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4张PPT)
专题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点击考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翻译文中句子。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4.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方法归纳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基于这种情况,从平时的学习体会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指导性强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会读。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练的故事,看到一篇记叙性文言文,应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基本情节等,从而达到初步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如果是游记,就可以通过快速把握游览地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等实现整体感知。议论性文言文则要关注表明作者观点、证明观点的句子等。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对人物的描写,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阅读时应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关注人物神态的变化,注意人物动作的指向等细节,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例如,短文《偷画》:
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奈,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仔细品读这则短文,从文中的“大笑”“嗤”“挥叱”“竟不取视”等词,就可以发现主人是一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结合故事的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2.会猜。
所谓猜,就是根据字形揣摩词义。
(1)利用字形特点,猜测词义。
弄懂形声字的形旁对我们结合句意推断该字的意义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例如:①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吕蒙传》)“恚”带有“心”,想去惩罚他,应是心里“很生气”。②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明史》)“馔”带有“ ”,可猜其义与食物有关。
(2)利用组词的方法,猜测词义。
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其意义。例如: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郑人逃暑》)流(流动),影(影子),移(移动),徙(迁徙),从(跟从),阴(阴影)。先组词,再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猜出句子的含义。
3.能通。
所谓通,就是疏通文本。
词的含义理解了,并不代表就能顺畅地疏通文意了,还要进行句子的疏通。只要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句意的疏通问题将迎刃而解。
(1)首先,我们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
判断句:句中有表示判断的词,常见句式有“……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如“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如“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如“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如“不”“未”“非”“无”“否”等。
其他还有“乃”“为”“悉”等判断词。
(2)其次,学会调整倒装的成分。对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学会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3)再次,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分的习惯。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要联系上下文,补充上恰当的内容,使句子意思完整。
4.能移。
所谓移,就是迁移的意思。
迁移就是“学以致用”,阅读课外文言文,理解词语、疏通全文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过的知识,万不可望文生义。例如“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其中,“过”不能以现在的意思来妄加推测成“路过、经过”,在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中我们已经学过,“过”是“拜访”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大相径庭。所以,学习文言文,要学会迁移,就是要善于联系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而且要有文言意识,疏通文义不能只考虑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例题精析
例 (2022·天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①平章:官职名。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遇人有遗.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四顾.壁立 顾.野有麦场
C.其.人已去 其.真无马邪
D.乃.荐入御史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遗:动词,遗失/动词,留给,给予。B.顾:动词,看/动词,看。C.其:代词,那/助词,加强诘问语气。D.乃:连词,于是,就/动词,是。故选B。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遗:动词,遗失/动词,留给,给予。B.
顾:动词,看/动词,看。C.其:代词,那/助词,加强诘问语气。D.乃:连词,于
是,就/动词,是。故选B。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B.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C.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D.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断句。语句“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的意思是:(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只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懈怠。因此正确的断句是: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故选D。
答案:D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C.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轻车简从去陕西任行台中丞。
D.选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张养浩清廉爱民、疾恶如仇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根据“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的意思“(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乡亲邻里中的困难户,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可知C项中所说的“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有误。故选C。
答案:C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去(离开)、犹(尚且,还)”是重点词语。
答案:(1)(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2)句中的“子(你)、安(怎么)”是重点词语。
答案:(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点睛: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除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不一致的文言句子,不能照原句的语序翻译,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的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谥号、庙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保留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年幼的时候就懂得德行道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不小心把钱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丢钱的人已走远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送还给了那人。(张养浩)年纪只有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于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到了夜晚就把门户紧紧关闭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就推荐(张养浩)担任东平(今属山东)的学正。
(之后,张养浩)到京师游学,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平章不忽木,(不忽木)感到非常惊奇,于是推荐(张养浩)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忽然)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他看到张养浩的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慨然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啊!”
