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姆(mǔ) 笼罩(lóng) 雇佣(gù) 操纵自如(zòng)
B.镶嵌(qiàn) 远眺(tiào) 吆喝(yāo) 膘肥体壮(biāo)
C.不愧(kuì) 遐想(xiá) 瞄准(miǎo) 熠熠发光(yì)
D.缝隙(fèng) 刀刃(rèn) 黏着物(zhān) 石窟陵墓(k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B.C.D.
3.下列词语中,“哗”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哗然 B.喧哗 C.哗啦 D.哗笑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真是迷人啊!”小王叹口气说:“可惜他们不会欣赏。”
B.《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
C.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提供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D.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5.下列句子中,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B.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终于冲破了云霞。
D.浩瀚的天穹显得并不十分高远,蔚蓝的天和湛蓝的海,在地平线上交汇。
6.下列选项中,词语的关系不同于其他几项的是( )
A.世界闻名 —— 默默无闻 B.无边无际 —— 一望无际
C.不由自主 —— 情不自禁 D.成群结队 —— 三五成群
7.初夏,我来到乡间,看到了图中的画面,下列诗句最适合我吟诵的是( )
A.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C.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她坐在xiǎo tǐng( ) 的chuán shāo( ),欣赏两岸的风光。可惜,不一会儿,天就黑了,周围渐渐chén jì( ),只有mǎ tóu( ) 的dēng tǎ( ) 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9.比一比,组词语。
仪( ) 眺( ) 骏( ) 驰( ) 绵( )
议( ) 挑( ) 俊( ) 池( ) 锦( )
10.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填空。
( )交错 ( )无垠 ( )自得
( )无言 手( )乱 熠熠( )
(1)临近出发了,她才( )地收拾东西。
(2)它的叶子绿得发黑,在阳光的照射下( )。
11.积累大观园
(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写乡村四月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乡村四月人们忙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的小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3)《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资料中,提到了“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又提到“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这些材料说明,金字塔建在尼罗河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修改片段中的错误。(4处错误)
我一言不发、默不作声地痴忘着,其他人像是被蛊惑住了似的,半晌没有人说话都。连续地,另有两条帆船也泊在了岸边,漆黑的甲板上亮起了几点烛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下课后的教室 马群跑过草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照样子体会特点,并把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的田野满是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与成语“___________”的意思一样
14.短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 ② ________
15.为了介绍小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把向上翘起的船头和船艄比作______,把小艇行动时的样子比作_______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__________
16.读下面的例句,说说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乘坐小艇时所见的景致?请你运用此方法,依据“群鸟飞过湖面”这一情景,写出其热闹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到了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①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彩带般的沟谷中。②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lán)。③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④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⑤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wèi)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了。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轻盈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jū)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到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蔚为壮观:_________________
憨态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3自然段写了雪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景物,第4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____________。
19.短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展示了九寨沟独有的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静态描写,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则是动态描写。
20.把下面的句子插入到第3自然段中,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彩池”呢。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21.作者为什么把九寨沟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呢?说说你的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与表达。
宏伟的北京故宫,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壮观的秦兵马俑……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令我们自豪。选择一处你去过的或者最感兴趣的,介绍一下它吧!
