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5月冲刺压轴大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解析】原文是“文化差异的情感语义并不是一个不可逃脱的牢笼”,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文化差异的情
感语义是可逃脱的牢笼,这里表述为“并不重要”,属偷换概念:后面“因为”句,也不必然构成因果关系。
2.C【解析】“取决于”三字过于肯定,文化差异的自然属性消失与是否受到批判是种或然关系,并不是必然
关系。
3.B【解析】“则是未能察脉而欲试华佗之方,其异于操刀而杀人者几希矣”,讲的是中医治病之事,与材料一任
何内容无关涉。A项有关推己及人,C项谈的是世界大同的道理,D项谈论的是仁爱礼敬,在材料一中皆
寓含。
4.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句,出自《孙子。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
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最高境
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1分)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的经验,我们要不惧斗争,但也要谋和平发
展。和平发展也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优方案。(1分)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中国政治家立足于
传统与现代,融合中西方智慧而创造性地转化,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的中国智慧。(2分)
5.①有利于跨文化思考,增进人类交往。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促进“既要手拉手
又要心连心”的彼此关联,人类加强交往以实现合作共赢:(2分)②有助于利用共同文化概念弥合文化差异
性。照顾了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对未来世界的洞察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
慧。(2分)
6.A【解析】“表现野猫子向往粗野、自由生活的心灵世界”错误,应是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
7.C【解析】“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错误,应是拟人的修辞,将灯光与笑声赋予人的动作
“挤”,故为拟人。
8.①揭示社会环境,寓示人物生存环境的恶劣:②暗示情节发展,为小黑牛悲别命运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
情,映衬了文中各个人物的阴郁心情。(给出要点,每点1分:有简要分析,每点2分)
9.(1)关于人物的对比:①小黑牛与魏大爷们的对比,体现他们的可怜,可悲而又尚存善良。②作为知识分子的
“我”和没有文化修养的流浪汉们的对比,凸显了“我”可爱和可笑的形象特色。
(2)关于人间世界的对比:①张太爷们所制造的黑暗和魏大爷的生存挣扎代表的两个世界,是张太爷的恶霸
行径和小黑牛们的苦难写照,主题便醒豁昭明,目所共睹。②关于精神世界的对比:美丽而清纯的自然和丑
陋龌龊的现实人间的对比,现实人间的压迫、贫困、杀人和抢劫,衬托得自然令人向往,从而充分表现作者对
旧世界野蛮异化的认识和深刻批判。(以上4组对比,答对3组,即给全分,答对1组,给2分)
10.FJR【解析】正确的断句为:此乃治乱之端,安危之机,君子小人消长之兆,在陛下察与不察耳。
11.C【解析】司弹劾的为台官,掌建言的为谏官。D选项:寝,前者为搁置,后者为睡
12.A【解析】关于吕陶的策问等级,原文只是客观叙述,并无为他感到委屈不平的意思,故选项中“却只是”
“这个排名”不正确。结合《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的话与本文联系起米考虑,吕陶的回
答与王安石的主张是不合的,王安石不悦的原因就在这里。
13.(1)希望皇上不被理财的学说蛊感,来抚慰人民。(不惑:不被…蛊惑,不被…迷惑,1分。生民:人民,
百姓,1分。整体句意2分)
(2)从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以来,排斥邪恶的小人,他们不可能不产生怨恨。(屏鸚:排斥,抛弃,放逐,摈弃,1
分。憾:怨恨,1分。整体句意2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作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
了事。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看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
