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了解平均数的特点,能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讨论、质疑、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初步体会统计量的现实价值。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
情感与态度:在比较数据之中,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现实意义,体验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认识平均数的代表性与虚拟性);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认识平均数的代表性与虚拟性,感受统计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
环节一: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及虚拟性
(一)设置情境,突出平均数的代表性
师:同学们请看,小红在干什么?(踢毽子),这时体育老师走过来问她:“小红,你踢毽子的水平怎样!”小红看了看自己五次的成绩,想:我该用哪个数代表这五次踢毽子的水平?又该怎么回答老师呢?(抽一组)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5 4 7 5 9
师:如果你是小红,会怎么说?
生:我可以踢4,5,6,7,9个。
师:看来,意见各不相同嘛!下面,谁来谈谈你选这个数的理由。
生1:5个,因为5出现了两次。——你是根据次数来选,有一定道理;谁也觉得5合适?
生2:6个。因为6是平均数。——平均数?这是你的观点。谁也赞同“6”?
可是,6个,没踢出来,你也敢说?那是不是骗人哪?那还不如填7,起码7踢出来过。
师:你们为什么不选9个呢?最多,不是很好嘛?4个呢?
小结:看来,你这样讲有道理,那样选也有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如果说9个,最多,又怕自己踢出来,不好意思;4个最少,觉得证明不了自己的实力;5个,两次;6个,没有踢出来,但得到了大多数的认同;7个,也差不多。【相机板书】想知道小红最终怎么跟体育老师讲的吗?“我可以踢6个。”
(二)借助哪个数作代表最合适,突破平均数的虚拟性。
1、你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呢?老师把它五次的踢毽子成绩制作成统计图,请拿出练习纸,你可以图上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算一算,表示出你的想法。
2、学生独立思考,加以证明。先完成的同学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反馈。(3——5人上台自由阐述。)
生1(移多补少):6好,因为把那些多的移过去正好。——大家赞同吗?像这样的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移多补少【移多补少】
生2(求和平均):6好,计算——可以吗?请把它记录在黑板上。像这样,先求总和再平均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求和平均【求和平均】
生3:……
小结:真好!有同学想到了“移多补少”,还有的同学想到了“求和平均”,结果平均每次都变成了6,则说明6不多不少,刚刚好;与6相比,5就感觉有点偏少;而填7又有点偏多。【6不多不少;5偏少,7偏多;】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然而,当她说出6后,却又有一丝担心,她在担心什么呢?——6,没踢出来,那不是骗老师嘛!谁有办法让她消除这份顾虑?让她坚信,6是很合适的。
师(引导):以她的水平,你觉得她有没有可能踢出6个?什么时候呢?
生:第6次、第7次的踢出6个的可能性很大。
师小结:是呀,小红的水平摆在那儿,下一次踢很有可能就在6个左右。【板书:下一次】
小结:谢谢你,听了这翻话,相信小红的底气就更足了。学到这儿,你认为用哪个数代表小红这五次的踢毽子水平最有意思?(生齐:6!)是呀,它不多不少,没踢出来,却蕴含其中,下一次踢出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像这样,能代表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数,我们称它为平均数【板书课题】。这儿6 就是5、4、7、5和9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或者说6是这五个数字的代表。
【设计意图】学生要理解“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抛出“你觉得用哪个数代表小红踢毽子的水平较合适”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质疑、对比等过程,经历寻找“代表”的历程。学生凭经验去猜测,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聚焦于“6”。姜荣富老师认为,由于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固有属性,相较而言,推断分析更有代表性。故,教学中融入“推断”下一次的环节,最后引进平均数。
环节二:平均数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平均数,发现它还真有意思!踢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男生队与女生队开始紧张的角逐。下面,请你当一回裁判,比一比,哪个裁判当得既公正又迅速。
1、独立思考
男生队 女生队
王小飞 8 杨羽 9
刘东 11 曾诗涵 7
师:第一轮,谁赢了?你是怎么比的?
生1:比总数;——有理有据,小裁判当得真不错!
生2:比平均数;——你的视角不同了,大家觉得可以吗?
生3:一次大,一次小。平局。
师:看来,比的方法还真不少,难怪在许多比赛前要先制定一些规则。
师:第二轮,谁赢了?(静待学生举手,完成在练习纸上。)
男生队 女生队
王小飞 8 杨羽 9
刘东 11 曾诗涵 7
李雷 7 李玲 6
谢明明 5 张倩 10
孙奇 4
2、交流反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比总数;
生2:比平均数;
生3:比其他(把女生的第5人看作0个)。
师:评价一下:你赞同谁?最不赞同谁?
小结:看来,在两组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平均数最公平。那么,为什么比平均数最公平?里面又藏着哪些秘密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老师把两队的成绩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请你想一想,平均数7是一个男生的成绩吗?(不是,它是一组男生的整体水平),平均数8呢?
