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茶馆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茶馆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0: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大茶馆,小社会
——老舍《茶馆》
戏剧知识
戏剧的三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①舞台说明: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还有关于幕启、幕落的等。
②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
③人物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个性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戏剧人物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潜台词(戏剧人物没说出来,或是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剧情介绍(一)
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黑暗年代。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人物对话揭示矛盾冲突,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剧情介绍(二)
第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主要上场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王淑芬、刘麻子、唐铁嘴、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李三、康顺子等。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娶一个老婆;茶馆生意清淡,面积缩小,苦心经营,试图改良,“改良”后还未开张就厄运临头,特务、巡警、兵痞就接二连三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
剧情介绍(三)
第三幕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攀谈。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观看电影版《茶馆》:
1、找出本幕出场人物并完成表格。
2、概括本幕主要情节并完成表格。
任务一 梳理人物情节 认识社会百态
序号 主要事件 核心人物
① 唐铁嘴看相,王利发送茶 唐铁嘴、王利发






概括本幕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完成表格。
二德子逞凶,常四爷力抗 二德子、常四爷
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 刘麻子、康六
刘麻子推销,常四爷骂洋货 刘麻子、常四爷
乡妇卖女,秦仲义谈救国 乡妇、秦仲义、常四爷
秦庞争锋,茶客闲谈 秦仲义、庞太监
常四爷被捕,庞太监买妻 常四爷、宋恩子二人 、
庞太监、康顺子
《茶馆》第一幕人物众多,试按照社会阶层给这些人物归类。
《茶馆》第一幕人物众多,试按照社会阶层给这些人物归类。
①下层劳动人民: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②有闲阶级:松二爷,常四爷,茶客甲、乙、丙、丁。
③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④反动统治阶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走狗或帮凶:二德子、马五爷、庞太监、宋恩子、吴祥子。
⑤社会渣滓:唐铁嘴、刘麻子、黄胖子。
任务二: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类,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2、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分析其折射出的社会现状。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类,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类别 举例
任务二: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买妻的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随意抓人的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凶恶蛮横的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在“三座大山” 压迫下饱受欺凌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
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这场斗嘴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对手,对手主动弃权并不是认输而是不屑。秦仲义以退为进,嘴上自谦,但心中自负,没有输掉气势;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畏惧三分,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对手已经走远了,还要射上一箭,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封建主义走狗VS民族资本家
“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①这里的茶客群像不容忽视,他们胆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生,对为之奋斗的变法者不仅不同情,反而误解尤深,甚至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主张,以为他们是乱打乱闹捣鬼,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这也侧面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脱离群众。
②他们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懒惰颓废,只要铁杆庄稼保住,哪怕被克扣一大半也不愿反抗,更不愿奋斗,奉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寄生哲学,认为维新派主张“自谋生计”是心眼狠毒的表现,所以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这帮愚昧麻木、自私颓丧的群众的,这群没有同情心又胆小懦弱的人不仅无法救国,反而会蛀空清朝,而大清国的覆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各阶层百姓VS戊戌变法革新派
既然秦仲义与常四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一致,那二人的冲突又说明什么呢
秦仲义: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
常四爷:在常四爷看来,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有雄心但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冲突:二人在救国方向、路线和目标上存在分歧,思想矛盾。
民族资本家VS满清遗老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
《茶馆(节选)》
冲突一
冲突二
冲突三
冲突四
冲突五
冲突六
冲突七
冲突八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社会渣子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任务二: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第一幕里有哪些冲突?这些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现实?
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
总结: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情节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常四爷被抓走
茶客对话
秦庞交锋
庞太监买妻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帝国主义横行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封建势力的荒淫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总结:
小茶馆影射大社会。这些事件涉及戊戌变法的失败、清廷对进步人士和百姓的镇压、国家经济凋敝,鸦片侵入、洋货倾销、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兴起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把握冲突
这篇戏剧的戏剧冲突与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戏剧冲突有何不同?
