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声声慢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3 *声声慢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0: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情感需要表达。
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
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
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
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1.通过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
2.通过分析意象和语言,体会词中的“愁”情。
3.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正音:
觅(mi) 凄(qi) 戚(qi)
还(huan) 盏(zhan) 乍(zha)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范读并指导朗读
低沉、悲凉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哪句话能揭示这种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运用叠词的作用?
音乐美、增强感情
寻寻觅觅: 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冷冷清清: 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声活状况。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词中如何间接抒情。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风,似乎总是伴着萧瑟与凄凉来临的。当那一片片落叶随风而下的时候,寂寞便从你体内爬了出来,一种莫名的伤感便油然而生。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史正志《菊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课堂小结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本词表现情感的手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