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从世家豪族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皇权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如图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录用人才的分布比例图,与该图吻合的结论是( )
A.科举制实行目的是巩固士族(豪门贵族)的地位
B.科举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完全没有作用
C.科举制一定程度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D.科举制的负面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5.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6. 隋唐时期,国家粮仓设在洛阳,江南等地的漕(通过水道运输粮食)粮大量运来,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经济交流
C.改变了经济重心
D.促进了物种交换
7.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科举制逐步确立。下面是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对比表,其中应填入表格中的内容依次是 ( )
A.隋朝、孝廉、地方 B.汉朝、才学、地方
C.唐朝、声望、中央 D.隋朝、才学、中央
8. 《全球通史》一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9.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的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10. 下表是605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隋炀帝的结论是 ( )
①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②好大喜功,发动战争 ③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④隋炀帝的这些举动给百姓带来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⑤隋炀帝的这些举动全是为了个人享乐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中最大的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社会经济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12.隋朝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多个粮仓,下图中的含嘉仓是当时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其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主要反映了隋朝( )
含嘉仓示意图
A.完全统一 B.经济发展
C.创立科举 D.轻徭薄赋
13.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1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的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
A B C D
15.唐朝杜佑所撰《通典》中记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一史料体现了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提高造船技术
C.结束分裂局面
D.便利巡游玩乐
16、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7.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权制
18.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1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20.有学者认为,“它 (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井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二、非选择题
21、简答题: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
22、材料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粱之东引汴水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舮(zhú lú 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依据材料,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因繁荣而地位辉煌,因短暂而令人惋惜,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文帝励精图治,发展政治经济,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措施。
材料二 (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
——《通典》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即位后的暴政。(写出两点)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3) 材料三中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持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
1-5BDDCA 6-10BDBCD 11-15DBCDA 16-20BABBC
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阶层流动(缓和社会矛盾);推动教育和文化发展;后世影响深远
利:贯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泽被后世等。 弊: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
23、(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改革官吏制度。
(2)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屡次发动战争。
(3)观点:隋朝的灭亡和大运河的开通有直接关系。评价: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大运河的开通。隋朝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它的作用值得肯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劳民伤财,过分消耗民力以致民怨沸腾,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