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教师用书+课件:模块高考热点透视+模块综合检测(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教师用书+课件:模块高考热点透视+模块综合检测(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8-12 09:40:22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
(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若一个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则物体(质量不变)运动的(  )
A.速度大小一定改变了
B.速度方向一定改变了
C.速度一定变化了
D.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解析】 根据动量的定义p=mv,在m一定时,只有v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动量p才会变化,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则a一定不为零,故选C、D.
【答案】 CD
2.(2013·福州高二检测)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飞船上使用了降落伞、反推火箭、缓冲座椅三大法宝,在距离地面大约1 m时,返回舱的4个反推火箭点火工作,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了2 m/s以内,随后又渐渐降到1 m/s,最终安全着陆,把返回舱从离地1 m开始到完全着陆称为着地过程,则关于反推火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着地过程中返回舱和航天员的动量变化
B.减小着地过程中返回舱和航天员所受的冲量
C.延长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
D.减小着地过程返回舱和航天员所受的平均冲力
【解析】 反推火箭并没有改变返回舱的动量变化,所以由动量定理,返回舱所受冲量不变,只是作用时间延长,平均冲力减小.
【答案】 CD
3.(2013·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解析】 根据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放射线的性质、玻尔理论和光电效应规律解决问题.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而非质量守恒,选项A错误;α、β、γ射线的实质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电子流和光子,选项B错误;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满足hν=Em-E1,选项C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知,光电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选项D错误.
【答案】 C
4.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
B.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
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
D.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放出光子后,核外电子运动的动能将增大
【解析】 核外电子对α粒子几乎没有什么阻挡作用,故无法估算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选项B错误;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选项C错误.
【答案】 AD
5.(2013·泉州质检)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
图1
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γ射线
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
C.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
D.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
【解析】 γ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产生的,A错;ΔE=hν,ΔE42>ΔE32>ΔE43,νa>νb>ν43,B错;速度v=,相对同种介质,因为νa>νb,所以na>nb,故va<vc,C对;氢原子在n=2的能级吸收能量超过3.4 eV的光子能电离,D错.
【答案】 C
6.(2012·澄迈模拟)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相应的能量ΔE=Δmc2=2.2 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B.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C.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D.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解析】 用能量小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一定不能分解,所以A正确,B错误.用能量大于结合能的光子照射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只要分解,分解出的质子和中子动能之和一定不为零(若动能之和为零就分不开了),所以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7.(2012·重庆理综)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2m的平板小车上,以共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前行,车所受地面阻力的大小与车对地面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当车速为v0时,人从车上以相对于地面大小为v0的速度水平向后跳下.跳离瞬间地面阻力的冲量忽略不计,则能正确表示车运动的v-t图像为(  )
【解析】 车与人以共同初速度在与压力成正比的阻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a=μg,当车速为v0时,人以相对于地面v0的速度向后跳出,不考虑跳出时地面阻力的冲量,则跳出过程动量守恒,有(2m+m)v0=-mv0+2mv,v=2v0,故车的速度突变为2v0,之后车在摩擦力作用下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 B
8.如图所示,N为钨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和电池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和极性已在图中标出,钨的逸出功为4.5 eV.现分别用能量不同的光子照射钨板(各光子的能量也已在图上标出).那么下列图中能有电子到达金属网的是(  )
【解析】 A中没有光电子产生,B、C、D都有光电子产生.B中电源加正向电压,光电子加速向M运动;C中电源加反向电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1=5.8 eV-4.5 eV=1.3 eV<1.5 eV,故C中光电子不能到达M;D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6.8 eV-4.5 eV=2.3 eV >1.5 eV,故D中光电子能到达M.
【答案】 BD
9.(2013·泉州高二检测)某放射性元素经过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得到新核,与原来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相比较(  )
A.质子数减少(2x-y),中子数减少(2x+y)
B.质子数减少(2x-y),中子数减少2y
C.质子数减少2x,中子数减少2y
D.质子数减少2y,中子数减少(2x+y)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A对.
【答案】 A
10.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质在某种速度下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和频率为1 MHz的无线电波的波长,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
质量(kg)
速度(m/s)
波长(m)
弹子球
2.0×10-2
1.0×10-2
3.3×10-30
电子(100 eV)
9.1×10-31
5.0×106
1.2×10-10
无线电波(1 MHz)
3.0×102
①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
②无线电波通常情况下只能表现出波动性
③电子照射到铝箔上可以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④只有可见光才有波粒二象性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解析】 弹子球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很小,通常情况下很难找到如此小的障碍物或小孔,所以①对;无线电波波长很长,通常情况下只表现出波动性,所以②对;电子波长与金属晶格大小的数量级相同,故可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所以③对;对于④不只是可见光有波粒二象性,对于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6分)(2011·山东理综)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8天.
