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四章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四章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3 19: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四章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由于高山冰川融化加剧,青藏高原大约70%的湖泊正在扩张,湖泊面积从2.5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23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范围扩大 D.土地沙漠化
2.资料所述问题引起地理学家的紧张,主要是由于它可能会( )
A.改变地球圈层结构
B.影响水循环,危及水资源安全
C.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D.预示着全球的经济将出现衰退
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使得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变暖
C.工农业生产向海洋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4.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
①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有些环境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这类环境安全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有些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环境安全意味着( )
①自然环境处于良好状况 ②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③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良好 ④自然环境遭受破坏难以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现象中,能够产生环境安全问题的有( )
①生态移民 ②物种减少或绝灭 ③全球气候变化 ④新能源的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以下环境安全问题不会导致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A.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 B.土壤中重金属超标 C.危险化学品泄漏 D.核泄漏
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早期定位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中转基地。2017年4月浙江舟山自贸区确立舟山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构建具有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港口经济圈,成为全球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舟山群岛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是(  )
A.岸线资源丰富 B.淡水资源充足
C.环保工业发达 D.岛上植被茂密
9.舟山的定位从聚焦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转变,将(  )
A.提升产业层次 B.加剧能源紧张
C.减轻物流压力 D.改善海洋环境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面为“1986~ 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10.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11.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13.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读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是
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
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
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
D.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
15.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由轮船运输到缅甸再经管道输送到昆明的中缅油气通道
A.油源相对不足 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
C.运输连续性较差 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只成年象一天要吃掉30到60千克的食物,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与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寿命较长,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近几十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同时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形成“人象混居”的现象。下图示意近年来云南省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过程。
(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霾是在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不流动的情况下,空气中的大量微小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
材料二:某年1月,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大部分地区雾霾日数在3天以上,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等城市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重度污染持续时间达6天,其中,北京在1月中旬发布了霾橙色预警信号。
材料三:下图为1996—2012年北京市雾霾天气日数统计情况图。
(1)2004年之后北京雾霾日数变化整体上呈____趋势。
(2)分析北京市出现严重雾霾现象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是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同时也受到其他安全的影响和制约。下图为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甲处位于“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西端,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区之一,贫困人口较多。
(1)结合甲地生态屏障的功能,分析其破坏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危害。
(2)请你列举两条保护“南方丘陵山地带”的主要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世界石油需求下降,石油供应过剩,为世界各国增加石油战略储备提供了机遇。许多国家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措施。目前全球石油储备基地主要采用地面大型储油罐和地下油库两种形式。美国是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储备国之一,石油储备基地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下图),主要采用地下盐洞存储的方式。墨西哥湾沿岸有500多个盐质洞穴,采用简单的“水溶技术”,即用清水将盐溶解便可将盐洞加工成巨型圆柱状“地下储油罐”。下图是美国本土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分布图
(1)推测美国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原因。
(2)相比地面大型储油罐,说明墨西哥湾沿岸建立地下盐洞储备石油的好处。
(3)有人认为,我国可利用西南地区丰富的岩洞资源建立地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B
【分析】1.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湖泊、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川融水,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增多,湖泊的补给增多,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A正确。B、C、D选项与气候变暖无关,故选A。
2.全球变暖会加剧冰川融化,长远来看,会导致淡水资源减少,进而会危及水资源安全,B正确。资料所述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不会改变地球圈层结构;全球气候变暖会破坏生态系统,不会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与全球经济衰退没有必然的联系,A、C、D错误。故选B。
【点睛】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由于海拔过高,因此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一望无际的都是一些冰雪。现如今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青藏高原上面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青藏高原上面的冰川正在逐步的融化,最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而且这个问题还正在发展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或许只要几十年的时间,上面的冰川就会完全的融化。
3.C 4.B
【分析】本题以波罗的海为背景,考查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3.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是藻类过量繁殖导致的,而藻类过量繁殖实际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主要属于海洋中的有机物污染,全球变暖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但不是藻类大量繁殖并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排除A、B、D三项,C项符合题意。
4.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据此报排除③选B。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度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5.B 6.B 7.B
【解析】5.由材料可知,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故选B。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产主环境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减少或变绝灭,全球气候化等,②③正确;生态移民、新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安全,①④错误。B项正确。故选B。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有些环境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 环境污染事件所导致的。问题这类环境安全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有些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如农田土壤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长期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在瞬时或较短时间内大量非正常排放或泄漏剧毒或污染环境的物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恶性环境污染事故被称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发生突然、难以控制,防不胜防、来势凶猛,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破坏性大,对人民群众及生物生命安全危害极大。
8.A 9.A
【分析】此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8.岸线资源是指占用一定范围水域和陆域空间的国土资源,为沿岸各种经济活动提供场所、原料、能源、劳动力等。据材料得知,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可以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A对;舟山群岛岛屿面积小,储水条件差,淡水资源不足,B错;环保工业发达和岛上植被茂密不能成为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优势,C、D错;故选A。
9.石油战略产业经济效益更高,所以要比石油储备中转层次更高,这种转变有助于舟山群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A对;这种转变可以提高石油产量,缓解能源紧张,B错;物流压力与货物运输量有关,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会增加货物运输量,会增加物流压力,C错;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对石油进行深加工,可能会造成环境的破坏,D错;故选A。
10.D 11.B
【解析】10.新理念指的是低碳环保,从图中看2011年自行车出行占比开始上升,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开始下降,公共交通占比上升加快,说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排除ACD选项;从图中看市民出行方式变化指的是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占比上升,小汽车出行占比减少,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B正确。故选B。
12.B 13.C
【分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2.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
13.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点睛】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14.D 15.C
【分析】本题考查能源.
