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比大小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教学目标
1.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会用“>”“<”“=”来描述1~5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体会符号简洁、明了的作用,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教学过程
故事情境,引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们准备去野餐,它们带了很多水果。都有什么呢? 动手操作,探索思考 (一)自主探索 如果每种水果每只小猴只分一个,你觉得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呢? 有的同学发现这么多种水果,真不好分,我们一种一种的分,分别和小猴比一比。同学们,请你快来比一比,大家还可以用学具来帮忙,开始你的探索吧! 汇报交流 学生作品一: 学生作品二: 两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一个分了分、一个摆了摆,它们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一个对着一个”的。哪种方法能让我们清楚地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呢?是第二种方法。接下来,让我们也用第二种方法比一比猴子和每种水果的数量。 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认识关系符号 认识“=” 我们先来比猴子和桃子的数量,怎么比呢?先摆小猴子,再摆桃子,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一个对着一个摆。 能说说你比的结果吗? 预设生: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 除了摆卡片和用文字叙述,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式表示“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 猴子的数量是3只,桃子的数量是3个,它们的个数都是3。它们的数量同样多,两个3中间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它叫“等号”,等号表示两边的相等。读作:3等于3。 请你伸出双手,用手势比一比平平的等号。 在田字格里怎么写等号呢?像等号这样的数学符号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时还要用到尺子来帮忙。(播放“写等号”视频) 认识“>” 我们接着比一比猴子和香蕉的数量,一个对着一个摆,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 还能怎么表示比较的结果?猴子有3只,它的个数就是3,香蕉有2根,它的个数就是2,3和2中间可以用大于号表示3比2大。读作:3大于2。 请你伸出右手,手心朝自己,比一比大于号。 (播放“写大于号”视频) 认识“<” 最后,咱们比一比猴子和梨的数量。刚刚我们认识了“大于号”,这次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现在3和4中间应该填什么符号呢?要填小于号,读作:3小于4。 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手心朝自己,比一比小于号。 (播放“写小于号”视频) 对比辨析 刚才我们用小猴的数量和每种水果的数量分别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中认识了三个新的数学符号。现在,我们再观察这幅图,看看你还能比较哪些物品的数量?请你在图中选一选、比一比。比的时候,可以先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再写出比的结果。 学生汇报: 有两位同学比的都是香蕉和桃子的个数,为什么一个用小于号,一个用了大于号呢? 预设:因为这两个数的位置改变了,它们之间的符号就变了。 如果老师把右边的2和4的位置变一下,现在中间用什么符号? 预设:用大于号,4>2。 区分“=”“>”“<” 我们新认识的“=”“>”“<”,该怎么记住它们? 形象记忆:等号是平平的,最好记。大于号和小于号很像大嘴鱼的嘴,大嘴鱼喜欢吃很多的东西,所以张着大嘴巴的一边朝着较大的数,尖尖的一边指着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朝左,小于号的开口朝右。 儿歌记忆:两数比较大和小,相等就要用等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尖尖冲着小数瞧。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基础应用 刚才我们通过比大小,知道了小猴子的水果够不够吃。现在,你能帮它们比一比吗?请你尝试挑战数学书第17页第1题、第2题。 内化提升 小猴子在它的宝箱里藏了宝石,猜猜它藏了几颗漂亮的宝石? 猴哥哥说:“我的桃比你的多。”猴哥哥说的一定对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在比较数的大小时,除了借助学具摆一摆,用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还可以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来表示。 课后活动 课后请你做五张数字卡片,分别是1、2、3、4、5,再做三张符号卡片,分别是“>”“<”和“=”。然后,任意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在中间摆上合适的符号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