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3 19: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近年来,我国轮胎报废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我国报废轮胎重量超过2000万吨。因国内外轮胎在制造工艺方面的差别,国产轮胎普遍偏重。大量的货车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长期超我超速,并且会使用一些价低质劣、非“三包”的轮胎,加速了轮胎报废。废旧轮胎是一种强抗热、抗机械、难降解的有机高分子弹性体,被称为“黑色污染”。目前废旧轮胎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放、焚烧、翻新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报废轮胎总量大的原因主要是( )
①制造工艺存在不足②汽车使用数量大③货物生产水平提升④道路监测不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现有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①增加行车安全隐患②降低轮胎生产质量标准③破坏城市道路④占用大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有毒物质形成一条70千米长的微红色污染带并向下游流去。事故造成约160千米范围内的大量鱼类死亡,约48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而不能饮用。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下图示意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国包括( )
A.德国、法国、比利时 B.荷兰、德国、法国
C.瑞士、法国、卢森堡 D.奥地利、瑞士
4.1986年的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
A.既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事件
B.造成污染物跨国传输,但不会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C.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冲突是唯一的应对方式
D.瑞士是责任国,应当负责整个莱茵河的污染处理工作
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 D.减轻环境污染
6.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当前,发达国家每年将数百万吨电子垃圾运往加纳首都附近的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区,该地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块湿地,居住着4万余人,他们大多由北部穷困地区迁徙而来,现以处理电子拉圾为生。部分垃圾最后通过焚烧处理,产生大量有毒烟尘。下图为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区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区接收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电子垃圾,主要是因该地( )
A.海陆交通便利 B.闲置土地较多 C.工业原料紧缺 D.环境标准较低
8.7月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当地焚烧垃圾烟尘的扩散方向主要是(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坚决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入境的大量“洋垃圾”( )
A.占用大量耕地堆放,提高土地利用率 B.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
C.进行回收加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 D.进行高价销售,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
10.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有效措施( )
①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
④加强国际协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1.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石油 B.粮食 C.危险废弃物 D.飞机配件
12.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是( )
A.农业 B.化学工业 C.采掘工业 D.冶金工业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影响d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1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景观水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科研人员采用玻璃箱模拟静止、轻度污染景观水体,研究不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藻细胞总数的影响(下图)。依据水体循环特征,分为水循环和泥循环两种方式。水循环的主要特征是底泥不悬浮、上覆水循环,如风生流、波浪、跌水等。泥循环的主要特征是底泥悬浮、上覆水与底泥混合循环,如机械驱动、水闸泄流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实验过程发现( )
A.不循环水体藻类数量持续不断增多 B.14天后泥循环水体藻类数量下降
C.水循环水体藻类数量前期高于泥循环 D.三种水体藻细胞数量总和持续增多
16.实验表明( )
A.实验初期,因水体运动从而破坏藻类的聚集状态
B.实验中期,因营养盐浓度升高导致水体藻类增加
C.实验后期,因水体浊度从而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
D.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治理采用水循环方式最佳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BC(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密切关系。下图示意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
(1)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2)为避免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请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 7 64 38 731 83748
蓄水量(万m ) 4114 3017 417 1858 265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丹麦位于欧洲西北部(下图),平均海拔约30m,20世纪70年代初期,丹麦的能源自给率不到2%,而且能源供应的90%依赖进口石油。受石油危机影响,在感受能源价格飞升的同时,丹麦开始重视能源独立、提高能效。丹麦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特别是在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自1980年开始,丹麦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丹麦能源自给率达到了156%,丹麦的风电发电量占到其总电力消费的42%左右,并计划在2020年达到50%。丹麦可以被视为海上风电的“硅谷”,1991年丹麦在海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风电场,世界60%以上的风机制造厂都在使用丹麦技术。丹麦历届政府对风电都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风电设备安装、风电生产提供财政补贴;强制风电上电网与电力公司购买;积极地为投资者创造机会,扩大在北欧的电网连接,让风电企业电有地可卖。丹麦有46家研究机构,8所大学,6个科技园区,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丹麦有近3万人直接从事风电工作。2011年,丹麦政府提出,到2050年彻底告别化石能源,能源需求100%由清洁能源提供。
(1)与水能、太阳能相比,分析丹麦选择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2)分析丹麦成为海上风电的“硅谷”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丹麦能源结构转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有哪些?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根廷的锂矿探明储量约650万吨,约占拉美地区的41%,锂矿集中分布在普纳高原区的盐湖和盐沼中,锂矿内一般伴有钾、硼等资源,含镁量少。普纳高原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380mm。目前阿根廷盐湖周边的土著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锂矿资源仅有一小部分被勘探、开采。锂矿开采生产需要淡水。
材料二锂和铀是目前能够作为能源利用的两种金属,可通过热核反应产生巨大能量。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好的储能装置,和其他电池相比,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无污染,被大量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材料三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图和普纳高原盐湖分布情况。
