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苏 轼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苏轼(1036---1101)
苏轼
SU SHI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苏轼
SU SHI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与胸有成竹的文与可并称“文苏”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词调因她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题·目·解·读
本·词·背·景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整·体·感·知
小乔初嫁了 纶巾
樯 橹 华发
还酹江月
初步感知,诵读全文
(1)字词正音
(guān)
(qiáng)
(huā)
(liǎo)
(lǔ)
(huán)
(lèi)
阅读全诗
分析内容
Ⅰ.阅读诗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赤壁美景着力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
2. 所怀人物有_______。
3. 表达诗人感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4. 艺术手法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意境是 _____________。
Ⅱ. 思考: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Ⅲ.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Ⅳ.细读下阕中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Ⅰ.阅读诗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赤壁美景着力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所怀人物有_______。
3. 表达诗人感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艺术手法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意境是 _____________。
大江、浪涛、故垒、乱石
周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联想、夸张、用典(借古抒怀)、比喻、借景抒情。
雄浑壮阔
Ⅱ.思考: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夸张
比拟
比喻
形
声
形
色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豪
迈
奔
放
特点
角度
修辞
字词
基调
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词人在下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形象的周瑜?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才华横溢
指挥若定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Ⅳ.细读下阕中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讨论)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得志
英俊潇洒 人才出众
风流儒雅
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 从容破敌
词人在描写周瑜时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情节?
作用:
(1)借小乔初嫁的事实,表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2)以美女衬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品·读·诗·词
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照应了上阕“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表现出诗人“人生无常”的领悟和对现世功名的否定。字面上是祭奠江月,实际上是祭奠逝去的英雄们,更是在祭奠自己的官场生涯,表现出他对官场的否定。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儋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年龄:24
婚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年龄:47
婚姻:痛失爱妻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苏 轼
周 瑜
作者借古伤怀,借古传颂英雄之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小 结
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改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风波”,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