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14: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82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它解释一些生活 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 培 养猜测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体验合作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三根小棒 、三边关系试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师: 同学们, 这些图形你认识吗 它们是 (三角形) 要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
2 、看: (课件操作) 1 、2 、3 这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3、总结:谁来说说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线段的端点与端点相连)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发现问题
1、活动要求:假如给你 3 根小棒,你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能) 看来同学们 都很自信。 下面我们同桌合作,拿出信封里的三根小棒围一围。 开始!
2、反馈: 围成了吗? 能围成三角形的举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举手? 刚才你们 不是很自信的吗?那这样吧, 我们请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上来围给大家看一看。(变 化角度围)
3 、疑问:看,不管怎样围,都围不成, 这是什么原因呢?
(长的太长,短的太短、蓝边与黑边的和小于红边)
评: 关注到了蓝边的长度,关注到了红边的长度,关注到了蓝边与 红边的和小于黑边,想得更深了!)是啊,像这样的三根小棒无法 围成三角形。 (课堂组织)
4、策略: (出示课件) 如果改变其中一条边的长度, 怎样改可以围成三角形? (生 1 :红边变长。 生 2 :蓝边变长。 生 3:黑边变短)(配合课件)
5 、设疑:是啊, 要想围成三角形, 就要使蓝边或者红边变(长),想象一下, 是 不是越长越好? (不是) 要想围成三角形就得使黑边缩(短),是不是 越短越好?(也不是)
6、总结: 太长太短都不合适,究竟怎样的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活动二:动手验证
1 、猜想: 请看大屏幕: 这条蓝边长 3 厘米, 红边长 8 厘米, 黑边长 12 厘米。假 如我们从缩短黑边的角度来思考,请你猜想一下,黑边缩短到几厘米就能围 成三角形?(板书猜测结果 8 、7 )
2 、操作:同学们都有不同的猜想, 那么到底你们猜想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 们来动手验证。 (实物投影出示作业纸)
1
(1) 要求与示范: 这上面有 10 条长短不同的线段, 分别是 1— 10 厘米的线段, 我们把这些线段当做黑边,再拿出蓝边与红边, 与这上面的黑边围一围, (操作) 围成了么? (围成了) 围成了,就在下面的括号中打上“ √ ”, 围不成呢?打“× ”。清楚了吗? 同桌合作,一人围,一人记录。
(2) 学生活动,师巡视。
(3) 汇报: 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 当蓝边 3 厘米, 红边 8 厘米时, 哪些长
度的黑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1 、2 、3 、4) 其余长度的黑边呢? (能围成) 对他的汇报有意见吗? (5 不行),那其他的 1、2、3、4 认同吗?同学们呢? (认同) 6 、7 、8 、9 、10 认同吗?同学们呢?(认同) 看来对于黑边是 5 厘
米最有疑问?(?) 那接下去我们就一个一个来研究
(4) 课件解析:
看,蓝边 3 厘米, 红边 8 厘米, 当黑边 1 厘米时,你认为? (不能) 为什么? (黑边太短、蓝边太短,蓝边与黑边的和小于红边) 。看, 我们把黑边蓝边尽量 靠拢往下压, 看, 能接住吗? (不能) 我们把黑边已移过去试试? (不行) 为什 么? (蓝边与黑边的和小于红边)。
那我们把黑边加长到 2 、3 、4 厘米的时候, 感觉一下,能围成吗? (不能) 那我们也让蓝边黑边尽量靠拢往下压, 看,行吗? (不行)把黑边已移过去试试? (不能)为什么?(蓝边与黑边的和小于红边)
那当黑边是 5 厘米的时候, 估测一下,能不能? (能,不能)
由于刚才我们摆的小棒是有粗细的, 摆的时候就会有误差, 为了减小我们的 误差,我们把三根小棒变成三条线段来研究,好吗? (好)
想一想, 如果将蓝边与黑边再往下压一点, 会怎样? (蓝边黑边连住了) 猜 测一下, 连住的时候, 蓝边与黑边的位置就?(直直的线段) 几厘米的线段(8 厘米) 课件观看。压下去后, 你发现了什么? (一样长了、重合啦, 相等、平行 啦) 5 厘米能围成吗?(不能)
(5) 回到表格,看来 5 厘米也不能围成,我们已经达到了共识。
(6) 再来看,当黑边是 6 、7 、8 、9 、10 的时候,怎么又能围成了呢? (蓝边与黑边的和大于了红边。)
总结:看来,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必须符合怎样的条件?
(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7) 疑问: 是不是只要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不是)
(8)形成概念:
①出示:红边 8 厘米, 蓝边 3 厘米,黑边 12 厘米, 现在能围成吗? (不能) 怎么不能?两边之和不是大于第三边了吗? 3+12 ﹥ 8,12 ﹢ 8>3(可是 3+8 ﹤ 12), 看来,像我们刚才那样, 仅凭两条边的和,仅仅一个算式能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能) 那要比几次? (3 次) 看来我们刚才的定义不够全面, 那究竟是怎样的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更全面呢?
②板书(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是什么意思?
③假如有 a、b、c 三条线段,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 板书: a ﹢ b>c, a ﹢ c>b, b ﹢ c>a
④点题: 像这样, 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发现的三角形的 三边关系。
⑤假设: 假如这三个算式中有一个是小于或者等于的, 那么就(不能围成 三角形)。
2
三、学以致用
1 、出示线段 4 、6 、8 3 、7 、10 6 、11 、14,判断能否围成?
他用简简单单一个算式,就说明不能围成,可以吗?(可以)为什么? 第一题,只要哪个算式就能说明不能围成?
可是, 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小于或等于的算式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 (用较短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为什么?
假如较短两边的和还是大于第三边呢?又能说明什么? (能围成) 其他的边 还要比吗?(不用)为什么?(其他两边之和就更大了)
第二题,怎样判断更简单?
最后一题,怎样判断?
看来,要想一次成功,就要选择怎样的两边之和?(板书: 较短) 2 、快速判断之前的猜测。 3、独立练习:在能围成三角形的括号里画“ √ ”,不能围成画 “×”。(订正) 四、拓展提升 (换边)
这是一个边长为 3 、3 、5 的三角形, 如果我们只考虑整厘米数, 调换其中 5 厘米的边,有哪些换法?( 1 、2 、3 、4)算式说明。
猜测, 当换成的边是 1 厘米时, 想象一下, 是怎样形状的一个三角形?用手 势告诉我,(又高又瘦)当换成 2 厘米边时, 它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矮 一点,胖一点),换成 3 厘米呢? 4 厘米呢?
看来边的长短引起了三角形形状的变化。
假如没有整理米数的规定, 你觉得还有多少种换法?(无数种)为什么? (小 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但是不论怎么换, 都要符合怎样的条件? (大于 0,小于 6)
牛,我要的就是这句话。
五、联系生活:下面来解决一个生活问题
看,这是一个十字路口, 假如要从 A 点去往 C 点, 怎么走最近? (直着走), 能那样走吗?(不能),为什么?(有危险) 那你们认为该怎么走? 是啊, 明知 道最近, 可是千万不能违反交通规则, 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这才是真正的活学活 用。
同学们,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等待红灯的耐心极限是 90 秒,为了提高行人 在路口的通过率, 一种新颖的斑马线出现了, 看, 在我们杭州延安路和平海路的 交叉路口,出现了对角线斑马线, 当路口的行人信号灯全部为绿灯时, 行人便可 斜穿路口。这种斜斑马线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六、全课总结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其实, 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不仅是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还有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关系, 这个秘密就 等你去研究,好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