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
和多元文化
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
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
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
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难民
劳力
文化交融、认同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一)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1.背景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全球劳动力市场
逐渐形成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一)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2.阶段与路线
阶段 出发地 目的地
二战后
20世纪 七八十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
亚洲、非洲劳动力
中东产油国
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
东欧
西欧、北美
趋势一:
发展中国家(地区)
向
发达国家
(地区)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1.原因:经济全球化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来自拉美和亚洲的移民逐渐成为主流,使人口的民族构成正逐渐发生转变。亚洲人集中在一些主要的大城市,如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的唐人街规模都很大。作为少数民族的移民初期在一些较低层次的细分市场上找到生存环境……后来,亚裔移民凭借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涌现出大批的优秀顶尖人才,如以李政道、丁肇中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科技精英。
思考:美国的人口迁移发生什么变化?
2.表现
(1)劳工迁移(体力劳动力为主):20世纪50—70年代
(2)“知识精英”迁移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2.表现:
(2)“知识精英”迁移
①开始时间:大约20世纪80年代
②原因
美国“绿卡”申请条件
等级 申请条件
EB-1 具有特殊才能,并享有国家级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
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
A.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B.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C.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③特点
A.全球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在跨国公司表现尤为明显。
B.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留在发达国家工作。
C.“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趋势二:
劳动力
密集型
向
知识
密集型
一组数据告诉你真相,“绿卡”正式的名称是永久居住证,咱们中国是在2004年才开放办理的。截至2018年,暂居在中国的70万外籍人士中,只有7356人获得了中国“绿卡”,平均每年获得绿卡的人还不超过530人。要知道每年都有60多万人申请,这么算来,每年的通过率大约是万分之八。
条件:在中国有稳定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职位,从事的工作也必须是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或者就是在中国投资数额较高的投资者,亦或是为中国的科研突破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才行。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一)难民困境
1.难民概念:
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一)难民困境
2.难民来源:20世纪后,难民问题突出
(1)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德军将犹太人赶出防空洞
30年代希特勒迫害、驱赶犹太人。在二战之前和期间共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对犹太难民的救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犹太人,慑于纳粹的淫威,欧洲多国拒收犹太难民。何凤山挺身而出,为犹太难民签发前往中国的签证,使许多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绝处逢生,何凤山发放的签证因此被称为“生命签证”。
从1938年6月到10月,仅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他就发放了1900多份签证。1938年11月纳粹对犹太人实施大屠杀后,何凤山为更多的犹太人发放了签证,使数千犹太难民逃脱了纳粹的屠杀。他们中很多人辊转来到上海,在中国找到了避难地。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一)难民困境
2.难民来源:20世纪后,难民问题突出
(1)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2)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世界难民总数6850万
——整理自联合国难民署2018年6月19日报告
叙利亚、阿富汗
南苏丹
缅甸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二)难民救助
1.原因: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2.救助方式
1950
1951
1966
2000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决定设立
“世界难民日”
(1)成立机构:
(2)立法:
(3)成立纪念日: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二)难民救助
1.原因: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2.救助方式
3.现状:
“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1-2017)
……
2002年:“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03年:“难民青年”
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
2012年:“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13年:“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
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
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实现不再有难民,任重道远。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一)移民社会和移民文化
1.移民社会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2.移民文化:
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3.移民社会的特征:
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二)代表国家
1.美国
(1)背景
①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②在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2)形成
白人驱逐、消灭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3)特征
①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②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移民文化多元性
移民人口多源性
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显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二)代表国家
1.美国
(4)影响
①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2020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保护本国劳动力”为理由继续升级移民限制令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二)代表国家
2.新加坡
(1)背景
①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②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③马六甲海运繁忙,新加坡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④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⑤人口构成:主要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印度裔移民。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二)代表国家
2.新加坡
(2)特征: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佛牙寺龙华院
(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
(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
(伊斯兰教)
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三种宗教相处和谐,安然无虞。在整个新加坡,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既互相砥砺与坚守,又互相渗透和影响,最后互不干涉,互相体谅,求同存异,万邦协和。
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坚持“英语+母语”的双语教学,即在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用语,承担大部分科目的教学,而母语作为各族学生的必修“母语“课程和文化德育课程语言。……它打破了单一族群教育体制,少年儿童从小懂得接受多元化的社会和制度;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族学生能够享有同等教育资源,同时能够学习他们的母语和文化,让“多元”文化的“各元”不至于失根。……新加坡式英语……让多元的新加坡人找到了共同体的感觉。
——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二)代表国家
2.新加坡
(3)表现
①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
③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节日 所属族群
元旦 全民
春节 华人
耶稣受难日 基督徒/欧亚人
国际劳动节 全民
卫塞节 佛教徒
开斋节 马来—穆斯林
新加坡国庆节 全民
哈芝节 马来—穆斯林
屠妖节 印度族
圣诞节 基督徒/欧亚人
单元小结
概念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 阶段 时期 方向 特点
古代 印欧人的迁徙 影响早期区域文化形成
亚欧游牧民族迁徙 时间长;推动区域文化变化
近代 新航路开辟后,旧大陆向新大陆。 欧洲主动迁移,非洲黑奴被卖至美洲。 亚洲开始迁往东南亚、美洲和大洋洲等 规模最大;影响深远
现代 持续数百年向新大陆的迁移接近尾声。 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的工人增加。 区域性政治冲突频发,产生国际难民。 二战前:旧大陆往新大陆,集团性、大批量。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短期流动。
影响因素 经济(主要原因,如:贫困、失业,为改善生活、发财致富、谋求成功等)、政治、宗教、文化、战争、灾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