(1)碘131核的衰变方程:I→________(衰变后的元素用X表示).
(2)经过________天有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
【解析】 (1)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I→X+e
(2)根据m=m0()得:
0.25m0=m0(),解得t=16天.
【答案】 (1)I→X+e (2)16
12.(8分)(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hν-W0,其中金属的逸出功W0=hν0,又由c=λν知W0=,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时,其Ek=-=hc.又因为eU=Ek,所以遏止电压U==.
【答案】  
13.(8分)(2013·滨州月考)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辆小车,水平面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在小车B上坐着一个小孩,小孩与B车的总质量是A车质量的10倍.两车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小孩把A车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推出,A车与墙壁碰后仍以原速率返回,追上B,与B碰撞后以共同速度运动,求最后A、B的共同速度.
图2
【解析】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小孩推出A车后B车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Bv1-mAv=0
A与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Bv1+mAv=(mB+mA)v2
代入mB=10mA,得:v2=v
【答案】 v
14.(8分)(2012·江苏单科)A、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A、EB,求A、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和该金属的逸出功.
【解析】 光子能量ε=hν,动量p=,且ν=
得p=,则pA∶pB=2∶1.
A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A=εA-W0,同理,EB=εB-W0
解得W0=EA-2EB.
【答案】 2∶1 EA-2EB
15.(10分)(2012·海南高考)一静止的U核经α衰变成为Th核,释放出的总动能为4.27 MeV.问此衰变后Th核的动能为多少MeV(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 据题意知,此α衰变的衰变方程为
U→Th+He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αvα=mThvTh①
式中,mα和mTh分别为α粒子和Th核的质量,vα和vTh分别为α粒子和Th核的速度的大小.由题设条件知
mαv+mThv=Ek②
=③
式中Ek=4.27 MeV是α粒子与Th核的总动能.
由①②③式得
mThv=Ek④
代入数据得,衰变后Th核的动能
mThv=0.07 MeV⑤
【答案】 0.07 MeV
16.(10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E=hν,其中频率ν表征波的特征.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为p=.
若某激光管以P=60 W的功率发射波长λ=663 nm的光束,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
(1)该管在1 s内发射出多少个光子?
(2)若光束全部被某黑体表面吸收,那么该黑体表面受到的光束对它的作用力F为多大?
【解析】 (1)设在时间Δt内发射出的光子数为n,光子频率为ν,每个光子的能量E=hν,所以P=.
而ν=,Δt=1 s.
解得n==个=2.0×1020个.
(2)在时间Δt内激光管发射出的光子全部被黑体表面吸收,光子的末动量变为零,据题中信息可知,n个光子的总动量为p总=np=n,
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p总,
解得黑体表面对光子束的作用力为
F===== N=2.0×10-7 N,
又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光子束对黑体表面的作用力
F′=F=2.0×10-7 N.
【答案】 (1)2.0×1020个 (2)2.0×10-7 N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模块
内容
高考回顾
鲁科选修3|5
动量守恒研究
2013·新课标ⅠT35(2),新课标ⅡT35(2),天津T2,山东T38(2),福建T30(2)
2012·福建T29(2),重庆T17,天津T9(1),广东T38,新课标T35(2)
2011·全国T20,福建T29(2),上海T22(A),北京T21,新课标T35(2)
原子结构
2013·福建T30(1),江苏T12C(2)
2012·北京T13,天津T1,四川T17,上海T9,江苏T12,山东T38(1)
2011·天津T1,四川T18,上海T2,江苏T12
原子核与放射性
2013·新课标ⅠT35(1),山东T38(1),天津T1
2012·重庆T19,全国T15,上海T3,T5
2011·北京T13,重庆T16,山东T38(1)
核能
2013·新课标ⅡT35(1),山东T38(1),重庆T2,广东T17
2012·广东T18,课标T35(1),江苏T12(C),海南T19(2)
2011·海南T19(1)
波与粒子
2013·江苏T12C(1),北京T20
2012·北京T20,海南T19(1),上海T1,江苏T12(C)
2011·广东T18,上海T3,课标T35(1)
碰撞与动量守恒
1.高考试题对本热点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碰撞为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种是以生活中事例为背景,考查规律的灵活应用,命题方式一般以选择题和计算题的题型出现,考查点以识记、理解、列方程计算为主,难度不大.
2.在新课标教材中本专题内容改为选修内容,学习中注意两点,一是将重点放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重要的是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二是掌握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概念,记住两物体碰撞的几个基本公式,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结合能量关系解决简单的碰撞问题.