14.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能够加快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A错。油气进口主要是管道运输,与公路、铁路不能交汇,构成交通运输网,B错。可能破坏植被,降低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C错。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对。
15.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全部是管道运输,中缅油气通道是先经海运到缅甸港口,然后再经管道进口,所以运输的连续性较差,C对。油源充足,A错。需要经过海运,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B错。不能直达我国主要消费市场,D错。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6.(1)栖息地面积缩小,碎片化严重。
(2)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沟谷地带较开阔且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和水源;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
(3)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阻隔种群交流。
(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成立基金,使当地居民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分析】该题以云南亚洲象栖息地变化为背景考查人地协调发展,考查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
【详解】(1)比较图中2014年与1975年云南亚洲象的分布范围,从面积、分布情况等方面描述其变化。根据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到2014年分布范围减小并且出现碎片化,故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是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2)结合亚洲象的生活习性,从食物、水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30到60千克的食物,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可判断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有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也是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起的。毁林开荒破坏原始森林,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分割栖息地。根据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故生态孤岛的演变过程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有关,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
(4)根据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缩小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同时保护亚洲象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点睛】
17.(1)上升
(2)华北地区冬季气温低,采暖排放污染物量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冬季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加之城市高楼林立,扩散条件不利。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雾霾天气的变化和原因,考查读图能力、地理实践力。
(1)
读图可以看出,2004年之后,北京雾霾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2)
主要从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进行分析。北京冬季气温低,采暖等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地面降温快,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加之城市高楼林立,扩散条件不利,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因此容易产生严重雾霾现象。
18.(1)该地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森林破坏后将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淤积,水患威胁加剧。
(2)加强执法力度(或宣传教育),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发新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产业。
【分析】本题以我国生态安全战略为背景,涉及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像解读能力和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的素养。
(1)
甲地位于横断山区附近,生态屏障功能主要靠水土防护林来实现,其破坏后对长江中下游造成的危害主要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加剧水患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地势起伏较大,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森林被破坏后,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大量泥沙进入到长江之中,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淤积,使得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患威胁加剧。
(2)
保护措施主要从解决贫困问题、解决能源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坚强执法力度和宣传教育,充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避免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解决贫困问题,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解决能源问题,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推进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点睛】
19.(1)墨西哥湾石油资源丰富;海运便利;有良好的盐岩构造,储存条件优越。
(2)地下油库建造成本低;占用土地少,人口搬迁费用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小,安全性高。
(3)可行。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岩洞,适宜建地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地处内陆,国防安全性高。
不可行。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地壳活跃地带,多地震,对存储设施的安全威胁大;石油的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本土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分布图为材料,涉及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地下盐洞储备石油的优点及我国西南地区建立地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可行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分析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的原因可以从原料、加工及储存条件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墨西哥湾蕴藏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石油资源丰富;墨西哥湾沿海,海运便利,有利于石油的运输;材料中提到墨西哥湾沿岸有500多个盐质洞穴,采用简单的“水溶技术”,即用清水将盐溶解便可将盐洞加工成巨型圆柱状“地下储油罐”,说明该地区有良好的盐岩构造,储存条件优越。
(2)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有良好的盐岩构造,地下油库对钢材的需求小,建造成本低;建在地下,对地表土地资源占用少,有利于减少人口搬迁,降低搬迁费用;建在地下,隐蔽性好,同时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小,安全性高。
(3)
开放类试题理由充分合理即可。若答可行,理由可以从西南地区多地下岩洞和其安全性高等方面进行说明。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岩洞,建设成本低,适宜建地下油库;西南地区地处内陆,人口密度较小,且地形崎岖,占地少,国防安全性好;若答不可行,理由可以从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交通不便等方面进行说明。西南地区地处地壳活跃地带,多地震等地质灾害,对存储设施的安全威胁大,设施易被破坏;当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处内陆,石油的运输和加工设施薄弱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