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5 23: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尊重or抄袭?
预习:结合所学,请指出15世纪前后的世界贸易有何变化?
15世纪郑和下西洋示意图
15-19世纪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区域性贸易:
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探究一:全球贸易网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思考:请阅读第一子目,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的几个阶段。
(2)请分析每一阶段内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影响。
时期 状态 详情 新航路开辟前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初步形成 原因
表现
两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原因
表现
20世纪以来 曲折发展 阻碍因素
促进因素
突飞猛进 表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55-56,梳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部、亚欧大陆之间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扩张,洲际贸易随之扩展。
商业革命:商品种类、数量大增、股份公司的出现、发展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推动欧美国家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交通工具的革新。
形成了国际分工、贸易格局——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世界贸易额剧增。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冷战。
《关贸总协定》;中国改革开放;冷战结束;WTO;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
①全世界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二)初步形成(15世纪至工业革命前)
1.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二)初步形成(15世纪至工业革命前)
2.表现:
(1)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欧洲市场(咖啡、烟草、可可出现)+美洲市场(欧洲产品开始销售)
(2)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商品种类
经营方式
商业格局
【知识回顾】
纲要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荷等商业强国崛起
新航路开辟前后 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情况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二)初步形成(15世纪至工业革命前)
3.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材料:(新航路开辟后)一个关键性的变革是商业贸易的全球化。美洲地区第一次加入到了世界贸易体系之中来。当好望角航线允许货物经由水路绕过非洲从欧亚大陆的一端运输到另一端时,传统的欧亚贸易得以强化。
——J.R.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全球历史》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三)最终形成(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1.原因: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③交通工具的进步;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各国生产的互补性、密切联系—物质条件
殖民体系形成—原料、市场
国际交流准则—保障机制
交通运输革命—技术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三)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之后)
2.表现:
(1)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材料: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3.影响:
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世界贸易总额示意图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1913--1929 0.7
1929--1938 -1.2
1938--1948 0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四)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世界市场受到冲击;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发展。
阻碍因素:
政治:①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二战后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③一战”后,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④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后资本主义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曲折: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四)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
2.发展:
促进因素:
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五)突飞猛进(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
1.背景:
(1)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2)冷战的结束;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995年),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4)交通、信息技术等的进步;
(5)跨国公司的发展;等等。
2.表现:
(1)世界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
(2)生产国际分工的发展: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1950年-2000年世界贸易(单位:10亿美元)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指出“突飞猛进”的具体表现?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五)突飞猛进(冷战结束以来)
【学思之窗】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① 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②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③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④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世界市场
重大事件
开始形成
(雏形)
新航路开辟
初步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两次
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关税贸易总协定
市场经济体制
跨国公司
世界贸易组织
全球贸易
初步
形成
最终
形成
曲折
发展
突飞
猛进
20世纪
90年代
【思考】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推动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一、新路开辟织新网: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探究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是什么关系?
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原因:
(1)经济上:买卖双方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文化上:买卖双方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材料:15世纪后,西欧诸国先后开辟出新航路,在给欧洲带来财富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穿行在新航路上的商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搭起了沟通地区间思想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商 品 流 动
买方
卖方
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
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习俗等
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1)食:茶文化:中国饮茶风俗的国际化
①茶文化的地位: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唐人所绘《宫乐图》,画中有的仕女正在舀茶,有的在炙茶,有的在品茗。反应了典型的唐代煎茶喝法。
宋代点茶法
思考:阅读P57-58,找出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的表现?