《雷雨》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周、鲁两家的冲突,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该剧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具体、针锋相对的冲突,而是人与时代的冲突,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任务三:关注人物 预测命运
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分析
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形象分析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乱世底层商贩
维生之艰难
形象分析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晚清遗老中的
正义爱国之士
形象分析
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何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补充资料
满清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八旗。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他们由清朝皇帝亲自统领,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因为镶黄旗的旗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铁杆庄稼:清代的八旗子弟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旗人成丁之后,可以补本旗内的兵丁缺额,旗内的一般兵丁按待遇分为三类:马甲、步甲、养育兵。补上之后即可按月领取饷银和军粮。由于粮饷是固定发放,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且是终身职业,所以也被称为“铁杆庄稼”,就好比“铁饭碗”。晚清的时候,很多没能补上“兵缺”的八旗子弟迫于生计,也开始学做手艺,打工赚钱,有的八旗子弟不肯纡尊降贵,结果坐吃山空,在穷困潦倒中郁郁而终。
形象分析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居高临下,自命不凡。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言辞凿凿地要收回茶馆;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似乎只有自己懂怎样救国。
缺乏同情心,但敢跟保守势力针锋相对,主张实业救国。面对乡妇母女,他对王利发说:“轰出去!”要把土地和买卖都卖了办工厂,认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面对保守势力代表庞太监,他也敢针锋相对,不甘示弱。
这一形象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既有干事业的狂热一面,又有在挫折面前软弱灰心一面的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也算黑暗中的一道微光
角色 社会身份 形象特点 角色 社会身份 形象特点
王利发 掌柜 胆小谨慎、善于应酬 唐铁嘴 算命的 抽大烟,招摇撞骗
常四爷/松二爷 没落旗人 正直爱国||胆小无能 刘麻子 保媒拉纤的 心狠,贪婪
马五爷 恶霸 仗势欺人,卖国求荣 庞太监 太监 作威作福,荒淫变态
康六父女 破产农民 老实懦弱,贫穷 宋恩子二人 特务 为非作歹,欺压无辜
秦仲义 实业家 自负,爱国 二德子 打手 仗势欺人,凶狠蛮横
乡妇母女 破产农民 贫苦无依,走投无路 黄胖子 地痞头子 欺软怕硬
老人 小贩 无依无靠
结合文本,分小组分析出场人物的人物形象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
“人民艺术家”——老舍
任务四 比较阅读 鉴赏结构
时间 地点 情节
(人物、事件)
一个闷热的午后 周公馆 周朴园、鲁侍萍之间三十年的情感纠葛为主。
点评必修下《雷雨》选段的结构安排。
《雷雨》是由一个主要事件作为情节主线贯穿全剧。
《茶馆》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从戏一开场王利发与唐铁嘴之间的对白开始,戏剧性冲突就接连不断。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它们连缓在一起,又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探结构
1. 人物众多,身份殊异
2.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3.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任务四:合作探究,品艺术魅力
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1.个性化的语言
《茶馆》中人物众多,每个人台词不多而个性各异,人物语言有精练之至而异彩纷呈的特点。
(1)如王利发的“滑”
“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表面谦卑顺从、实则绕弯拖延。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奉承、巧妙周旋。
(2)剧中有不少邪恶之徒,无耻之徒,人物台词常有讽刺意味。
例如常四爷与松二爷个性不同,面对二德子寻衅,他俩的台词是这样的: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
(3)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也不同,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不同个性。
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4)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即使隐去人物,单看台词,我们也可以判断是谁的台词。例如:
①轰出去!
②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③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④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常四爷不会说“轰出去”,秦仲义不会说“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足见语言的个性化是多么鲜明。
潜台词:
主要指台词中的言外之意。
2.精彩的潜台词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③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④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⑤
     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⑥
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你最好放聪明点,不然你就没有命了,更发不了财!
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
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爷,当然我也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威胁秦仲义。
我是有点威风,可是也没有你庞总管威风啊!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
第一幕结尾“将!你完了!”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将!你完了!”
3.浓浓的“京味儿”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4.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炫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看起来也像一句玩笑话,实际蕴含着对动荡时局的强烈不满,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
这种幽默寓庄于谐,给读者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展现出老舍讽刺艺术成熟期的风格。
课堂小结------《茶馆》的特点
<一>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特殊的戏剧冲突
①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②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三>独特的语言艺术
①富有韵味的京味语言
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③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1:列举出几位与老舍同时代的文坛大家。(民国时期是从1912年到1949年)
2: 列举几篇老舍的小说作品和戏剧作品。
3:讲一讲你认识的老舍。
任务五 了解作者 致敬文坛巨匠
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赴英留学,后回国任教和写作。“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舍予是非常喜欢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胡风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文学家也就只有从文和老舍。”——朱光潜
“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和地位。”——樊俊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墓志铭)
作业:
完整阅读《茶馆》全剧剧本,从“人物对话呈现戏剧冲突”和“以小见大的戏剧构思”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写一篇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