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育能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育能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5 14:35:23

文档简介

汕头市育能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单选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新帝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策不可避免的影响……因而不能说它与殖民地是一种简单的进贡关系。他认为新帝国主义 A
A.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变革 B.对殖民地没有产生危害
C.是非洲和亚洲自身落后所致 D.有利于扩大欧洲的影响
2.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伯里克利曾经阻止雅典人召开公民大会.以保证长期以来陆上退却、海上攻击的基本战略的推行,防止雅典人做出错误的决定。后来,雅典人虽然罢免了伯里克利,并且罚了他的款,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又选举他为将军,把他们的一切事物都交给他处理。这说明 D
A.公民大会受到一定制约 B.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强烈
C.雅典民主正在走向衰败 D.雅典民主有一定局限性
3.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 A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后,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都有权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而英国在1884年议会改革后,选民权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见19世纪的欧洲 C
A.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开 B.英国拥有更加强大的贵族寡头政治传统
C.选举权的广泛程度不等于民主化的水平 D.秘密选举会使处于依附地位的人受胁迫
5.马丁路德认为:“一件事,只有一件,是基督徒的生活,是基督徒的义与自由所不可缺少的,这一件事就是上帝的道,基督的福音。”这说明马丁路德 C
A.崇尚世俗生活方式 B.强调了自由平等原则
C.宣扬信仰即可得救 D.奠定了宗教改革基础
6.英国传统社会中女性主要作为“家庭天使”而存在;但1851年英国妇女联合会统计,全国女工总数已达2832000人,占英国工人总数的30%;在纺织业发达的兰开夏郡,纺织女工占比超过纺织业工人总数的80%。这一变化反映了 D
A.兰开夏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B.工业革命造成了劳动力匮竭
C.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政治地位 D.机器生产推动妇女身份改变
7.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反对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该宣言 B
A.维护了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权 B.是美国在美洲进行扩张的工具
C.缓解了拉美各国的政局动荡 D.阻止了欧洲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8.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这些法律规定 A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C.促进了英国民主的发展 D.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
9.“ 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他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 C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B.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D.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10.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898年美西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内掀起了关于“热带”的讨论。有人对白人身处的环境持忧虑和恐惧态度,更多人主张应适应并"驯服”热带,将其从白人的坟墓变为天堂,但也要防止白人的“退化”。这一社会热潮 A
A.带有殖民与种族主义烙印 B.是科学革命在美国的传播
C.反映出美洲医疗卫生条件差 D.说明战争推动地理学科进步
12.一座公元前2900年前后的古埃及墓葬里,记载了墓主梅腾曾被“陛下”任命为:食品仓库的首席书吏和财产监督,克索伊斯州初级法官,王家亚麻的监督,田地首长,南部柏尔克达州首长,德普州州尹,宫廷首长等职务。这反映出当时古埃及 B
A.已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形成原始状态的官僚系统
C.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D.法老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
13.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 C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北京时间,20年11月8日凌晨,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人乔·拜登率先超过127选举人票,美国主流媒体宣布其胜选。现任总统,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不承认败选,随在佐治亚、密西根州发起诉讼,但被地方法院予以驳回。这说明 B
A.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地方法院拥有一定的司法自主权
C.总统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D.总统与地方法院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15.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给城市颁发特许状。确认城市及市民享有—定的特权,而市民在获得这些特权的同时必须给国王和封建主支付大量金钱。这反映了 D
A.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 B.城市通过多种方式赢得自治
C.市民的自由是相对的 D.封建主与市民达成某种妥协
16.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D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俄国农民的负担 D.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二、材料分析题(总分42)
17.(14分)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4分)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并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意义。(6分)
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最大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 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巴法。
——引自《历史 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材料一,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2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4分)
答案:(1)民主主体范围小。
(2)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比较开明,享有一定的公民权。
(3)《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它例证)
(4)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职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
19.(16分)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在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国情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同的工业化道路。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行机械化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运动。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行业。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作为苏联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绝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到了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三: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的不同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并说明当时实施该战略的背景。(8分)
答案:(1)原因:①棉纺织业是新兴的行业,易于采用新技术。②市场需求量大。③行业分工精细,为机器生产提供了条件。④熟练技工的推动。(任答2点)
(2)不同主张
在经济结构上:布哈林主张全面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斯大林则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资金来源上:布哈林主张轻工业积累与本国节约;斯大林则主张农业服务于工业。
在发展速度上:布哈林主张按常规速度发展;斯大林则主张竭力加快发展高速度。
在发展模式上:布哈林主张经济计划同时允许市场存在;斯大林则主张计划经济,否定市场。
在所有制上:布哈林主张公有制主体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斯大林则主张单一公有制。
(任答2点)
(3)举措:计划经济体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防基础;通过国有化法令,优化资源配置,公有制支配地位;重视发展高速度,新建工业城市;借鉴和引进先进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新兴工业(任答2点)
背景:苏联工业化发展落后;西方封锁,工业化缺乏资金技术;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加强国防的需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认识;历史传统的制约。(任答2点)
三、论述题(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键词 史实