要求:1.题目自拟;2.注意内容要丰富,条理要清晰;3.请你采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写具体;4.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笼罩(lóng)——lǒng 。
C.瞄准(miǎo)——miáo。
D.黏着物(zhān)——nián。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书写易错字。
A.图中“翘起”的“翘”多了一点,应去掉。
B.图中的“棉羊”的“棉”应改为“绵”。
C.图中的“垫子”的“垫”少了一点,应补上。
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哗:[huá] 喧哗;喧闹 ~然。~笑。~变。寂静无~。
[huā] 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哗啦。
“哗然、喧哗、哗笑”的“哗”读音为“huá”,“哗啦”的“哗”读音为“huā”。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这句提示语“小王叹口气说”在中间,前后用双引号,提示语下用逗号,此处冒号需改为逗号。
B.“中国梦”不是书目名称,因此书名号运用有误,可改为双引号。
D.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问号改为逗号。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动态描写的掌握。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从C选项中的“上升、冲破”可知这是动态描写。其余选项是静态描写。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
A.世界闻名:事物具有广泛的知名度;默默无闻: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
分析可知,二者意思相反,互为反义词。
B.无边无际: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分析可知,二者意思相近,互为近义词。
C.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分析可知,二者意思相近,互为近义词。
D.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来也比喻团结一致;三五成群:形容一伙一伙的人,几个人几个人聚在一起。
分析可知,二者意思相近,互为近义词。
故选A。
7.C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词名句理解。
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A.“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翁卷的《乡村四月》,翻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出自雷震的《村晚》,翻译: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C“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出自翁卷的《乡村四月》,翻译: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翻译: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乡村的男女各有各的事情做。
图中画的是人们插秧的场景,故C项最适合。故选C。
8. 小艇 船艄 沉寂 码头 灯塔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艇、艄、沉”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
9. 仪表 远眺 骏马 奔驰 绵羊 会议 挑担 英俊 池塘 锦缎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仪:礼仪、司仪;议:议论、商议。
眺:眺望、环眺;挑:挑水、挑选。
骏:骏逸、骏杰;俊:俊俏、俊赏。
驰:飞驰、疾驰;池:小池、池水。
绵:连绵不断、缠绵;锦:锦囊、锦上添花。
10. 纵横 辽阔 悠然 默默 忙脚 发光 手忙脚乱 熠熠发光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
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语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选择填空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
纵横交错:形容事物或情况很复杂,交叉点很多。
辽阔无垠: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
悠然自得:形容安闲舒适,自得其乐的样子。
默默无言:默默:不说话。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熠熠发光:鲜耀地发着光。
(1)根据语境,临近出发了她才收拾东西,应该填手忙脚乱。
(2)根据语境,叶子绿的发黑,在阳光的照射下,应填写熠熠发光。
11. 宋代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马克·吐温 样子 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 密切关系 古埃及人很可能是利用船只,从尼罗河上游将石材运到下游建造金字塔的地方。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翁卷,全诗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意思是:初夏季节,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描写乡村四月景色的两句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乡村四月人们忙碌的两句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威尼斯的小艇》的作者是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本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3)《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古埃及文明,使读者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对其未解之谜充满了兴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叹以及对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结合“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又提到“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可推测古埃及人很可能是利用船只,从尼罗河上游将石材运到下游建造金字塔的地方。
12. 我一言不发地痴望着,其他人也像是被蛊惑住了似的,半晌都没有人说话。陆续地,另有两条帆船也泊在了岸边,漆黑的甲板上亮起了几点烛光。 下课后的教室菜市场一般,不知道去和那个同学玩耍。 绿色的生命 嫩嫩的禾苗 喝着春天的露珠
【详解】(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①意思重复去掉“一言不发”或“默不作声”。②搭配不当,在其他人后加“也”。③半晌没有人说话都搭配不当,改成半晌都没有人说话。④用词不当,把“连续地”改成“陆续地”。
本题修改:我一言不发地痴望着,其他人也像是被蛊惑住了似的,半晌都没有人说话。陆续地,另有两条帆船也泊在了岸边,漆黑的甲板上亮起了几点烛光。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的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该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的要求。通过例句分析,这是动态的描写。
例:马群飞快地越过草原,草面漾起了绿色的波纹,如同揉皱了的锦缎。
(3)本题考查仿写补充句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的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该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的要求。通过例句分析,在金色的夕阳下,都是金色的……金色的……金色的……。
例:春天的田野满是绿色,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树木,连山间的溪流也变成了绿色。