(1)从资源条件角度,分析阿根廷锂资源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
(2)说明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的原因。
(3)分析如果阿根廷对锂资源大规模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1.近年来我国汽车使用量大增,使轮胎报废数量增加,②对;制造工艺的差别,使国产轮胎偏重。增加了报废的总量,①对;近年来公路运输的货物运输总量增加比重下降,相比铁路、水运竞争力下降,货物生产水平下降,③不对;道路监测系统可以遏制超载,保护道路,属于措施不是原因,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轮胎翻新其加工处理虽然简单,但市场需求度不高且适用于轮胎磨损程度较小,否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增加行车安全隐患,①正确;翻新轮胎仍然为符合某种标准的安全轮胎,但不属于标准降低,②错误;填埋、焚烧、翻新对城市道路的影响较小。③,错误;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耕地,④对。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处理废轮胎的回收利用可行性方法主要有四种:原型改制利用、废轮胎翻新、生产再生胶和胶粉以及热裂解炼油。
3.B 4.A
【解析】3.读图可知,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主要受影响的国家是莱茵河干流流经的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其中瑞士是责任国,法国、德国和荷兰是受害国,B对;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不在污染的河段流经区域,A、C、D错。故选B。
4.据材料可知,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既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事件,A正确;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经莱茵河跨国传输,严重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B错误;污染物跨国传输将环境安全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可能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有环境安全冲突和环境安全合作两种,C错误;一旦发生跨境污染事件,各国都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非只由责任国处理污染,D错误。故选A。
【点睛】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主要特点有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5.A 6.D
【解析】5.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对;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就业机会不多,B错;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故选A。
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而不是产品利用前、利用中、运输中的污染,D对,A、B、C错。故选D。
【点睛】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7.D 8.C
【解析】7.依据材料信息,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区,原本是潟湖衍生的一块湿地,故该地闲置土地不多、海陆交通不便,AB错误;加纳处理电子垃圾的技术水平低,主要是以焚烧的方式,从中获取的工业原料有限,C错误;加纳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接收了大量发达国家的电子垃圾,D正确。故本题选D。
8.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北部的几内亚湾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受其影响,当地焚烧垃圾烟尘应向东北方向扩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电子垃圾的危害:电子废弃物被填埋,其中的重金属渗入土壤,进入河流和地下水,将会造成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的居民及其它的生物造成损伤;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9.B 10.A
【解析】9.入境的大量“洋垃圾”占用大量耕地堆放,会降低土地利用率,A错误;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等,B正确;部分“洋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但与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无关,C错误;“洋垃圾”处理复杂,不能进行高价销售,也不能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D错误。故选B。
10.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①符合题意;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拒绝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②符合题意;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使得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的成本提高,有效限制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③符合题意;如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则会促进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不利于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垃圾危害:(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2)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4)侵占大量土地。(5)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
11.C 12.B
【解析】11.据图可知,转移物的移出国是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移入国则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是有些发达国家把废弃物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转移的大都是难以处理的或处理代价很大的危险废弃物,C正确;石油、粮食、飞机配件与题目不符,ABD错误。故选C。
12.该转移物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因会对本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才将污染物越境转移,因此最主要来源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化学工业,B符合题意;农业不会对本国造成严重污染,A不符合题意;采掘业和冶金工业都不是危险废弃物的最主要来源,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欠发达。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把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发展中国家,以实现污染嫁接。
13.D 14.D
【分析】1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和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渐下降,技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图中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d曲线上升,反映其影响程度迅速加大,其主导因素为技术,故D项正确。b表示土地,土地的影响逐渐减弱,到工业文明时期趋于稳定,A项错误。a表示劳动力,影响先增加,后减小,B项错误。c表示资本,资本的影响主要在工业文明时期出现,C项错误。 故选D。
14.工业文明时期,工业布局要进行区位选择,由于工业生产一般不从土地直接获取产品,因此工业生产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类型要求较少,但对土地的区位条件(如交通,与原料、市场的距离等)要求高,因此A、B、C项错误, 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的,而且影响力迅速提高的是技术。土地对农业文明的影响大,对工业的影响主要是工业区布局占地,区位选择是土地对工业最明显的影响。
15.B 16.C
【解析】15.读图,实验结果发现,不循环水体藻类在初期减少,中期持续加大,后期增加较慢,A错误;14天后泥循环水体藻类数量下降,B正确;水循环水体藻类数量前期低于泥循环,35天后水循环水体藻类数量高于泥循环,C错误;三种水体藻细胞数量总和在14天前持续增多,14天到21天时减少,28天后增加,D错误;故选B。