(2013·新课标Ⅱ)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图1
(1)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解析】 A、B碰撞时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而B、C相碰粘接在一块时,动量守恒.系统产生的内能则为机械能的损失.当A、B、C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
(1)从A压缩弹簧到A与B具有相同速度v1时,对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1①
此时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2,损失的机械能为ΔE.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mv1=2mv2②
mv=ΔE+(2m)v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ΔE=mv④
(2)由②式可知v2mv0=3mv3⑤
mv-ΔE=(3m)v+Ep⑥
联立④⑤⑥式得
Ep=mv⑦
【答案】 (1)mv (2)mv
1.如图2所示,设车厢长度为L,质量为M,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车厢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向右运动,与车厢来回碰撞几次后(物体与车厢间摩擦不计),静止于车厢中,这时车厢的速度为(  )
图2
A.v0,水平向右
B.0
C.mv0/(M+m),水平向右
D.mv0/M,水平向右
【解析】 物体与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选项C正确.
【答案】 C
2.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质量都为m.现B球静止,A球向B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p,则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  )
A.      B.
C.2 D.2
【解析】 设碰前A球的速度为v0,两个弹性小球发生正碰,当二者共速时,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得mv0=2mv,Ep=mv-×2mv2,解得v0=2,选项C正确.
【答案】 C
3.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带有光滑圆弧轨道的滑块,其质量为2m,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沿水平面滑上轨道,到达滑块最高点时,二者速度相同,求:
图3
(1)二者的共同速度;
(2)该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损失.
【解析】 (1)设二者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mv0=3mv
得:v=
(2)小球的机械能损失:E=·2mv2=mv
【答案】 (1) (2)mv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1.本热点内容大部分是新课标新增加内容,以人们对原子的认识发展史为线索展开,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式结构学说,玻尔在氢光谱的基础上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引入量子化、能级的概念,近年来高考主要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氢原子能级结构、光子的吸收和发射.
2.高考对本热点命题有以下特点:一是难度不大,大多直接考查理解和记忆;二是考查细节较多;三是体现时代气息,用新名词包装试题;四是有少数试题与力学、电磁学相结合,体现学科内综合.出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2013·江苏单科)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4所示.电子处在n=3轨道上比处在n=5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__(选填“近”或“远”).当大量He+处在n=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_条.
图4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rn=n2r1可知电子处在n=3的轨道上比处在n=5的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近.大量He+处在n=4的激发态时,发射的谱线有6条.
【答案】 近 6
4.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下面四个能级图,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  )
【解析】 由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知C正确.
【答案】 C
5.已知氢原子的能级规律为En=(其中E1=-13.6 eV,n=1,2,3…).现用光子能量为12.75 eV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射光中的光子不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
B.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
C.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2种是可见光
D.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
【解析】 当用E=12.75 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满足E=En-E1,则En=E+E1=12.75 eV+(-13.6)eV=-0.85 eV,即氢原子跃迁到n=4的激发态,A错误;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种数N=6,其中从n=4跃迁到n=2和从n=3跃迁到n=2的光子为可见光,由此可知B错误;C、D正确.
【答案】 CD
6.处于n=3的氢原子能够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
(1)跃迁过程中电子动能和原子能量如何变化?
(2)可能辐射的光子波长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解析】 (1)由于电子从外轨道进入内轨道,半径变小,由于=,则Ek=mv2=,由此可知动能增大;在此过程中,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因此原子能量减小.
(2)原子的可能跃迁及相应波长
①从n=3到n=2
而E3=-1.51 eV E2=-3.4 eV
由hν=h=Em-En得
λ1== m=6.58×10-7 m
②从n=3到n=1
而E1=-13.60 eV
λ2== m=1.03×10-7 m
③从n=2到n=1
则λ3== m=1.22×10-7 m.
【答案】 (1)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
(2)6.58×10-7 m 1.03×10-7 m 1.22×10-7 m
原子核及核反应
1.高考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的组成、衰变、核反应方程、放射线的应用与防护等,往往以选择题为主.未来的高考中,对能力的考查会不断加强,考查范围和题型会相对稳定,“考课本、不避陈题”是本章考点的一大特点.
2.解决本热点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二是要熟悉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重要核反应方程式,并知道其意义;三是要熟记常见的基本粒子的符号,如质子、中子、
(2013·新课标Ⅰ)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Al上,产生如下核反应:p+Al→X+n
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
【解析】 从核反应发生时质子数和中子数守恒入手.
p为H,n为n,则X中A=1+13-0=14,Z=27+1-1=27,则中子数为Z-A=27-14=13.
【答案】 14 13
7.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Al+He→X+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是质子      B.n是中子
C.X是Si的同位素 D.X是P的同位素
【解析】 符号n为中子,质子的符号为H,故A错,B对.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算出X的电荷数为15,质量数为30,所以X是P的同位素,C错.D对.
【答案】 BD
8.一个质子以1.4×107 m/s的速度撞入一个孤立的静止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为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Al+H→Si
B.核反应方程为Al+H→Si+n
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
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解析】 核反应方程为Al+H→Si,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4×107=28mv′,解得v′=5×105 m/s,因此选项A、D正确.
