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穷人第1课时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穷人第1课时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3 21:2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第14课
穷人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学家。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63年起,他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是谁;
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初读感知



汹涌
汹然

涌现
涌出
澎湃
心潮澎湃
滂湃
惊湃
学习生字


熄灭
熄火
困难
困境

掀起
掀开
学习生字

唉声叹气


嘿嘿
干嘛
学习生字

淋雨
淋浴

糟糕
糟心

勺子
炒勺
学习生字

皱纹
皱眉
词语解释
舒适:舒服,安适。
忧虑:担优,思虑。
抱怨:指埋怨,一般指对事情不满。
寡妇:指死去了丈夫的妇女。
蜷缩:身体弯曲地缩着。
顾惜:顾全,爱惜。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事自己承担后果.
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定。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害怕不安。
汹涌澎湃:波涛翻滚的样子及声响,形容声势浩大。
初读感知
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
桑娜
西蒙
渔夫
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
桑娜
课文精读
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抱回了她的孩子。
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课文精读
“中心词”
①补破帆,等丈夫。
②看西蒙,抱遗孤。
③吐真情,得支持。
课文精读
细读课文,体会“穷”境。
走进第一个场景
(1)我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看出穷。要是不穷,可以换新帆,就不用补了。
(2)我从“这间渔家的小屋”整个的面貌看出穷。瞧,如果不是穷,就这么一间小屋,怎么可以又当客厅,又当厨房,又当卧室,又当储藏室呢?如果不是穷,怎么一家七口全挤在一间小屋里呢?
课文精读
走进第一个场景
(3)我从“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看出穷,这时候就是“古老的钟声敲了十下,十一下……”甚至更晚的时候,渔夫是清早出海的,到深夜还没有回来,起早贪黑地干,那都是因为穷的缘故。
(4)我从桑娜的丈夫“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看出穷,海上风大浪急,小船在风浪中出没,那是拿命去玩,如果不是穷,谁愿意这样去冒险呢?
课文精读
走进第一个场景
(5)我从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看出穷,已经有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地捕鱼,妻子一天到晚做那么多的活,不是穷的话,他们不必那么辛苦。
课文精读
走进第一个场景
(6)我从整个这一部分看出穷:一个七口之家,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家里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这间破屋,一条小船,一张破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为了生活,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妻子任劳任怨地包揽这所有家务、照料五个孩子,就是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课文精读
桑娜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
课文精读
1.桑娜焦急万分的表现:
她感到心惊肉跳。
“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2.桑娜焦急万分的原因: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外面又黑又冷、始终不见丈夫等。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1、2两题。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