古印度人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罗马法 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
阿拉伯人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牛顿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孟德斯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美国 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瓦特 18世纪60—80年代,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
火车 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摘编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展示了世界历史的部分重大史实。请从表中任选二到三例史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规范。)
论题: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阐述: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与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持。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为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汕头市育能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单选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新帝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策不可避免的影响……因而不能说它与殖民地是一种简单的进贡关系。他认为新帝国主义
A.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变革 B.对殖民地没有产生危害
C.是非洲和亚洲自身落后所致 D.有利于扩大欧洲的影响
2.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伯里克利曾经阻止雅典人召开公民大会.以保证长期以来陆上退却、海上攻击的基本战略的推行,防止雅典人做出错误的决定。后来,雅典人虽然罢免了伯里克利,并且罚了他的款,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又选举他为将军,把他们的一切事物都交给他处理。这说明
A.公民大会受到一定制约 B.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强烈
C.雅典民主正在走向衰败 D.雅典民主有一定局限性
3.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后,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都有权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而英国在1884年议会改革后,选民权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见19世纪的欧洲
A.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开 B.英国拥有更加强大的贵族寡头政治传统
C.选举权的广泛程度不等于民主化的水平 D.秘密选举会使处于依附地位的人受胁迫
5.马丁路德认为:“一件事,只有一件,是基督徒的生活,是基督徒的义与自由所不可缺少的,这一件事就是上帝的道,基督的福音。”这说明马丁路德
A.崇尚世俗生活方式 B.强调了自由平等原则
C.宣扬信仰即可得救 D.奠定了宗教改革基础
6.英国传统社会中女性主要作为“家庭天使”而存在;但1851年英国妇女联合会统计,全国女工总数已达2832000人,占英国工人总数的30%;在纺织业发达的兰开夏郡,纺织女工占比超过纺织业工人总数的80%。这一变化反映了
A.兰开夏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B.工业革命造成了劳动力匮竭
C.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政治地位 D.机器生产推动妇女身份改变
7.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反对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该宣言
A.维护了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权 B.是美国在美洲进行扩张的工具
C.缓解了拉美各国的政局动荡 D.阻止了欧洲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8.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这些法律规定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C.促进了英国民主的发展 D.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
9.“ 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他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B.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D.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10.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898年美西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内掀起了关于“热带”的讨论。有人对白人身处的环境持忧虑和恐惧态度,更多人主张应适应并"驯服”热带,将其从白人的坟墓变为天堂,但也要防止白人的“退化”。这一社会热潮
A.带有殖民与种族主义烙印 B.是科学革命在美国的传播
C.反映出美洲医疗卫生条件差 D.说明战争推动地理学科进步
12.一座公元前2900年前后的古埃及墓葬里,记载了墓主梅腾曾被“陛下”任命为:食品仓库的首席书吏和财产监督,克索伊斯州初级法官,王家亚麻的监督,田地首长,南部柏尔克达州首长,德普州州尹,宫廷首长等职务。这反映出当时古埃及
A.已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形成原始状态的官僚系统
C.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D.法老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
13.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北京时间,20年11月8日凌晨,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人乔·拜登率先超过127选举人票,美国主流媒体宣布其胜选。现任总统,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不承认败选,随在佐治亚、密西根州发起诉讼,但被地方法院予以驳回。这说明
A.总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地方法院拥有一定的司法自主权
C.总统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D.总统与地方法院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15.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给城市颁发特许状。确认城市及市民享有—定的特权,而市民在获得这些特权的同时必须给国王和封建主支付大量金钱。这反映了
A.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 B.城市通过多种方式赢得自治
C.市民的自由是相对的 D.封建主与市民达成某种妥协
16.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俄国农民的负担 D.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二、材料分析题(总分42)
17.(14分)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4分)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并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意义。(6分)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 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巴法。
——引自《历史 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材料一,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2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4分)
19.(16分)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在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国情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同的工业化道路。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行机械化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运动。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行业。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作为苏联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绝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到了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三: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的不同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并说明当时实施该战略的背景。(8分)
三、论述题(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键词 史实
古印度人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罗马法 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
阿拉伯人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牛顿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孟德斯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美国 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瓦特 18世纪60—80年代,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
火车 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摘编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展示了世界历史的部分重大史实。请从表中任选二到三例史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规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