材料: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萧风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蒙古人喝奶茶
藏族人喝酥油茶
景颇族喝烤茶
回族喝盖碗茶
苗族喝打油茶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1)茶文化
②表现:
外传过程
表现 俄国
英国
荷兰
日本
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12世纪末风靡日本;13世纪形成日本茶道
思考:请在教材中找出中国茶文化对欧洲生活影响的史料证据。
《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
(法国)
以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
以东南沿海为主要枢纽的“海上丝绸之路”
以武夷山为起点,通往俄罗斯的“万里茶路”
从中国西南地区出发向印度半岛延伸的“茶马古道”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1)茶文化
一部茶马古道文化史书沙溪古镇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1)茶文化
材料:俄罗斯人将其深厚的传统习俗和当时的材料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茶具,并形成了上茶、喝茶的礼仪。在公共场合,男士们点茶时会要求“带一条茶巾”。茶巾多搭在脖子上。当滚烫的茶水倒入茶杯时,水蒸气升腾而起,会在睫毛上形成水珠,男士们就用茶巾拭去水珠。男士们喝茶多用玻璃杯,下面垫一个金属茶托。女士多在家中喝茶,大多用瓷杯沏茶。
———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





A.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1)茶文化
B.英国: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
19世纪英国贵族用中国瓷器喝茶的生活场景
材料:l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有精美的中国茶具和221磅红茶。在凯瑟琳王后的引导下,饮荼很快成为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时尚。
17世纪末到l712年,茶叶平均每磅维持在16先令左右。18世纪中期时,每磅茶叶的价格为4—5先令。之后,饮荼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大宗消费品。
——摘编自刘朴兵《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
【思考】指出英国饮茶群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变化:由上层社会普及到城乡各阶层。
原因:①王室的引导(或饮茶时尚的引领);②茶价的下降。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1)茶文化
C.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18世纪初在阿姆斯特丹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妇人》
材料:中国茶叶于17世纪早期首次由荷兰人引入欧洲。在荷兰,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物,成为治疗当地多种疾病的优良药草。后来医学界通过科学实验证明茶叶药性对人体健康有益,茶饮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饮料。18世纪末贫困家庭也习惯喝茶,结果荷兰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厂走向衰退。由于茶叶是西方固定的进口商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往往采取提前定货方式,以获取符合其要求、数量充足的商品,从而使茶叶具备了期货的性质。当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时,一方面荷兰各大城镇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兰人对茶器收集以及茶亭兴建的热衷,荷兰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国热”。
——摘编自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荷兰饮茶习俗》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1)茶文化
D.日本: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指出饮茶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材料: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原因: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②茶作为优良饮品,符合大众需求;③工业革命的推动;④英国的殖民掠夺;⑤种茶、制茶技艺的传播。
(2)意义:①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②推动了茶叶种植区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2)衣:服饰文化:各国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法国:
A.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B.18世纪: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的服装设计之中。
C.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孔子”),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路易十四身穿中国服饰,
坐着四人大轿出行。
法国宫廷服饰上的中式花纹
波烈设计的名为“孔子”的服装
吸收中国裁剪方法的自由套装
材料:我对传统的束身衣已有成熟的看法,那就是从颈到膝都被束缚的女性身体,必须要求解脱。
——保罗 波烈(法国)
保罗·波烈(1879—1944)是法国杰出的服装设计大师,重要贡献是把妇女从束身衣里解放出来,奠定了欧洲现代服装的基调。在1913年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袍式外套,将其称为”孔子服”,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位如此热爱中国元素的设计师了。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2)服饰文化
②日本: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
1887年,时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鹿鸣馆
举办了大型化妆舞会
日本传统和服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2)服饰文化
③中国: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中国改良旗袍
【思考】中山装产生的社会背景。
(1)“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中国服饰文化呈现出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局面。
(2)辛亥革命为中国服饰的变革扫清了障碍。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推翻了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以等级标志为核心的服饰体系。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3)用:钟表传入中国
材料1: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使用上一般使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
——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
材料2: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有何变化?
(1)时间观念从随意模糊到逐渐精准化;
(2)从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到逐渐适应工业文明。
圭表
沙漏
刻漏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3)钟表传入中国
①16世纪中期,欧洲的钟表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大量钟表。一些清朝高官收藏进口钟表。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③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17世纪初,利玛窦向万历皇帝献上钟表 ,通过“钟表外交”打开在华传教事业的大门;
17世纪中叶,汤若望也把钟表作为重要贡品。
乾隆时期,西洋自鸣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清朝内务府造办处做的更钟
二、相互借鉴共发展: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表现:
(4)其他文化交流:
①原因: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②表现: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深度思考】如何看待文化歧视现象?
材料:西方电影中亚裔形象的演绎过程……自从电影诞生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以西方电影为主导的局面……至于亚裔的角色和形象则几乎不予考虑,而且即使需要亚裔角色的时候,也毫无例外地扮演着“乞丐”“小偷”“流氓混混”等角色。而且这些亚裔的角色通常都是在故事情节中被戏耍、嘲笑、攻击的对象,在面临利益的诱惑时他们无一例外遭到诱惑,而后被无情的讥讽和惩罚。在面临危险或者挑战的时候,亚裔角色也总是草草露面,匆匆退场,伴随着凄惨的命运,或者是倒霉的窘境。即使是具有强大能力的人物,也都是大反派角色。
——《论西方电影中亚裔角色的“文化歧视”现象》
《破产姐妹》中的亚裔角色Han,是剧中的亚裔代表,身高矮小,口音明显,举止夸张,常被嘲讽,是剧中的“受气包”。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文化交流;
...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后:世界贸易曲折发展——突飞猛进
茶:中国 亚洲 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服饰:中国、日本等服饰元素被法国吸收
钟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数量已经很多
其它: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