16.实验表明,实验初期,不循环和泥循环、水循环水体中的藻细胞总数一样,都比较少,不是因为水体运动从而破坏藻类的聚集状态,是因为悬浮物少,营养盐类少所致,A错误;实验中期(21到28天)时,泥循环水体中藻类减少,水循环水体中21天时藻类最少,B错误;实验后期(35天后)泥循环水体中藻类最少,原因是水体浊度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致使藻类死亡,C正确;通过实验可知,泥循环方式水体中藻细胞总数最少,因此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治理采用泥循环方式最佳,D错误。故选C。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17.(1)BC浓度上升,降低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冰雪融水将地表的BC带入湖泊;纳木错水质变差。
(2)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分析】本题以慕士塔格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措湖芯三个监测点BC浓度变化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污染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BC是黑碳,是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如果BC浓度上升,会导致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冰川和积雪消融量增加,会使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BC会随冰雪融水进入湖泊,导致纳木错水质变差。
(2)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方面提出建议。根据材料可知,BC污染物随西风和季风输入到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从源头防范,督促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目前我国科考队已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跨境传输,因此中国需要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针对已经污染的现实,中国应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18.(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
【分析】本大题以清水河水系分布图及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区域水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特征、水体的相互补给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从图示材料信息可知,西海固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匮乏;结合清水河水系分布图可知,清水河水系南密北稀,根据400mm等降水线走向和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规律,西海固地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说明降水时间分配不均,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清水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不能直接引用,水质差。
(2)据材料经纬度及图中400mm等降水量线分析,西海固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因此在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活动,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地表水缺乏,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等。
(3)据材料分析,西海固地区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建设水窖蓄积雨水,因此夏季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补给;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因此冬季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积雪融水和开凿河冰。
19.(1)河流较短、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纬度较高,阴天多,太阳能资源匮乏。濒临海洋,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风能资源丰富。
(2)高校研发机构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风电产业集聚。
(3)改善能源结构,使能源结构多元化;立足本地资源,提高自给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分析】本大题以丹麦能源特点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力发电的区位因素、优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由图文信息可知,丹麦地处欧洲西北部濒临海洋,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国土面积小,河流较短、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纬度较高,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阴天多,太阳能资源匮乏。
(2)由材料信息可知,丹麦有46家研究机构,8所大学,6个科技园区,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完善,说明世界60%以上的风机制造厂都在使用丹麦技术,所以丹麦发展风电高校研发机构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丹麦历届政府对风电都给予大力支持,说明丹麦发展风电有政府政策支持,风电产业集聚。
(3)由材料信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丹麦的能源自给率不到2%,而且能源供应的90%依赖进口石油。受石油危机影响,在感受能源价格飞升的同时,丹麦开始重视能源独立、提高能效。丹麦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特别是在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可知,改善能源结构,使能源结构多元化;又据材料信息“自1980年开始,丹麦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丹麦立足本地资源,提高自给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点睛】
20.(1)锂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易开采;镁含量低,质量优;伴生资源多,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开采方便;太阳辐射强,湖水蒸发强。
(2)锂可作为未来核能发电的原料;解决目前机动车用油危机和尾气污染,需要发展高效的储能装置;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
(3)提卤过程淡水消耗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尾矿、矿渣堆放等会破坏草场,污染土壤;破坏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
【分析】本题以阿根廷锂矿、南美洲局部图以及普钠高原盐湖分布情况为材料,涉及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锂资源优势以及大规模开发会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可根据普纳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阿根廷锂矿资源的特点,梳理其主要开发优势。根据材料信息“年降水量380mm”可知,盐湖地区的气候干旱少雨,晴天多,利于开采活动的进行;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湖水蒸发强度大,有利于锂资源开发;根据材料信息“锂矿集中分布在普纳高原区的盐湖和盐沼中”、“阿根廷的锂矿探明储量约650万吨”可知,阿根廷的锂矿资源集中分布,质量优,储量巨大;根据材料信息“锂矿内一般伴有钾、硼等资源”可知,伴生矿的综合价值较大。
(2)根据材料信息“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好的储能装置”可知,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根据材料信息“锂和铀是目前能够作为能源利用的两种金属,可通过热核反应产生巨大能量。”可知,锂可作为未来核能发电的原料;根据材料信息“被大量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可知,21世纪,新能源汽车的利用日益增多,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解决目前机动车用油危机和尾气污染,需要发展高效的储能装置。
(3)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矿产开发过程分析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根据材料信息“锂矿开采生产需要淡水”可知,锂资源开发过程耗费大量淡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不合理的排放会引起水污染;开采提炼过程中会产生矿渣、尾矿等,不合理的处置会导致土壤污染、草场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锂资源开发利用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