【答案】 AD
9.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P衰变成Si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________,P是P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 mg P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5所示,请估算4 mg的P经多少天的衰变后还剩0.25 mg?
图5
【解析】 P衰变的方程:P→Si+e,即这种粒子为正电子.图中纵坐标表示剩余P的质量,经过t天4 mg的P还剩0.25 mg,也就是1 mg中还剩 mg=0.062 5 mg,由图示估读出此时对应天数为56天.
【答案】 正电子 56天(54~58天都算对)
核能及其计算
1.本热点的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填空形式的计算题,考查的重点在于裂变与聚变的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质量亏损及核能的计算,命题角度常以现代科技为背景.
2.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存在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可以判断两种核反应都会向外释放能量,计算核能的方法如下:
(1)质能方程ΔE=Δmc2是计算释放核能多少的主要方法,质量亏损Δm的确定是计算核能的关键.
(2)核反应中如无光子辐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动能和新粒子的动能.这种情况下的核能可由下列关系计算:反应前总动能+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反应后总动能.
(2012·全国新课标)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x,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解析】 根据H+H→H+x并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x为n;由质能方程ΔE=Δmc2得ΔE=17.6 MeV
【答案】 n(或中子) 17.6
10.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做“氦3(He)”的化学元素,是热核聚变的重要原料.科学家初步估计月球上至少有100万吨氦3,如果相关技术开发成功,将为地球带来取之不尽的能源.关于“氦3(He)”与氘核聚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He+H→He+H
B.核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将大于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
C.氦3(He)一个核子的结合能大于氦4(He)一个核子的结合能
D.氦3(He)的原子核与一个氘核发生聚变将放出能量
【解析】 “氦3(He)”与氘核聚变的核反应符合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且聚变是放能反应.质量亏损,新核的结合能大.故选A、D.
【答案】 AD
11.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是H+n→H+γ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
D.γ光子的波长λ=
【解析】 此核反应方程为H+n→H+γ,A错;由质能方程,γ光子的能量为E=(m1+m2-m3)c2,C错;由E=h知,波长λ=,D错,B正确.
【答案】 B
12.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0.5 MeV的质子H轰击静止的X,生成两个动能均为8.9 MeV的He.(1 MeV=1.6×10-13 J)
(1)上述核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质量亏损为________kg.
【解析】 (1)根据核电荷数及质量数守恒得X为Li,核反应方程为Li+H→He+He.
(2)根据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即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ΔE=2×8.9 MeV-0.5 MeV=17.3 MeV
由爱因斯坦质能关系方程ΔE=Δmc2,亏损的质量为
Δm== kg=3.08×10-29 kg.
【答案】 (1)Li+H→2He (2)3.08×10-29
光电效应
1.本热点高考重点是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方程及光电管的应用,出题方式多以选择为主,也有图象或计算形式.题目难度中等.
2.解决本热点问题要抓以下三点:
(2)“光电子的动能”可以介于0~mv2的任意值,只有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且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ν不变时,入射光的强度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若入射光频率不同,即使入射光的强度相同,单位时间内照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也不相同,因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相同(形成的光电流也不相同).
 (2013·北京高考)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
图6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
A.U=-      B.U=-
C.U=2hν-W D.U=-
【解析】 本题中,“当增大反向电压U,使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即为:从阴极K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恰好不能到达阳极A.
以从阴极K逸出的且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Ue=0-mv①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nhν=mv+W(n=2,3,4…)②
由①②式解得:U=-(n=2,3,4…)
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13.用下面哪种射线照射同一种金属最有可能产生光电效应,且逸出的光电子的速率最大(  )
A.紫外线       B.可见光
C.红外线 D.γ射线
【解析】 只有光的频率大于被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且hν=Ekm+W,γ射线频率最高,产生的光电子的速率最大.故D正确.
【答案】 D
14.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解析】 由W=hν0可知A正确.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B错.由Ek=hν-W可知C错.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少,故D错.
【答案】 A
15.如图7为一光电管的工作原理图,光电管能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有波长为λ0的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灵敏电流计,则有
图7
A.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时,电路中一定没有电流
B.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照射阴极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若换用波长为λ3(λ3>λ0)的光照射阴极时,电路中可能有电流
D.将电源的极性反接后,电路中一定没有电流
【解析】 波长为λ0的光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λ1<λ0,λ2<λ0,这两种光的频率大于波长为λ0的光的频率,都能产生光电流,所以A错,B对;由于λ3>λ0,如果λ3光的频率也大于极限频率,则电路中可能有电流,C选项正确;将电路反接后,如果Ek>eU,仍有电流,D选项错误.
【答案】 BC
课件55张PPT。碰撞与动量守恒 (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原子核及核反应 核能及其计算 光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