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有关历史上的伟人组合正确的是( )
A.梵高——荷兰著名画家——《夜间的咖啡馆》
B.达尔文——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之——力学三定律
C.牛顿——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物种起源》
D.贝多芬——法国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2.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书中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书中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三权分立学说
3.为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帅帅同学采用了联想记忆方法,总结了这样一句话:“我拿起‘俄国革命的镜子’,在镜子中我看到了荷兰的《向日葵》,耳边响起了德国的《英雄交响曲》。”在这句话中涉及的文化名人是( )
①梵高 ②列夫·托尔斯泰 ③巴尔扎克 ④贝多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小春同学计划在2022年春节期间乘坐飞机去海南旅游。与飞机发明同时代问世的是
A.汽船 B.蒸汽机车 C.汽车 D.载人航天飞船
5.“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观点出自( )
A.《神曲》 B.《战争与和平》 C.《物种起源》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6.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开发和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有( )
①水力②原子能③石油④电力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7. 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奔驰”是为了纪念本茨而命名的。汽车的出现得益于(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马匹的驯化
C. 内燃机的发明 D. 电力的应用
8. 美国人亨利·福特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使用了( )
A. 流水线生产汽车 B. 四轮汽车
C. 轮船 D. 蒸汽机车
9.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技成就包括(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76年,美国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世界博览会。假如你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这次博览会,你在会上见到的最新科技成果可能是( )
A. 飞机 B. 蒸汽机车
C. 炸药 D. 电子计算机
11.1804年,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这是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这首交响曲热情歌颂的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人运动
C.反对殖民统治 D.工业革命
1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于9月28日上午在纽约参观了林肯艺术中心和纽约茱莉亚学院。这里铸就了诸多艺术大师,堪称艺术教育领域的典范。下列有关文学艺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一部明确反应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
B.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等
C.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英国革命的镜子”
D.《蒙娜丽莎》是一幅著名的肖像画,其作者是达﹒芬奇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某部背景为19世纪后期的电影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
A.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
B.男主角驾车带爱犬游巴黎
C.男女主角默默相视,旁边茶几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D.女主角在白炽灯下完成绘画作品
14.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了牛顿( )
A.质疑上帝的作用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15.下列著名历史人物中,属于同一国家的是 ( )
①牛顿 ②莎士比亚 ③伏尔泰 ④但丁 ⑤达尔文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16.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创作了漫画(如下图),以讽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该漫画客观上却宣传了( )
A.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B.达尔文就是一只猴子
C.万事万物皆上帝创造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7.“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
A.《神曲》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18.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19. 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①美国和德国的成果最为突出 ②发明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③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④以轻工业为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成就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一成就指 ( )
A. 但丁的《神曲》 B.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C. 牛顿的经典力学 D. 达尔文的进化
二、非选择题
21、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析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史料实证】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东交民巷是朝廷“五胡六部”所在地,设有吏、户、礼等各部及太医院、翰林院等。1901年后,先后设立法国、日本,德国、俄国等多国使馆,成为使馆区,随后出现华俄道胜银行、德华银行等外资银行,还开办有法国邮局、六国饭店等设志,出现大量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
——摘编自《东交民巷文物保护碑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1901年前后东交民巷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一事件造成东交民巷发生这些变化?
【历史解释】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七大”是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文、世人关注邓小平之后的中国的走向之际召开的,这两次大会都是树立理论旗帜的大会。
——王勇《中共“七大”与“十五大”比较研究》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分别树立了哪一理论旗帜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唯物史观】
材料四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4)依据材料四,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家国情怀】
材料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5)依据材料五,你对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有什么建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梵高
材料二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材料三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材料四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列夫·托尔斯泰
(1)梵高的突出成就是在哪一个方面?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贝多芬是哪国人?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贝多芬的一种什么精神?
(3)牛顿的三大成就是什么?材料三表达了牛顿一种什么优良品德?
(4)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哪些?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系统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发生变革的原因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用史实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答案
1-5ACBCC 6-10BCABC 11-16ACACC 16-20ACCAD
21、(1)由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2)由朝廷机构所在地变为外国使馆区;出现与外国相关的服务设施:出现大量西式建筑等。《辛丑条约》 。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4)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过上文明、舒适生活;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5)批判继承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等。
22、(1)绘画。《向日葵》。
(2)德国。《英雄交响曲》。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3)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谦虚的高尚品德。
(4)《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3、(1)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影响: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等等。
(2)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3)态度:歌颂。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