时处处不忘提到团队的作用,受命伊始有团队,临床试验有团队,普及传播有团队,研制衍生物有团队。不仅不忘自己领导的团队,第三部分中,还写了“523 项目”的大团队,文章还多处提及高校院所的作用。
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心底无私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伙伴的感激之情。
写法特色
一、主旨明确,立意高远。
在对事实的陈述中,洋溢着科学家的执着和奉献精神。且作者始终不忘彰显中医药学的贡献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我们自觉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首尾呼应。
三、语言严谨、朴实、准确,充满了理性的力量。显示了科学工作者理性、求实的精神。
如“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用“一定”作定语,限制了“抗疟效果”的程度,用“很难”“似乎”作状语,限制了实验结果的可能性,使说明推理更准确,更严谨。
本文对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角度一:童年时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好奇心对于一个人将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作用,屠呦呦从小就有对中草药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为她后来能够坚定的选择中草药提取的科研方向种下了种子;
角度二:做人要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涉及什么样的领域,要时刻记得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整体,要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角度三: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要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果不能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那么就把自己做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一生挚爱,饱含激情的投入其中。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
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博士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超弦理论的专家
超弦理论的奠基人,而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 “万物至理”(theory of everything)的一把钥匙
科学畅销书作者
《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
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走近作者
研读文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段
2-11段
总写童年的两件趣事对“我” 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有重要的作用
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12-18段
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
童年 趣事
总叙领起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爱因斯坦故事的影响
鲤鱼如何观察
鲤鱼“科学家”的探索
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
加来道雄的学习和实验
探索未知领域
力求完成未竟事业
走上科学之路
梳理结构
①童年的两件趣事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
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②小时候:旧金山日本茶园-丰富多彩的非常有趣的鲤鱼世界
八岁: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
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对鲤鱼世界的观察和遐想激发了“我”对存在高维世界的可能的兴趣
②-⑨
写鲤鱼及其“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

通过鲤鱼“科学家”说明人类认识世界局限性
“我”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
⑿-⒂
“我”为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阅读大量书籍
⒃-⒅
作者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成长历程
本文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想象力
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趣味性
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
实验精神
想像力和乐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
从童年到高中的过程当然是一番“历程”,
谁“教育”“培养”“我”最终成为一位物理学家?
父母——带我走进自然。
老师——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励我。
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理论和精神的引领感召。
更重要的是作者自我的教育和培养,他对想象力、好奇心、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等科学品质的培养、保护和坚持,说明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努力是作者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