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
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清华大学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的设计
思考:
1、课文主要讲的是中国建筑的特征,那么什么是中国建筑?
2、作者一共概括了中国建筑的几大特征?请分别找出来。
二、引子:
建筑体系的分布
建筑体系的历史
“西、东、南、北”
“至迟、3500年来”
广
久
(空间)
(时间)
三、基本特征:
立体构成
平面布置
结构方法
斗拱的作用
举折、举架的作用
屋顶
颜色的使用
装饰部件
用材上的装饰特点
总体特征
结构方法
外观装饰
总
分
主
次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主
次
整体
局部
总
体
特
征
结
构
方
法
小结
台基
房屋
屋顶
斗 拱
举 架
“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
屋 顶
“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
彩色绘画图案装饰
构 件
有色琉璃砖瓦
颐和园的琉璃牌楼
木上刻花
石面上的装饰浮雕
桃尖梁
脊吻
瓦当
琉璃
浮雕
雕花的房梁
着重介绍:中国建筑的平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的作用﹑屋顶的特点。
作者介绍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时,着重介绍的是哪几种?为什么这么写?
原因:文章在说明一件事物时,往往不会平均用笔,而是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讲究对材料的详略处理,重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难理解的详写﹑容易理解的略写,科技前沿的详写﹑大家熟知的略写等等。
思考: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文章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繁而不乱,有条不紊。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试结合九大特征的说明顺序来分析。
采用了科学的说明顺序:事理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要到次要。
三种常用说明顺序:
一、空间顺序——按事物方位为序
二、时间顺序——按事物发生发展过程
三、逻辑顺序——A、由总到分
B、由主要到次要
C、由现象到本质
D、由原因到结果
E、由一般到特殊
思考:
在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之后,作者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1)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
(2)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文法
词汇
文章
大文章
小品文
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一轩、一楼等
语言与文学
建筑学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 来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四、怎样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文法”
一种比喻说法。中国建筑几千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造出各具其妙的独特建筑。有“拘束性”, 也有灵活性。
“词汇”
中国建筑中如一轩、一楼等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成建筑的整体。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小品 山亭、水榭等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这篇论文是否是冰冷的?
在哪些细节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情感流动
①介绍九大特征时,作者多次使用“最”和“很早”
斗拱的装饰性“最显著”;屋顶的装饰“最骄傲”“最主要”;使用的颜色“最大胆”;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屋顶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巨大的装饰作用。
②“中国建筑体系是世界各民族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独特”一词表明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群中独树一帜,而这种独特性只在中国建筑中才会有。
情感流动
③“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这体现了作者的强烈优越感,不比其他,中国建筑在时间上已经超越他国,而且已经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情感流动
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伟大的古建筑保护者
1924年, 梁思成赴美国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44年, 梁思成抱病撰写《中国建筑史》。
1946年, 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伟大的古建筑保护者
1950年初,梁思成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梁思成为了挽救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与吴晗发生激烈的争论。
1954年,《中国建筑的特征》发表。
记一记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的个性。”
——梁思成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上海世博会
中国国家馆
作为一张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中国国家馆的设计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场馆外墙装饰运用了叠篆手法,印出了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着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出于对白昼夜间光线不同这一问题的思考,建筑主体采用了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的“中国红”,实现了能在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效果。在园林景观方面,国家馆的景观设计采用中国江南园林风格,在建筑周边营造了数个景观园林,其景观设计亦体现中国文化意境。
课堂实践: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2、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抖”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斗和拱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3、在其他建筑体系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
(打比方)
(下定义)
(做比较)
4、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翬斯飞”的句子来歌 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5、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 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引资料)
(在比较中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