等到担任堂邑(今属山东)县尹,(张养浩)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说:“他们都是安分守己的百姓,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依法处分过他们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走自新之路的做法啊!” 强盗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相互劝诫说:“不能辜负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不敢追究过问。张养浩到这里以后,按照国法严厉地惩处了他们,百姓们十分高兴。(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天历二年,关中(今属陕西)大旱,饥饿的百姓互相残食,(朝廷)特授张养浩陕西行台中丞的官职。(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乡亲邻里中的困难户,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只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懈怠。最终(他)得病不起,去世的时候只有六十岁。关中的百姓(听到张养浩去世的消息,)悲哀痛哭,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
真题精选
(一)(202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关联教材]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1)此:这样。
非直.衔杯酒而已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直: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 (2)直:只是。
这样。
只是。
俯.眉.暂仕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俯眉:低下头。 (3)俯眉: 委屈自己。
委屈自己。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A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②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②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二)(2022·湘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范蠡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②……于是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②陶:地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乃.归相印 乃: 于是,就。
(2)间.行以去 间: 私下,偷偷地。
于是,就。
私下,偷偷地。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居 家 则 致 千 金 居 官 则 至 卿 相 此 布 衣 之 极 也。
答案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范蠡乘船到齐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B.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范蠡父子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C.范蠡辞相的原因是他认为位高权重、久负盛名是不祥之兆。
D.从“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可以看出范蠡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
B
(三)(2022·常德)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何晏七岁,明惠①若神, 魏武 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明惠:聪明。“惠”同“慧”。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2.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A )
A.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
B.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
C.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
D.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
魏武
A
(四)(2022·凉山州)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④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
B.寡君欲.亲以为戮 欲:欲望。
C.欲速至.齐 至:到。
D.其所唱适宜走. 走:奔跑。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如果管仲为齐国效命,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给齐国。
3.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管仲给车夫唱歌,唱的歌曲不仅适合奔跑,还能让车夫不易疲倦,能更快到达齐国。
B
如果管仲为齐国效命,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给齐国。
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管仲给车夫唱歌,唱的歌曲不仅适合奔跑,还能让车夫不易疲倦,能更快到达齐国。
(五)(2022·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汝可归.告汝主 归: 返回。
(2)有赀郎昏夜叩.门 叩: 敲。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3.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返回。
敲。
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
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赀郎夜晚的拜访,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
(六)(2022·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积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乙]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⑤。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⑥》)
[注]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③费解:不好理解。④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过目,观看。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使人知道。麟儿:郑板桥之子。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苟.堪励志勤读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B.无裨.实益 必能裨.补缺漏(《出师表》)
C.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D.若.能分门别类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2)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看这些东西,非但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D
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看这些东西,非但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3.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①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②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③看书要从头至尾逐句去看;④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纸摘录出来,及时求教。(任举三点即可)
4.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示例:我从中感受到了郑板桥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①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②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③看书要从头至尾逐句去看;④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纸摘录出来,及时求教。(任举三点即可)
示例:我从中感受到了郑板桥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七)(2022·随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墨池记
[北宋]曾巩①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②之墨池者荀伯子③《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④,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⑤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⑥,而又尝自休⑦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⑧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②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③荀伯子:南朝宋人。④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⑤极:至,达。⑥徜徉肆恣:尽情游览。⑦休:停留。⑧章:同“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羲之之书晚乃善.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B.此为其.故迹 其.真无马邪(《马说》)
C.书.“晋王右军墨池”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B
C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那么他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4.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
