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 B.科普教育 C.休闲旅游 D.净化空气
2.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价值高 C.森林面积大 D.纬度跨度大
丹江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下图为2003——2018年丹江口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丹江口市下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属于调节服务功能的是(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废物处理 C.土壤形成与保护 D.提供美学景观
4.丹江口市水源涵养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B.局地气候的不断改善
C.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 D.水库蓄水量逐年增加
下图中W岛西部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区之一,该温带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温带雨林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人口稀疏 B.土壤肥沃 C.热量充足 D.降水充沛
6.就支撑服务而言,W岛温带雨林相对于热带雨林( )
A.光合作用强 B.生物多样性多 C.水循环强度大 D.土壤淋溶弱
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完成下面小题。
7.沙湖景区15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 B.防治景区沙漠化
C.美化景区环境 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
8.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 )
A.增加土壤肥力 B.杜绝废弃物排放 C.减轻大气污染 D.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材料,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
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
10.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某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 )
A.防风固沙 B.提供动物栖息地
C.调蓄洪水 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
12.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来此旅游,体现了湿地的( )
A.支撑服务 B.调节服务
C.供给服务 D.文化服务
二、单选题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读某时段我国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生态退耕指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3.影响建设用地用途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地的( )
A.数量 B.肥力
C.区位 D.潜力
14.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强地表水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汤逊湖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是武汉市的备用水源地。汤逊湖水系属于典型的平原区浅水湖泊。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使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武汉市提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引江济湖和湖湖连贯,将“死水”变“活水”,恢复汤逊湖湖泊群的水生态环境。下图为汤逊湖水系连通工程示意图。
(1)简述汤逊湖为武汉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
(2)分析汤逊湖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河流 森林覆盖率 大中型水库(个) 十万亩以上灌区(个)
赣江 63.6% 107 20
信江 54.3% 35 10
抚河 53.0% 18 2
饶河 67.8% 17 1
修河 64.4% 7 3
材料三: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0.读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图甲)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列举两项中国古代破坏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农业生产活动。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1.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服务,C错误。所以选D。
2.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海洋影响较强,降水较多,森林面积广阔,能够提供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较高,C正确;土壤肥力、科研价值对于海南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影响较小,AB错误;海南岛纬度跨度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
3.B 4.C
【解析】3.在丹江口市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中,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形成与保护属于支撑服务功能,AC错误;废物处理属于调节服务功能,B正确;提供美学景观属于文化服务功能,D错误。所以选B。
4.丹江口市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不是城镇化水平提高造成的,A错误;局地气候改善属于气候调节服务功能,B错误;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会增强山区涵养水源的能力,C正确;南水北调水库蓄水会使水量增加,但不会不断增加,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生态服务价值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
5.D 6.D
【解析】5.人口稀疏与雨林形成关系不大,A错误;据图可知,该温带雨林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盛行西风,W岛西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适宜森林植被生长,但降水多会导致淋溶作用强,土壤不肥沃,B错误,D正确;该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突出,C错误。故选D。
6.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的温带雨林所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植物光合作用弱,A错误;温带雨林缺少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树种较为简单,生物多样性较热带雨林少,B错误;温带雨林降水比热带雨林少,水循环强度较热带雨林小,C错误;因降水比热带雨林少,温带雨林土壤淋溶较热带雨林弱,D正确。故选D。
【点睛】支撑服务的作用: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7.C 8.C
【分析】7.由材料可知,该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由此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而并非为了增加经济收入,A错误,C正确;芦苇属于湿地植被,具有净化空气、改善景区气候的作用,但不是景区芦苇的主要作用,D错误;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沙漠化现象,B错误。所以选C。
8.该区域摒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对芦苇进行收割,可以使芦苇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火烧芦苇带来大量烟尘,从而减轻大气环境污染,C正确;收割芦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A错误;不会杜绝废弃物的排放,B错误;将芦苇收割对来年芦苇的生长没有太大影响,D错误。所以选C。
【点睛】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9.D 10.C
【分析】9.由材料“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D项正确。故选D。
10.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由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感湖地区为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重要条件,③正确;大部分鸟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因此该地区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故选C。
【点睛】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
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11.B 12.D
【分析】11.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图中的湿地景观的支撑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B项正确。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与防风固沙和增加海洋渔业资源无关,AD项错误。湿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蓄洪水,但图中的景观作为湿地公园,主要功能并不在于调蓄洪水,C项错误。故选B。
