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3 19: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空气的对流扩散会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读某市冬、夏季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冬季相比,该市夏季二氧化碳浓度峰值出现较早的原因是( )
A.无需燃煤取暖 B.植物生长茂盛
C.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对流较强
2.为明显降低碳排放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增加碳汇建设 B.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
C.倡导绿色生活 D.控制重工业生产规模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下图为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相关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黑龙江省冻土初日、终日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荒地 B.全球气候变暖 C.大量焚烧秸秆 D.地热资源丰富
4.据图判断,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B.高山雪线高度下降
C.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D.动物整体上向山麓迁移
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虽然中国不是首个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但却是全球所有的减排目标中最令人振奋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 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6.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现代相比,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点是( )
A.暖湿 B.冷湿 C.冷干 D.暖干
8.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
A.海平面上升 B.冰川范围扩大
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 D.许多生物向高纬度迁移
19世纪以来,全球气候虽然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整体上波动升高
B.1990年的气温高于1940年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1900~2000年,气温的升高幅度逐渐增大
10.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部分地区高山冰川出现退缩现象
C.全球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量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有利于增强体质
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研究区域碳储存最大的年份为( )
A.1990年 B.2010年 C.2015年 D.2018年
12.调查发现,草地是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主要得益于其( )
A.固碳效应最强 B.面积大 C.土壤含水量高 D.高差大
13.导致1985~2018年该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 B.固碳存储效率降低
C.不断转化为耕地、湿地 D.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碳背景下工业副产气制氢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14.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项原则(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共享性原则
15.氢气作为能源的优势不正确的是( )
A.清洁 B.无污染 C.无二氧化碳排放 D.可再生
16.双碳背景下工业副气制氢技术发展前景广阔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成本低 B.市场广 C.无二氧化碳排放 D.政策支持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的水平高出约1.2摄氏度。2019年和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并可能持续到2021年。
材料二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下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
(2)简要说明我国CO 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谈谈我国控制CO 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奥卡碳捕集工厂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近郊某地热发电站附近,由瑞士空气技术公司和冰岛碳封存技术公司合作建立,其工作机制是通过12台风扇“捕捉”大气中的CO2,加热到80-100℃提纯,与水混合(1吨CO2约需27吨水)后用泵送入地下约1000米的洞穴深处,使之与地下多孔岩石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永久储存在地下。下图示意奥卡地理位置。
(1)判断固碳前奥卡地下洞穴深处的岩石类型并指出依据。
(2)分析冰岛建设奥卡碳捕集工厂的有利区位条件。
(3)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两个从空气中“捕捉”到的碳可能的利用方式。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扎日南木错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错勤县境内,属藏北内陆湖区,流域内冰川广布。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开阔,西岸和北岸有河流汇入。下图示意2002年、2005年和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
材料二 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示意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降水量变化。
(1)说明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
(3)结合材料推测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1.夏季无需燃煤取暖使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植物生长茂盛使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较多,两者均可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但与峰值出现的早晚无关,AB错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夜间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夏季与冬季相比,白昼时间长,日出时间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时间较早,使夏季二氧化碳浓度峰值出现较早,C正确;午后空气对流较强,而不是7时左右,且空气对流应使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而不是出现浓度峰值,D错误。故选C。
2.碳汇建设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不能降低碳排放量,A错误;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可以减少碳排放量,B正确;碳排放主要是由工业活动产生的,人类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少,故倡导绿色生活对明显降低碳排放量作用不大,C错误;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控制重工业生产规模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害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提高对全球变暖的适应能力等。具体措施有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消费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等。
3.B 4.C
【解析】3.由图可知,1961-2016年,总体上黑龙江省冻土初日时间延迟,冻土终日时间提前,说明季节性冻土年内存续时间总体上越来越短,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即全球气候变暖,而过度开垦荒地、大量焚烧秸秆、地热资源丰富都不是主要原因。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黑龙江省冻土初日、终日变化趋势说明全球增温趋势明显,寒带温度上升,温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A错误;高山冰雪融化加速,雪线高度上升,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表温度上升,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动物应不断向山峰方向迁移,D错误。故选C。
【点睛】冻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之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样性受损、极端天气、灾害事件频发等。
5.C 6.D
【解析】5.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如巴西、韩国,碳排放总量并非最高,A错;印度、巴西均为人口大国,碳排放量总量不高,人均排放量更是很低,B错;发达国家排放量较高,且人口较少,人均碳排放量较大,C对;中国、美国发展历史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国家能力不同,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D错。故选C。
6.植树造林是增加碳吸收的措施,不是减排措施,①错;减缓工业化会使发展停滞,而发展和经济是进行生态建设节能减排的条件,不能因噎废食,②错;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能有效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碳排放,③④对,D对,A、B、C错。故选D。
【点睛】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并不会一开始就对气候变化形成挑战。在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极低,没有能够提高生产力的机器设备,因此不涉及过多能源消耗。然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气化的应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加大了对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进而导致了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进入新世纪,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然而由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增强,各国均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世界碳排放的增速有所放缓。
7.D 8.B
【解析】7.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为中生代。读图可知,与现代相比,中生代气温偏高,温暖;降水偏少,干旱,故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暖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读图可知,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气温下降,气候变冷,干湿变化不明显。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冰川范围扩大,A错误,B正确;全球平均气温较低,许多生物向低纬度迁移,C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9.D 10.B