示例: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启示我们学习书法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那么他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
示例: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启示我们学习书法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八)(2022·武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孀居,犹才未中年。夫人性严明,训.励诸子,言动以礼,姻族敬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时霖雨久,宅墙夜 ,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戒.之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擢第,并有重名。虽贵达,稍怠于辞旨犹杖之。景让除浙西,问曰:“何日进发?”景让忘于审思,对以“近日”。夫人曰:“若此日吾或有故,不行如何?”景让惶惧。夫人曰:“汝今贵达,不须老母可矣!”命僮仆斥去衣,箠于堂下。景让时已班白矣。搢绅以为
美谈。在浙西,左押衙因应对有失,杖死,既而军中汹汹,将为乱。夫人乃候其受衙,出坐厅中,叱景让立厅下,曰:“天子以方镇命汝,安得轻用刑?如众心不宁,非惟上负天子,而令垂白之母羞辱而死,使吾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左右皆感咽。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训.励诸子 训:教诲。
B.家贫无资. 资:钱财。
C.夫人戒.之曰 戒:惩戒。
D.乃令闭如故. 故:从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
B.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
C.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
D.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
C
D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景让母亲认为僮仆把船槽卖钱会招来灾祸,应该谨慎对待非正常途径得到的东西。
B.景让母亲寡居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受到姻亲族人的敬重,被搢绅传为美谈。
C.景让母亲责罚头发已花白的景让,因为他未按礼仪向母亲禀报到浙西就任的时间。
D.景让母亲斥责景让滥用重刑动摇军心,辜负了皇上重托,也会使年老的母亲蒙羞。
A
(九)(2022·长沙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俞大猷
初,以倭患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廷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猷追败之。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袭闾峡澳②,坐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南服:指南部疆土。②闾峡澳:地名。③乞归:请求退休。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⑤所在:所到之地。
1.下面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D )
A.“贼走陶山”中的“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
B.“遁”有“逃跑”“隐匿”“欺骗”“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逃跑”之意。
C.“谥武襄”中“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以古贤豪自期”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相同。
D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
(他)忠诚地为国献身效力,年老更加坚定,所到之地都能建立大功。
B
(他)忠诚地为国献身效力,年老更加坚定,所到之地都能建立大功。
(十)(2022·株洲)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司马光
荆公①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②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陛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
(节选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
[注]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B
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令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
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
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
D.皇帝一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
D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③锡④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
(十一)(2022·苏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留园记
[清]俞樾
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有删改)
[注]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④锡:同“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盖是.园也/斯是.陋室(《陋室铭》)
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嘉树荣.而佳卉茁/清荣.峻茂(《三峡》)
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
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芜.秽.不治(污浊)
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
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
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
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
(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贤明的主人吗?
A
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
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贤明的主人吗?
4.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
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5.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
示例:留园在嘉庆年间,归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接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改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该园幸存下来。到光绪二年,园子为江苏常州市人盛旭人所得,整修后改名为留园,并一直留存到现在。
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示例:留园在嘉庆年间,归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接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改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该园幸存下来。到光绪二年,园子为江苏常州市人盛旭人所得,整修后改名为留园,并一直留存到现在。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①中,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被倭掠。国王知为中国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贵。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王入贡。宣德②中,与使臣偕来。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衅痛心,流离困顿,艰苦万状。今获生还中国,夫岂由人?伏乞赐归侍养,不胜至愿。”天子方怀柔远人,不从其请,但许给驿暂归,仍还本国。
祥抵家,独其母在,不能识,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抱持痛哭。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国王允之,仍令入贡。祥乃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华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闻者异.之。
(选自《明史·孝义》)
[注]①永乐: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号。②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号。
(十二)(2022·扬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亮为.金山卫百户 担任。
(2)屡讽.王入贡 规劝。
(3)则耳阴.有赤痣 此处指耳朵背面,耳后。
(4)闻者异.之 以……为异。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未 几 别 去 至 日 本 启 以 帝 意。
答案 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
担任。
规劝。
此处指耳朵背面,耳后。
以……为异。
3.翻译句子。
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
于是他在日本做了官,有了妻子和儿女,但( 祥)内心没有一天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于是他在日本做了官,有了妻子和儿女,但(
祥)内心没有一天忘记自己是中
国人。
4.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质?
