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3 18: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是词。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人文主题,在学习时,可以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词,抓住诗词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以及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忆江南》一词,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以及了解了词的基本特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理解诗词的意思,根据诗词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重点: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这首诗。 难点: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4.学习评价设计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评价表能够读准生字的字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古诗☆☆☆ 能结合插图、注释、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想象并说出诗歌中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本节课我可以得到☆☆☆☆☆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教师活动1 1.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里,我们会遇到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我们将学习三首乡村田园诗词,感受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我们将通过《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三篇课文,学习专注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我们还将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我们就先来学习第1首诗。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 学生活动1 1.阅读单元导语页。 2.齐读课题。活动意图:利用单元首页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任务,对于自己要学习掌握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完成本单元的任务做好铺垫。 环节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教师活动2 1.借助注释,初读古诗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 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指名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出诗歌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师生配合,合作读出古诗韵味。 学生活动2 1.(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注释,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介绍诗人范成大及其同系列古诗。 2.(1)学生书写“篱”字,读“蜻蜓”一词。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3)学生与教师合作朗读。活动意图:训练学生自读课文,自行解决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环节三:理解诗意,自主想象教师活动3 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2.班级交流第一、二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提问:这两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2)提问:诗人是怎样将这些景物的美写出来的呢?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点拨:指导学生紧扣“金黄、雪白、肥、稀”等关键词,想象画面之美。 (3)组织学生描述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4)小结:诗人在描述画面时,主要描写了什么? (5)指名朗读,其余同学想象画面。 3.班级交流第三、四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朗读,思考:这两首诗歌是什么意思?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点拨:理解“日长”,出示篱笆图片。 (2)小结:淳朴的乡村,蜻蜓和蛱蝶在那里悠闲地飞着,好一幅闲适、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想象着画面,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4.串联画面,整体描述,背诵古诗。 学生活动3 1.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说说每句诗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说说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小组成员相互启发、补充。 2.(1)学生圈画两句诗中的事物。 (2)学生体会“肥”“稀”的用法,进而想象丰收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愉悦心情。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通过学习这两句诗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4)关注两句中的色彩词,主要写了乡村景物的色彩。 (5)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3.(1)学生朗读并全班交流画面。 (2)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诗句。 4.根据诗句,发挥想象,自由练说想象到的画面。齐读并背诵古诗。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感受诗中的景物并展开想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接着引导学生读诗句、抓关键词,想象并交流诗中的意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环节四:再读古诗,体会诗情教师活动4 1.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类寄情乡村田园的古诗,有一个名字——田园诗。 学生活动4 1.学生轻声读诗,感受并交流诗人的情感。 2.了解田园诗的特征。活动意图:在理解了整首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品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7.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田园诗 黄 白——色彩美 肥 稀——生机美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 )疏的篱笆上,几只( )正落在上面休息。 2.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奋极了。 (3)日长(篱落无人过。 3.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__________蛱蝶: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
10.教学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