生: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齐读)。正因为如此,拿它作代表进行比较,是很公平的。
【设计意图】平均数的统计价值在于“比较”。当样本数量一样时,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当样本数量不一样时,引进平均数作代表进行比较是十分合适的。教学中,站在“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高度来指导“为什么比平均数最公平”的道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环节三:平均数的特点。
师:同学们,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平均数7与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慢一点)平均数8呢?(静看学生慢慢举手)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轻轻地交流一下吧。
特点1:平均数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
特点2:比平均数多的部分与少的部分是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相互抵消,最后相等。(课件移多补少)师评价:你真是火眼金睛,能看出这儿看不见的数量!
特点3:同学们请看,这儿有7,这儿也有7,你认为这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生:一个是李雷真实的踢毽个数,一个是平均数。(课件展示。)
师:看来,平均数与真实的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常常借助这样的虚线。
特点4:平均数受每个数据的影响。
师:(课件出示条形图变化的情况。)请看男生队的成绩。如果谢明明的成绩变成了10个,你认为平均数会变吗?怎么变?
生1:(10+4+7+8+11)÷5=8——你用算的方法
生2:10-5=5 5÷5=1 7+1=8——你的想象力非常强。
师:看来,求平均数的方法还不止一种呀。
师:再来,如果刘东的成绩变成6个,你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经过这两次变化,你对平均数想说什么吗?
生:只要一个数变化,平均数也会变化。
师:是呀,平均数非常敏感,会随着某个数的变化而变化。
师:如果再来一个同学陈明,相信平均数也会发生吧(7)。平均数变了吗?为什么又不变了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如果增加的数量与平均数同样多,总的平均数还是不变的。
师:哦,原来如此。看来,变与变化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数据呀。
师:要是我这样变(动作慢),现在你觉得平均数还会变吗?
生:会变,变成7.2.
师:难道,踢毽子的个数怎么会是小数?有这么稀奇的事情吗?
师:7.2个是他的个数吗?是他,他的(指名字),那平均数代表的是什么?(整体水平)是呀,正因为这个平均数是我们算出来,想出来的,它代表这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不代表某个同学的踢毽个数,所以出现小数是正常的。
这让我想到了一条曾让我感到稀奇的信息。读一读这条信息,金湾小区住着80户家庭,共有私家车120辆,平均每户家庭拥有1.5辆汽车。(你觉得哪儿让人觉得稀奇了?)现在,你会怎样理解它?
【设计意图】平均数的特点众多。教学中,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纬度帮助学生认识它的特点。借助平均数是“小数”的情况,进一步体会“虚拟性”,再一次巩固平均数的代表性。
环节四:总结全课
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是呀,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他可以代表一组数的整体水平,借助它能进行比较;它还有很多的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它……【相机板书:代表,公平】
环节五: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那么,生活中的还有其他的平均数吗,谁来举个例子?(1——2个)
生:平均成绩……
师追问:调查这个平均成绩有什么用呢?
(1)方便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较。——
(2)方便个人与班级进行比较。——
生:比如我们班平均成绩是90分。你怎么理解这个平均数90?这一定是你的成绩吗?你的?噢,90分,代表了我们班的整体水平。
师:看来,平均数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比较”!
2、运动会60米选拔赛上,小红和小明PK。
(1)小红说:“我跑了4次,成绩是14秒,12秒,11秒,15秒”,小明说:“我跑了5次,平均成绩是12秒。”你认为谁的水平高一些?(可以写在草稿纸的反面)。
小结:用一个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
(2)小明跑了5次,平均成绩是12秒,他第1次跑了几秒?一定是12秒吗?有没有可能每一次都是12秒?(有可能,那时就是平均分)让我们来看实际的数据。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另外一些问题。
1、爸爸开车去外地,3小时行驶了24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
师:爸爸第1小时一定行驶了80千米吗?第2小时呢?有没有可能每小时都是80千米?
2、冬冬身高150cm,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cm,他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师:看来,平均数与平均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均数,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更客观的眼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3、请看,这是少儿模特走秀的现场,有7个评委给这个41号小选手打分。成绩如下,现在要算平均分了。哎?平均分怎么是9?是不是评委算错了?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师:看来,有时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平均数。这样,评价一个人的歌唱水平就更精确、更公平。
【设计意图】在学生举例中,追问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白“平均数”的统计上的价值,体会生活中的应用。60米选拔赛的PK赛,是一组统计题。一方面再次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另一方面,根据平均数影射分析数据;再有,将平均数与平均作一些沟通,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走秀的题,引向平均数的“现实创新”。
【板书设计】
平均数
代表 公平
9,最多; 移多补少
4,最少; 求和平均
5,两次,偏少; (7+6+9+7+11)÷5=8
7,偏多; 男生:(8+11+7+5+4)÷5=7
6,不多不少,没踢出来,下一次 女生:(9+7+6+10)÷4=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