作者对 祥流落异邦,心念故国的忠贞之心以及母子相失,时隔二十载,孝心依旧的表现是予以肯定的。
作者对麹祥流落异邦,心念故国的忠贞之心以及母子相失,时隔二十载,孝心依
旧的表现是予以肯定的。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十三)(2022·江西)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注]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洎(jì):及。④趺(fū):同“跗”,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朱熹。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执 拿。 (2)是 这样。
(3)之 结构助词,的。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苏洵三十岁才开始刻苦求学,(这种精神)得到欧阳修的赞许。
拿。
这样。
结构助词,的。
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
苏洵三十岁才开始刻苦求学,(这种精神)得到欧阳修的赞许。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示例)选文中胡澹庵和杨龟山等人都有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都学有所成。这启发我们:勤奋刻苦、努力钻研对个人成长很重要。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要砥砺奋发,开拓进取,创造辉煌未来。
(示例)选文中胡澹庵和杨龟山等人都有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都学有所成。这启发我们:勤奋刻苦、努力钻研对个人成长很重要。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要砥砺奋发,开拓进取,创造辉煌未来。
当康熙末,方侍郎苞①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②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③,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④。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
(十四)(2022·成都)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海峰先生传
[清]姚鼐
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知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⑤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侍郎。②韩欧:韩愈、欧阳修。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④教谕:县学教官。⑤海宁:地名。
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 效:模仿。
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 名:名望,名声。
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 视:同“示”,给……看。
D.徒夺.为文力 夺:改变。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
(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
(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我想稍微加以删改、编辑排列,合成集子,但是没有完成,于是就写了这篇传记。
D
(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
我想稍微加以删改、编辑排列,合成集子,但是没有完成,于是就写了这篇传记。
3.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①写名重京师的方苞对刘海峰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因,与他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的失意;②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海峰诗文兼善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
①写名重京师的方苞对刘海峰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因,与他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的失意;②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海峰诗文兼善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①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②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十五)(2022·德阳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蔬 食
[清]李渔
[注]①脍:细切的肉。②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贤王。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B.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C.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D.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丝不如竹.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草衣.木食 各隐卷底衣.褶中
C.一以.崇俭 俭以.养德
D.得以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A
D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
B.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C.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
D.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的是“鲜”。
C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时时享受这种乐趣。
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时时享受这种乐趣。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十六)(2022·乐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②国死义乎!”
飞应募。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③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好贤礼士,览经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沈:同“沉”。②徇:同“殉”。③统制:武官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少负.气节 负:具有。
B.敌猝.至 猝:死亡。
C.遣妻问劳.其家 劳:慰劳。
D.每辞.官 辞:辞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学射于.周同 皆以美于.徐公
B.朔望设祭于其.冢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有枭将舞刀而.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飞何功之.有 何陋之.有
B
D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岳飞天赋异禀,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一出生就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斤的弓。
B.岳飞重情重义,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赞誉。
C.岳飞有勇有谋,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大败敌军,每当有军事行动必定先做好谋划。
D.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关爱士卒,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丝毫不占为己有。
A
4.翻译下列句子。
(1)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消耗完了。
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消耗完了。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②于上国③,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十七)(2022·眉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北宋]苏轼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改)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下面是小娟同学对文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
B.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书”字同义不同。
C.回顾课文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的意义为“固执”。
D.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
C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
B.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
C.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
D.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能够读到《六经》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他们的学习条件可以说是非常困难!
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能够读到《六经》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他们的学习条件可以说是非常困难!
(2)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李公择离开后,山中的人怀念他,将他住过的僧房称为“李氏山房”。
[帮帮你]指:①手指;②用手指指;③直立,竖起;④指称;⑤指出。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李公择离开后,山中的人怀念他,将他住过的僧房称为“李氏山房”。
(十八)(2022·宜宾)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冰雪文序
[明末清初]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其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
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B.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C.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D.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保持新鲜。
B.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藉:借助。
C.凡.人.遇旦昼则风日 凡人:平凡的人。
D.特恨.遇之者不能解 恨:遗憾。
A
C
3.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所以说:诗文(体现冰雪之气)的这一本质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2)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
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
所以说:诗文(体现冰雪之气)的这一本质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