【解析】9.读图可知,图示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整体上波动升高,A正确;1990年的气温高于1940年的气温,B正确;全球变暖与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有关,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C正确,1900~2000年,气温的升高幅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不是逐渐增大的,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10.气温升高对森林树种大量增加没有影响,A错误;气温升高,加剧冰雪融化,部分地区高山冰川出现退缩现象,B正确;全球变暖,干湿状况发生变化,有的地方农作物减产,有的会增产,C错误;气候变暖会使人们的新陈代谢变快,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变暖本身就是气候资源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要素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有的地区会趋向干旱,而有的地区则会趋向湿润。
11.C 12.B 13.A
【解析】11.由图可知,累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数据,计算出2015年为碳储存最大的年份,C正确,ABD 错误。故选C。
12.研究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大使其成为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B正确;林地碳储存能力强、固碳效应强,A错误;区域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C错误;高差大小对碳储存无关,D错误。故选B。
13.由图可知,1985~2018年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呈降低趋势,这主要与该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使得裸地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导致裸地面积减少,A正确,CD错误;同一种土地类型,固碳存储效率一样,B错误。故选A。
【点睛】碳储存通常是指把气态的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分离,通过生态学过程把碳固定下来,这过程又主要是指植物把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另外现在另有一个含义,就是指通过碳剥离技术,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注入到与大气隔绝的地底存放。
14.C 15.D 16.A
【解析】14.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体现我国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系,A不符合;持续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力”的关系,双碳目标没有体现资源利用,B错;共同性原则:涉及跨国界的环境问题解决中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或“协议”。碳排放是全球性问题,也是全球共同责任,我国双碳目标体现我国承担大国责任,体现了共同性原则,C对;共享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D错。故答案选择C。
15.氢气燃烧产物为水,燃烧不会释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清洁无污染,故ABC三项均为优势;氢气是可再生能源,但氢气的可再生一般需要大量能源,工业上一般从天然气或水煤气制氢气,而不采用高耗能的电解水的方法。故目前阶段可再生不是氢气作为能源的优势,D说法错误。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答案选择D。
16.从图中可知,工业副气制氢技术,主要利用工业产出的废气,原料成本明显低,A对;副产制氢受制于技术和产业类型,市场相对传统制氢并没有明显优势,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副产制氢产生二氧化碳较少,但依然由产生,C错;副产制氢成本低,是双碳背景下一个合理发展方向,更多为自发性经济行为,且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明显政策支持,D错。故答案选择A。
【点睛】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
17.(1) 毁林燃烧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淹没沿海低地
(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
(3)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分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为背景,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温室气体含量增多主要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b不仅使温室气体增加,还释放热量,所以a是毁林;b是燃烧矿物燃料;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c和海水膨胀,从而使海平面上升,故c是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淹没沿海低地,故d是淹没沿海低地。
(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多能源需求和消耗量大;我国使用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比较大,CO 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3)控制CO 排放量要减少我国化石燃料的燃烧,应该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采用高效率或节电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其次控制CO 排放量,要减少排放,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回收温室气体,最后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提高节能意识。
18.(1)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多气孔构造;该地地热丰富,岩浆活动活跃;多火山,喷出型岩浆岩广布。
(2)气候湿润,降水量充足,水资源丰富;地处板块交界线附近,地热能源充足;玄武岩广布,多气孔构造,利于储存CO2;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关注度高,相关研究起步早,技术先进,人才充足;利于环境保护,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靠近首都,基础设施完善。
(3)制造碳酸饮料;制造化肥;制造塑料;用于温室蔬菜培植;制造合成燃料;制造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分析】本题以奥卡碳捕集工厂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岩石类型、工业区位、工业方式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地下洞穴深处岩石多孔,为岩浆喷出形成的玄武岩。依据是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多火山活动,玄武岩广布等。
(2)冰岛纬度虽高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 ;地处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能资源丰富;地下多玄武岩洞穴,气孔构造利于储存二氧化碳;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关注度高,相关研究起步早;由瑞士空气技术公司和冰岛碳封存技术公司合作建立,技术先进,人才充足;人工“固碳”,利于减缓全球变暖,保护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厂址位于首都附近,基础设施完善等。
(3)从空气中“捕捉”到的碳可以通过化工方法制造合成燃料、制造化肥;用生态方法提升富碳农业;用于制造碳酸饮料;用于温室大棚中进行蔬菜培植;用于制造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19.(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图判读、影响土壤有有机碳含量的因素、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地内相对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均比较水分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
(2)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物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从数量来看,当地应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从质量来看,应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使得森林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点睛】
20.(1)湖泊水域面积呈整体增大趋势,湖泊西面和北面面积增大尤为突出。
(2)主导因素为气温。气温升高导致湖泊周围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融水汇入西面和北面的河流,最终汇入湖泊,导致湖泊水量增加,面积增加。
(3)未来扎日南木错面积可能会先增加后减少。理由是扎日南木错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高山冰川融水。随着气温继续升高,冰川持续融化,汇入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持续增加。随后因冰川体积大量缩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加之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最终湖泊面积缩小。
【分析】本题以扎日南木错湖岸线变化及流域内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湖水补给、气候变化对湖泊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常年稳定湖水位与湖岸毗邻地带称为湖岸线。结合图例,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中湖岸线所包围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湖泊水域面积呈整体增大趋势。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定,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北侧和西侧湖岸线距离较远,说明湖泊西面和北面面积增大且最为明显。
(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2002—2017年期间流域内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读图可知,扎日南木错面积增大;湖泊面积应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结合该湖的地理位置可判断,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气温增加,融冰量增大,补给水源增多,湖泊面积增大,故扎日南木错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
(3)由前两小题可知,该湖的冰川融水为扎日南木错的主要补给水源。由材料二可知,当地气温呈增加的趋势。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汇入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持续增加,湖泊面积增大;但从长远来看,气温持续升高后,随着冰川体积大量消融,可供消融的冰川将不断减少,因此湖泊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湖泊面积应缩小。故最终湖泊面积缩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