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第2节 弹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能辨别力到底是不是弹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熟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掌握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点
1、辨别力是不是弹力。
2、掌握弹簧测力计结构、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具准备
1、辅助教具:橡皮泥、弹簧、橡皮筋、面团、钢尺、弹簧测力计。
教学媒体与资源
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问题。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体育运动中、生产生活中都存在与弹有关的现象,那么弹从何而来呢?
用力分别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吗?
本节就让我们来学习弹力。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 弹力
1、弹力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所产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所产生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将直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压弯(几次用力使直尺弯曲的程度不一样),体会手的感觉。回忆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手的感受。
(4)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有直接接触。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可见: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问题1以下物体间作用力哪些属于弹力呢?
思路: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知识点二 弹簧测力计
1、探究并验证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形变程度,分析橡皮筋的形变与拉力的关系。
(2)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分析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
(3)可见:外力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2、探究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
(2)设计表格如下。
(3)可得结论: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
3、弹簧测力计
(1)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3)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
(4)量程:零至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
(5)最小刻度(分度值):从0—1N之间有n小格,每一小格(分度值)为1/nN。
4、弹簧测力计正确的使用方法
(1)方法如下。
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及知识点有系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抓住重点、游刃有余。本节重点是辨别力是不是弹力及掌握弹簧测力计结构、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导入新课时,通过观看课件例子,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了解弹性及弹力由来。更深入地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间有直接接触且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引入时要由浅入深,注意学生的接受状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不要强行灌输。之后通过实验来引入弹簧测力计原理、结构、使用方法,注意让同学们参与到探究中来,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及知识的利用方面,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知识。
2、完成教材P8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