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是词。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人文主题,在学习时,可以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词,抓住诗词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以及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忆江南》一词,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以及了解了词的基本特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理解诗词的意思。根据诗词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默写这首诗。(重点) 3.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闲适。(难点)
4.学习评价设计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评价表能够读准生字的字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能结合插图、注释、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想象并说出诗歌中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闲适。☆☆☆ 本节课我可以得到☆☆☆☆☆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链接前诗,复习导入教师活动1 1.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3.板书诗题,相机教写“宿”和“徐”。 学生活动1 1.学生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写汉字“宿”和“徐”。 活动意图: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巩固第一首诗,引入本节课所学内容。环节二:分层朗读,感知韵律教师活动2 1.初读,读得正确。 (1)自由练读,相机出示难读的字词。 疏疏:声母翘舌音,联系生活组词“稀疏、疏远、疏淡”,相机朗读。适时教写“疏”字。 一径深:“径”,后鼻音,联系已有经验“石径斜”,理解“径”的意思。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2.再读,读出韵味。 (1)自主朗读,尝试划分诗歌的节奏。 (2)指名交流,并组织朗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 学生活动2 1.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划分古诗节奏并交流朗读。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初步感受本诗的意境。环节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教师活动3 1.整体感知,初步感知画面。 (1)自由读,边读边思: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2)联系对比:从整体上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习前两句诗,体会春景之美。 (1)出示、朗读前两句诗,想象画面。 点拨: 篱落疏疏:联系上一首诗中的“菜花稀”,想象篱笆稀疏的样子。 一径深:点出“深远”之意。 新绿:什么是新绿呢?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画面吗? (2)指导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画面。 3.学习后两句诗,想象画中人物活动,体会情趣。 (1)引入:刚刚听了大家的描述,我知道前两句诗描述了一个很美很幽静的画面,接下来诗人让平静的画面动了起来,是哪些词语让这春天的画面动了起来呢?自由朗读诗句,圈画关键词。 (2)由静化动,想象画面。 (3)补充动作,还原画面。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的语言描述一下想象到的画面?(点评学生的想象与表达。) (4)组织学生齐读这两句诗,通过朗读再现画面。 4.师生朗读全诗。 学生活动3 1.(1)学生交流,找出关键词语: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2)全面交流:都是自然乡村中的典型事物;都是暮春时的典型事物,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2.(1)学生朗读并交流描述前两句诗想象到的画面。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1)学生朗读后两句诗,圈画关键词,并交流。(交流要点:急走、追、飞入、寻。) (2)同桌交流,紧扣这些关键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想象中的画面动起来。 (3)学生具体描述“急走、追、飞入、寻”等动作。活动意图:让画面动起来是这首诗想象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板块运用紧扣关键词语、借助生活体验等策略,让静止的文字“活”起来。环节四:总结提升,延伸拓展教师活动4 1.引导学生描述整首古诗展现的画面。 2.总结学习方法,拓展阅读。 (1)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古诗的方法。 (2)运用读古诗的方法,阅读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棹:船桨 学生活动4 1.学生想象、描述画面。 2.(1)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紧扣古诗中的事物想象画面,通过朗读浮现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每句诗大致的意思,想象画面,交流这首诗中最有趣的地方。
7.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远:一径深 静 近:枝头绿 动:童急走、追黄蝶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背诵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预习《清平乐 村居》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
10.教学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