能安睡下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
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夹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
似的遐思和怅惘,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选自艾芜《南行记》,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木头人”并不是野猫子的玩具,而是其理想的一种寄托物和替代物。
作品巧妙地借助这一物件,表现野猫子向往粗野、自由生活的心灵世界。
B.魏大爷是山贼之首,小说中画龙点睛地揭示了他性格中“丑恶”的一面一狠
毒、凶残,小黑牛被活葬这一情节,就充分暴露了其性格的阴暗性。
C.“我”既善良又仗义,没有出卖野猫子,让她逃过一劫,于是有了结尾他们悄然离
去把“我”一个人留在了神祠,并给“我”珍贵的三块银元的结局。
D.《山峡中》取材滇西,通过小黑牛的悲剧,一方面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无道、逼良
为娼、转善成恶;另一方面又歌赞了沉沦者未泯的人性、可贵的心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有着独特的叙述视角,以流浪知识分子“我”为“观察者”和故事的叙述人,
让厅有的人和事,都经过“我”的情感过滤,都通过“我”的目光渗透出来,回忆
与穿插极为巧妙。
B.小说中野猫子是一个活泼、机灵、凶狠的年轻女盗贼,她身上既有被罪恶社会所
扭曲的“野性”,又有不曾完全泯灭的“人性”,是一个“人性”与“野性”统一的艺
术形象。
C.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一个“挤”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空间
的狭小、气氛的阴郁沉闷和野猫子的活泼开朗。
D,小说以冷峻的叙说笔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生存境遇和未来出路的深
入思考。其中“魏大爷”等一众人物形象隐喻了时代气息下另一世界中的“叛
逆者”的求生之道。
【高三语文第6页(共11页)】
8.小说中反复出现对江边环境的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本文运用了多重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陶,字元钧,眉州彭山人也,徙居成都,举进士,为绵谷簿,复举制科,试秘阁。
会王安石新用事,陶对策有“愿陛下不惑理财之说,以慰生民;不间老成之谋,以结公
卿;不兴疆场之事,以怀夷狄”之语,策入四等。安石颇不悦,乃以为通判蜀州。时议
废永康军,陶以永康在西山六州隘口,不可废。知彭州,李杞、蒲宗闵以使事入蜀,议
椎茶。陶论:“茶园本百姓两税,土地不产五谷,惟种茶,岂可于两税之外立法,更榷
其茶,如此则民困矣!”坐责监怀安军商税。知广安军,以司门郎中召。哲宗即位,除
殿中侍御史,上疏论:“蔡确、韩缜、章惇,昔日负先帝,今日负陛下,愿罢出,以正朝
廷。”于是相继皆罢去。论保甲青苗之法、坊场河度之弊,与其它欠负蠲除未尽者,皆
罢之。又言:“今聚敛之害虽除,而浮冗之费未节,他时所入不足以备所出,不免复过
取于民矣。愿加裁省。”苏轼撰策题,朱光庭弹轼讥议先烈,陶奏曰:“台谏为天子耳
目,当徇至公,不可假借事权以报私隙,轼素疾程颐,所以光庭为颐报怨,臣恐朋党之
弊,自此起矣。”迁左司谏,上疏论韩维援引亲旧,分布要近。方太皇太后垂帘,不宜
大臣如此专恣,维出。御史张舜民乞寝西夏封册,舜民坐左迁,台谏上章营救。陶
曰:“舜民之言,实不可行。”遂为台谏所攻,除京西路转运副使,改梓州、成都府路,召
为右司郎中,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使契丹,还拜给事中。哲宗亲政,陶上疏曰:
“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于今九年,陛下深知本末,尊而报之,皆用其至,然臣于此时犹
以无可疑为疑,不必言为言。愿陛下听之,盖自太皇太后垂帘,屏黜凶邪小人,不能
无憾,万一或有奸邪不正之言,上惑圣听,谓太皇太后斥逐旧臣,更改政事,今日陛下
既亲万几,则某人可复用,某政宜复行,此乃治乱之端安危之机君子小人消长之兆在
陛下察与不察耳”始陶奉使,以宣仁后梓宫在殡,辞虏中宴设。西府奏陶不先取旨,除
集贤院学士,知陈州,改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坐元祐党落职,再谪分司衡州居住。元符
三年大赦北还,提举玉局观,知邛州,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遂致仕,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东都事略。列传七十七·吕陶传》)
【高三语文第7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