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理解,可知“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蕴含了对发展量感、培养推理意识、提高应用意识等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数学素养视域下,其教学目标应做如下的定位:
1.经历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体会面积的本质——面积单位的累加,初步渗透图形转化思想,建立量感;
2.能够有理有据地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推理意识;
3.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能在现实背景下解决相关问题,促进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运用转化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在数学素养体系下,上述的知识 与技能目标仍是不可缺少的,但数学核心素养应成为更上位的目标,要在重、难点中加以体现。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本质,发展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量感。
教学难点:积累图形转化的数学经验,从面积单位角度理解图形转化的原理。
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轻松一刻,看个有趣的小视频。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变与不变(板书)。在刚才的这个有趣的小视频里,谁在变?谁又没变呢?
创设情境,引领学习
我们今天就顺着这样的思路进行学习。
1. 各年级的劳动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501和502班的任务是要清扫这两块场地,现在两个班级的同学想比较一下哪个场地大?同学们,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生:我们可以量一量、算一算。
师:你说的是量长度、算面积吧,可是我们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呀!
师:看来你找对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大家同意吗?
这个内容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时间有些久远,关于面积回想一下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面积单位、单位面积、公式)能用身体的尺子来帮助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出现长方形公示:还有一个什么图形的面积我们也知道?
出现1平方厘米:他向我们介绍了单位面积1平方米,谁还能介绍其他单位面积?
师:为了使我们今天的研究更加准确,老师在两个图形上印了单位面积,1小格代表1㎡,咱们就借助“单位面积”来研究!
二、不同方法,提出并验证猜想
长方形是多少?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师:用到了我们之前长×宽的知识。(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个材料包。
材料一:数格子
材料二:剪拼法
材料三:计算法
三种材料对应不同级别,自选材料、自选级别、自主研究、组内交流。
师:现在你们能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看看谁数得又准又快。
反馈:1.数格子
师:满格和半格搬迁,在解决规则图形的过程中是一样的;如果是不规则图形,那它有自己精妙之处。
2.剪拼法
生1:我把平行四边形左下角的大半格平移到右下角的小半格处,正好是一格,每个不满一格的都可以这样平移,这样合起来一共有24 个整格。
生2:我把平行四边形左下角的小三角形平移到右下角处,正好是2格;把左上角的小三角形移到右上角也是2 格,这样就数得准了,合起来一共有15个整格。
生3:我把平行四边形左边的大三角形平移到右边,全变成了整格,数起来更快了。
小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3.计算法
旧知联系,渗透转化
生4:我还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就是5×3=15(㎡)
为什么?
请三生介绍。(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数、画、移、剪、拼、算等方法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个小格就是一个单位面积,图形里有几个小格,它的面积就是几。这几种方法(屏幕呈现希沃中对比图),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板书),仔细观察,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高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微课小老师总结吧。
师:现在能比较出两个花坛的面积了吗?
——都是15㎡,两个花坛的面积相等。
三、图形转化,验证公式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得到它面积的求法呢?我们一起来试试。(板书:一个大问号)
老师给了大家三个长相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果你还有更奇特的平行四边形你可以画在第四格中。我们要来尝试探究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请你学着刚才微课中的方法进行尝试,分一分移一移吧。并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及长方形的长和宽。
画完反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看来好像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同时在变与不变中我们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真了不起。(板书把问号擦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字母S=ah来表示。(板书:S=ah)
三、紧扣本质,深化理解
1.从图形转化角度理解“底高对应”问题。
师:有三位小朋友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一起去看看?
小结:对应的底和高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另一条不对应的高只是长方形内部的一条线。
2.测量并计算平行四边形框架面积,在变化中理解面积的本质。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平行四边形框架,它们的邻边长都是6cm4cm,请你以红色的4厘米为底边,测量所需数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框架的面积。
(1)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交流。
(2)探索面积变化规律。
师:我给大家提供的框架边长是相同的,可是面积却各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把这些框架叠在一起,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预设:
生1:框架被拉得越高,面积就越大,当拉成长方形的时候面积最大。
生2:框架被拉高,它的高就增加了,底不变,面积自然就变大了。但这个面积不能无限大,把它拉成长方形的时候,面积是最大的。
生3: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任何一个量增大或减小,面积就会随着增大或减小。
生4:我发现了框架边长不变,意味着周长都相等,但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师小结: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规律。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平行四边形在底不变的情况下,面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周长一样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老师留下了其中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像这样底是4厘米,高是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还有吗?
这些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除了平行四边形,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特别的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这么特别的图形你能创造吗?画在探究纸的第4题。
反馈:这么多特别的图形,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尽管我们创造的图形千变万化,但是我们根据一定的特征,通过“转化”的方法,就能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五)全课总结,方法迁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转化的方法在遇到困难时要找准方向,想想能不能用以前的知识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要想想哪些是变了,是真的变了,还是表面变了,实际没变,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图形千变万化,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以后的学习也要经常把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会的知识,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