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科学第2章声与光专题复习1-声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7下科学第2章声与光专题复习1-声现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8-12 21: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声现象复习
看图说识
图1声现象
关键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传播介质、声音反射、声音传递等
图2声音震碎玻璃杯
  
关键知识点:声能及应用,B超、碎石等
图3 ( http: / / www.21cnjy.com )伏地听声
关键知识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比较。
图4
关键知识点:声音的三要素,明确它们的影响因素
图5
关键知识点:从波形来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三要素
典题成形
1.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图所示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http: / / www.21cnjy.com )
S1 -S2=4×15+4 ×340=2×(4×15+ S1 -S2)= 650米
2.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最主要是因为( )
A.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B.固体传声比空气好
C.牛皮箭筒起了共鸣作用      D.士兵睡在地上睡不着觉
B
3.在声音传递给大脑过程中,下列部分出现故障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
解析:声波在传递时,先由耳道传至鼓膜,引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又引起听小骨振动,振动再冲击耳蜗上的许多细小神经,这就是听觉神经,再传入大脑引起听觉.因此使人失去听觉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传导出现障碍,比如鼓膜、听小骨出现障碍;二是神经出现障碍,不能传给大脑。2·1·c·n·j·y
答案:A
点拨:根据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就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动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C
巩固练习
1.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对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出“延长”
B解析: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音不止振动不停
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喳”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C解析:本题容易错选D,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审题不清所犯的错误,把选择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误以为选择能说明“液体可以产生声音”的事例。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小鸟的“唧喳”声、“哗哗”的流水声都是由空气传播的;只有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是说明空气、泥土、水都能传声,故应选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C.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D.计算打雷处距我们有多远,要用空气中的声速乘以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时间间隔的一半
D解析:选A的同学认为,固体传声的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大于液体,液体传声的速度一定大于气体,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事实上是有例外的,如软木传声速度就比一般液体小得多。本题应选D。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闪电传播极快,若不计闪电传播时间,从我们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就是声音从打雷处传到人耳的一个单程时间,故不能用这个时间的一半来计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______。
固体(骨骼 );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 解析:吃饼干时声音因传播物质不同而听到不一样响度的声音,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基本上隔绝了空气传声的路径,这时是通过固体(骨骼 )传声的;周围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比较效果不同,猜想可能是: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关。www-2-1-cnjy-com
5.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要求各举一个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有 。
听广播;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其它答案合理也可以)
6.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上的超声波诊断(B超),超声波金属探伤,利用超声波进行杀菌消毒,超声波培育种子,超声波探测,潜艇上的声呐系统等。www.21-cn-jy.com
7.李力和王明两位同学欲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于是李力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明站在另一端,李力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明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这段铁路有多长
729.6米解析:王明听到两次声音分别是通过空气和铁轨传过来的,且先听到的应该是铁轨中传播过来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根据题意,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以及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要求铁轨的长度,设铁轨总长度为s,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时间差来列出关系式: =2 算出s=729.6m21cnjy.com
8.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B.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C.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 D.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
D解析: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听神经→大脑。
9.对某一声音,若右耳听到的时间比左耳早,则可判断( )
A.声源在人的偏左方 B.声源在人的偏右方
C.声源在人的正前方 D.声源在人的正后方
B解析:双耳效应可以确定声源的方向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有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解析:震耳欲聋是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频率
11.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装入不同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B解析:题目中已经提供信息了
12. 为了减弱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常在路两侧架设一定高度的屏障如图,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在人耳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声源处减弱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B解析: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3.火车停站时,常见维护人员检查车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支撑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子敲击检查的部位,根据声音作出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 B.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C.听音调,判断不见是否正常 D.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D解析:当车轮和支撑弹簧有裂痕或断裂时,由于形状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1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听声音的变化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响声逐渐增大
C.灌水过程中音调要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但响声减小.
A解析:水的振动推动空气的振动,水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少,振动频率越来越快,音调也越高。
15.根据如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振动,并经三块听小骨传递给[ ] 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 ] 传递到大脑皮层上的 中枢产生听觉。
(2)[ ] 和[ ] 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3)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
(4)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A.丧失 B.减弱 C.不变 D.增强
(1) [2]鼓膜 [5] 耳蜗 [9 ]听觉神经 听觉(2)[8]前庭[6]半规管(3)耳廓(4)下降
16.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物,其目的是张开 ,可以使鼓膜内外的 ,防止鼓膜胀痛。
咽鼓管 气压平衡
答案显示:工具→选项→视图→钩选“隐藏文字”,排版时隐藏答案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答案打印:工具→选项→打印→钩选“隐藏文字”,答案可以与资料一起打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