12.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来此旅游,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也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体现了湿地的文化服务,D项正确。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体现在为动物提供栖息地,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A项错误。该处湿地供人们闲暇时间旅游,供给服务是指自然环境提供自然资源,该湿地并不能体现湿地的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BC项错误。故选D。
【点睛】调节服务: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涵养水源;供给服务:提供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支撑服务:作为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增加土壤肥力等;文化服务:提供美丽的风景、也供人类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
13.C 14.D
【分析】13.土地的数量、肥力、潜力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而影响建设用地用途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区位,如靠近人口密集区适宜建设商业中心,C项正确。城市的建设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用途和区位,与土地的数量和肥力无关,AB项错误。而土地的潜力是受到其肥力、耕作技术水平的综合影响,D项错误。故选C。
14.生态退耕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③正确;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水下渗增多,植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增加,②错误,④正确。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土地生产潜力,亦称土地生产力,是指在现有耕作技术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措施下土地的最大生产能力。
15.B 16.C 17.C
【分析】15.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生存环境恶化及其无法进入河流淡水区产卵,①④属于其减少的原因;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不是湟鱼数量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有利于湟鱼洄游,③错误。综上,故选B。
16.拆除水坝会影响经济发展且不符合实际情况,①错误;修建过鱼通道,有利于湟鱼洄游,②正确;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会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封湖育鱼,禁止捕捞湟鱼,可以使湟鱼得到保护,资源量得到恢复,④正确。综上,故选C。
17.上游地区过度用水与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供水,①错误;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流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水库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等,②正确;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③错误;工农业的发展导致流域水体污染,④正确。综上,故选C。
【点睛】本题要密切结合图文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明确青海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工农业发展,认真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18.(1)调节服务:调蓄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供给服务:提供城市用水。文化服务:作为旅游地。
(2)城市发展,用地面积增加,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水系割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位于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水产养殖业发展,湖泊营养物质过剩。
【分析】本大题以汤逊湖的水生态环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水污染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类型。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出,而湖泊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储存过量的降水,调节径流,调蓄洪水,减缓城市内涝;湖泊对气候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受湖泊影响,湖泊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湖泊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因而湖泊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综上所述,汤逊湖为武汉提供调节服务功能。汤逊湖可以为武汉提供淡水,可以发展水产养殖,具有供给服务功能。湖泊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体现支撑服务功能。汤逊湖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地方;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对径流及气候的调节作用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文化服务功能。
(2)汤逊湖水污染严重应从污染物的排放量大、自净能力差两个方面考虑。分析图形信息可知,汤逊湖位于城区,结合材料“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使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可知,作为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湖泊周边区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过多,造成水污染;水产养殖业造成湖泊营养物质过剩,加重水污染。通过引江济湖和湖湖连贯,将“死水”变“活水”,说明在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前,由于城市发展,用地面积增加,围湖造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水系割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因而汤逊湖水污染严重。
19.(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分析】本大题以鄱阳湖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1)
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作答。根据常识性原理总结出湖泊蓄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水库建设、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人工无序采沙等)等进行合理分析。自然原因方面,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人为原因方面:随着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流域的河流上,水利设施的大量增建,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此外,人工采沙,不加节制,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外泄速度。
(2)
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本内涵,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湖泊萎缩的不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是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的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点睛】
20.(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分析】本题以读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图甲)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图乙)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考查学生对图形信息解读和提取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图示信息的提醒,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从图乙中可判断此时人类不断开发自然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大量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对环境带来了影响,使人地关系不协调,所以应出现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
(2)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就是滥垦。滥垦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口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人口增加,为获得更多耕地资源,人们围湖造田,破坏湿地。
(3)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地关系不断发生了变化,进而可以得到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