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素养综合练测1 生物和生物圈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
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A
2.在海水中从浅到深依次生活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A
C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能进行反射活动
D.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
5.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有细胞结构 B.有应激性
C.体小且为绿色 D.能生长和繁殖
C
6.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 )
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
B.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
C.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
D.独自进行调查
A
7.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时,中国帮助世界各国携手抗疫,支持世卫组织主导下各成员国就病毒源头研究开展合作。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D
8.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诗句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
9.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蝙蝠多在夜晚活动。造成这种生活习性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温度
C
10.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D
11.图1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图1中某食物链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能量沿食物链草→兔→鹰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是捕食关系
D.图2中的乙是变温动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
B
12.“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B.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是固定不变的
B
13.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
A.逐级递增 B.逐级递减
C.基本不变 D.随机变化
B
C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是( )
A.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
B.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逐渐沙化
D.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AC
16.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林、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
B.生产者是B,它决定着C的数量
C.从曲线看,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
D.该条食物链为A→C→B
AD
17.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
B.城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将增强
C.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
D.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BD
三、非选择题
18.判断对错(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所有的生物都能影响环境,而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
(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 )
(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 )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文献法。 ( )
A
B
B
B
19.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并且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影响环境。请根据以下实例回答问题:
(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两句谚语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生物影响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
(3)芭蕉树的叶子具有“长、宽、大”的特点,适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4)沙棘的地下茎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5)每年小麦都能安然过冬,但去年的冬天极度寒冷,小麦被冻死了很多,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水充沛(或多雨)
干旱(或缺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相对的
20.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昔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日又重现在田埂之间。如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思考后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固定的__________。
(3)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水稻→昆虫→蜘蛛→鸟
太阳能
分解
(4)若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会使昆虫的数量在短时期内________。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增多
自动调节
(5)如表是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这种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难以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从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____捕食叶蝉能力最强。
拟水狼蛛
21.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省遵义市境内,林区山清水秀,物种丰富。夏季凉爽,冬季寒冷,降雨丰富,日照少,云雾多,冬季雪期一般三至四个月,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_________部分组成的。在生物部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______。
(2)如图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种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此食物网中这种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非生物
生产者
草→虫→山雀→蛇→鹰
鹰
(3)若山雀大量减少,短期内_________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该区域植被受到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虫
22.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含有的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表示的生物部分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______(填序号)过程实现的。
生产者
②
(2)若图二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一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a对应的生物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食虫鸟
d→b→a→c
自动调节能力
①取一样大小的4个花盆,分别装入同种、等量的土壤,并编号。
②将4棵同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带芽马铃薯块茎分别种入4个花盆中。
③再将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上表),观察记录马铃薯的生长状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花盆和2号花盆是一组________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1号花盆和3号花盆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本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_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3)请预测一段时间后,生长状况最佳的是______号花盆的马铃薯。
对照
光照
温度
温度和光照
1
(4)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
(5)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一条)
无性
增加每组带
芽马铃薯数量;增加高温实验组(或增加弱光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