13.目不暇接或应接不暇 14. 小艇独特的外形 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15. 天边的新月 田沟里的水蛇 大多数人没有真正见过威尼斯的小艇,课文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能拉近小艇与读者的距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艇的特点。 16.动态描写 忽然,一声哨响,惊起了这群鸟儿,“扑棱棱、扑棱棱”一只只鸟儿急速飞起,急急忙忙在湖面上空盘旋着,在空中画过了一道道弧线……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读画线部分可知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指的是目不暇接。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阅读文段可知,第一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小艇的外形,第三自然段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因此围绕小艇写了小艇的外形和船夫的驾驶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1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从第一自然段句子: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可知作者把向上翘起的船头和船艄比作挂在天边的新月;把小艇行动时的样子比作比作田沟里的水蛇。这样写生动形象的把小艇的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阅读第二自然段可知,描写了小艇穿过一座座石桥时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景色,运用了动态描写。仿照句子,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写群鸟飞过湖面的热闹景象即可,如:清晨,朝阳升起,湖面上波光粼粼。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它们一会儿贴着水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响亮的叫声。
17. 形容盛大壮丽的景象。 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 18. 湖泊 森林 瀑布 珍稀动物 19. 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20.C 21.因为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神奇、秀美,还有许多珍禽异兽,仿佛人间仙境,所以作者说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解析】17.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蔚为壮观:形容盛大壮丽的景象。
憨态可掬: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1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3自然段第①句写了雪峰,第②句写了湖水清澈见底,第③句写了森林遍布,第④⑤句写了高低错落的瀑布;
从第四段的句子“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了。”可知第四段主要写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可知本文主要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其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是静态描写;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是动态描写。
20.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第3自然段第①句写了雪峰,第②句写了湖泊,第③句写了森林,第④⑤句写了瀑布;根据“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可知这句话写了前面三句的内容,应该在③④之间。
2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本文主要写了九寨沟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表达了作者对九寨沟的喜爱之情。
结合句子“进入景区,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和句子“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可知九寨沟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和藏清“五绝”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独有的原始景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和“人间仙境”。
22.例文:
古老的长城
悠悠的往事,融入了千古岁月,凝入了古老的长城。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道万里长城的辉煌,从山海关的老龙头到大漠黄沙的嘉峪关,绵绵起伏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盘卧在高山之间。
夏季,在妈妈的老家,我第一次见到了梦寐以求的万里长城。它从山腰直伸山顶,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守哨战士般的烽火台,烽火台很高,也很宽,整座长城看起来既雄伟又壮观。站在长城上,脚下的方砖一路向前延伸,望不到头。抚摸着城墙上的石头,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群山连绵,不由感慨万分,我仿佛看到了秦始皇正指挥着千军万马,横扫六国。又仿佛看到了多少百姓正弯着腰搬着一沉重的砖头,在炽热的太阳下一步步地挪动着,为高大雄伟的长城洒下了血与泪,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都滴在了大地上。
远处的山林是碧绿色的,被若隐若现的红枫叶点缀着,美轮美奂。顺着城垛往外看,几个烽火台映入我的眼帘。那蜿蜒的长城,如一条长长的巨龙,盘旋在绵延山峰之中。再往上走,来到了烽火台前。烽火台看上去不是那么高,但是绝对不矮,走进去里面有很多门洞,中间的石阶比较陡,不费一些力气绝对上不去。来到了烽火台的第二层,用石砖砌成的正方形的平台应该就是发信号点火的地方。我站在平台上,眺望两侧的烽火台及长城,仿佛听见了秦朝吹响那出征的号角。
在下台阶时,往回望,整个长城尽收我的眼底。那雄伟的气势,如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之雄伟,真是让人感慨万分!这里的长城还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友人,虽然,我并听不懂他们说了些什么,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读懂了震撼。大家都尽情地跳跃,尽情地说笑,欢声笑语在城墙上回荡。此时此刻,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才是我们中华上千五千年的伟大文明。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题目要求写话题作文,围绕去过或者感兴趣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中心意思,选择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题目即可。
选材分析:选择一处你去过的或者最感兴趣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参考题干,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这处文化遗产的介绍上,它有怎样独特的景色或者地位,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
构思指导:
开头:可以开篇点题,自己去过或者最感兴趣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什么。
正文:介绍历史文化遗产时,基本的思路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可以写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历史、现状等内容。还可以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表达得清楚、有条理。景物描写时采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能使场景更加真实可感。
结尾:可以谈谈自己对这处历史文化遗产的感受,语言要真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