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正方体 复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正方体 复习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3 19: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
教学目标:
1. 从本质出发,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
2.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正向迁移。
3. 渗透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动态几何思想;
4. 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整体思考的能力,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2.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难点:用整体的思想解决有关表面积、体积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基础知识:
1.点——线——面
(1)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想到什么?(怎样时,它是一个正方体?)
【空间想象】
2.长、正方体的体积
(1)假如把这条延长,它是……?(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和刚才的正方体有什么联系?(长、宽、高、体积、表面积)
体积是它的2倍?你是怎么想的?(2个正方体)
(2)再延长,现在它的体积是正方体的几倍?
方法1: 2×3=6(个)
方法2:2×1×3=6(立方厘米) 板书:V=abh
点:求体积可以看做它包含了几个单位体积。
【棱长确定长方体,体积本质】
3. 长方体展开图、表面积
(1)刚才我们得到这样一个长方体。想象一下,如果把它展开(是怎样一副图)
演示 (这是它开展的一种情况)
(2)这副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把你知道的尽可能多的表示在图上。
(3)学生独立练习,巡视。(指导:求表面积,侧面整体去看)
(4)反馈:线(五条1厘米的高),1厘米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
高怎么有5条?——想象(折回去,两条重合)——演示(合拢、展开,标数据)
(5)直接点,这些都是(2厘米,长);剩下的这些都是(3厘米,宽)
校对:校对下,你有没有填对?
【棱的特征】
(6)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棱),除了棱之外,我们还研究了什么呢?
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求表面积 —— 三个面的和×2 —— 公式
(7)侧面积 + 2底面积
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可以这样来求表面积,还有人是这样做的:(2+3+2+3)×1 + 2×3×2
你能看懂吗?——课件演示—— 侧面积(手势:前后左右一圈)+ 底面积
(8)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么求的呢? a×a×6 理由:6个面相等
点:无论是长方体、正方体还是其他图形,要求它的表面积,只要把它所有表面的面积加起来就可以了。
【多角度思考;表面积本质】
2、表面积
1. 拼立方体。
刚才我们知道这个长方体包含了6个小的立方体(加格子线),如果要把它变成一个3×3×3的立方体,还要增加几个小立方体?
方法1:个数拼;(通过数的方法) 方法2:体积减 (通过算的方法)
2.你想到了什么?(魔方)——魔方会玩吗?今天我们要换一种玩法,请看:
(切)这个立方体切一刀,变成2个长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少?
3×3×2=18(平方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切,也就是平行于(左右)两面来切
(切下去)想一想,增加的面在哪?——演示——它们的大小和……(左右两面)一样
还可以怎样切?(同一方向刀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切)
3. 各切一刀,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增加了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也就是增加了一倍的(表面积)
4. 刚才我们说,切一刀,表面积是……(增加2个面),
如果把这部分拿走,剩下的长方体和原正方体比较,表面积应该是……(减少)
减少的面在哪里?(手势,前后上下一圈)
求——1×3×4
5. 如果再切一次,老师会怎样切?看仔细,上面这块切掉,如果现在减少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切掉部分的高是多少?(相应位置打“?”号)同桌讨论
点: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比如整体地去思考。
3、体积
1. 香水瓶问题。
(1)告诉底面积30,高0.5,体积是多少
(2)侧放,告诉底面积20,求高?
(3)倒放,告诉底面积12,求高?
这时,你能求出它的高吗?
4、学习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揭题: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玩转长方体)
2.(1)求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求体积可以看成它包含多少个单位体积
求表面积就是求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指板书)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根据它特征,也可以把这四个面看出一个整体,用侧面积+2个底面来求。
所以,我们要“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2)求长方体表面积时,我们可以用“侧面积+2个底面积”来求,如果是求圆柱呢?
求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时,我们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求,如果是圆柱呢?
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我们在学习时要“整体把握,融汇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