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衣橱(chù)已放置多年,是一个老古董(dòng)。
B.农夫拉着犁(ní),满脸涨(zhǎng)红,很是吃力。
C.风筝已经折断了折断(zhé),修不好了,你别再折腾(zhē)了。
D.老婆婆大声嚷嚷(rǎng),大有不达目的不善罢甘休(bà)的气势。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冬天戴圆筒形的呢帽。
B.裁缝说:“亲爱的顾客,我要对您负择。”
C.枣核蹦出来说:“生口是我牵的,你们要怎么样?”
D.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加都快散了。
3.下列拟声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她的脸唰的一下红了。 B.嗖的一声,闪电在空中炸开了。
C.门吱呀一声被用力推开。 D.他咕噜噜喝了一大碗水。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
B.橱窗里虽然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
C.只有用劲拉啊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D.枣核之所以柴比别人打得多,是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
5.下列关于复述故事的做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熟故事,学会转述,按故事的顺序复述。
B.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C.复述故事力求有趣、简洁,重要情节可以遗漏。
D.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6.与“莫非‘漏'比我还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漏”比我还厉害。 B.“漏”不比我厉害。
C.难道“漏”比我还厉害? D.“漏”没有我厉害。
二、填空题
7.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1)在服装厂要做一批chèn shān( )是很快的,因为每个工人fù zé( )一道工yì( ),商家肯定能准时qǔ huò( )。
(2)半山腰住着一户人家,家里wèi( )着一头小pàng lǘ(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zéi( )。
8.比一比,再组词。
狼( ) 厉( ) 性( ) 莫( ) 站( )
狠( ) 历( ) 姓( ) 模( ) 粘( )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在横线上。
大吃一( ) 各( )各样 翻山越( )
晕头( )向 走南( )北 善罢甘( )
大( )大摆 哈哈( )笑 ( )( )稳稳
①韩先生一生_______,见多识广。
②南极考察人员______,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中山站。
10.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不____________,不贰过。
(2)与人善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于矛戟。
(3)《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中的顾客在几天内先后要求裁缝把布料做成:棉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装,由此可见顾客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4)《方帽子店》一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枣核》一文中,作者重点写了枣核_______________的事,塑造了枣核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三、语言表达
11.小小辩论会。
三(1)班的同学们学完本课后,针对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顾客性子太急,“欲速则不达”;有的同学则认为裁缝性子太慢,“急惊风撞上慢郎中”,往往会坏事。对此你怎么看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句子乐园。
(1)老婆婆家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枣核很勤快。枣核很聪明。(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顾客泄气了。但栽缝又拍拍他的肩,说:“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顾客感动极了:“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13.联系上文,说说顾客泄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裁缝为什么不用接袖子也能给顾客做一件漂亮的春装呢?用“ ”画出相关语句。
15.顾客的心理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体会到顾客____的特点。
读短文,做题。
一只狼
①一天傍晚,有个卖肉的回家去,他背了个肉钩子,钩子上挂着几块卖剩下的肉。半路上,一只狼从他后面追来了。
②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卖肉的连忙拿了一块肉扔在路上,赶快向前跑,希望狼吃了肉,不再追。可是狼吃完肉,又追上来。
③这样反复几次后,卖肉的只剩下一块肉了。怎么办呢?恰好路旁有一棵大树,卖肉的赶快爬到树上,把肉钩子挂在树枝上。剩下的那块肉在钩子上摇晃着。
④狼来到树底下,看见有块肉在树上摇晃。它就张大了嘴,猛然向上一跳,去吃钩子上的肉。这下可好啦,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了。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恰好——( ) 猛然——( )
17.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
这句话是把_____比作_____。这句话中_____这个词的“钩”是表示事物的名称。_____这个词的“钩”是表示动作。
18.读第④自然段,做题。
这一段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写狼看见_______。第二句话写_______。第三句话写狼______。
19.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0.习作练习
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请以“巨人蚂蚁”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衣橱(chù)——衣橱(chú ):存放或收藏衣服的橱柜或壁橱。
古董(dòng)——古董(dǒng):①供研究、鉴赏的古代器物。②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
B.犁(ní)——犁(lí):1.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用畜力或机器(如拖拉机)牵引。2.用犁耕地。3.姓。
涨(zhǎng)红——涨(zhàng )红:突然变为红涨(例如脸色),尤指羞红。
“涨”为多音字。
[ zhǎng ](水位)升高;(物价)提高。
[zhàng]1.固体吸收液体后体积增大。2.(头部)充血。3.多出;超出(用于度量衡或货币的数目)。
C.完全正确。
D.嚷嚷(rǎng)——嚷嚷(rāng):①喧哗;吵闹。②声张。
“嚷”为多音字。
[rǎng]1.喊叫。2.吵闹。3.责备;训斥。[ rāng ]义同“嚷”(rǎng),只用于“嚷嚷”。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完成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往往也是易错字。
B.负择——负责:担负责任。
C.生口——牲口:牲畜的俗称。
D.骨头加——骨头架:人或高等动物的骨骼;形容极瘦的人。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拟声词。
A.唰——形容迅速擦过去的声音,这里指脸红的很快。使用正确。
B.嗖——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不能形容闪电在空中炸开的声音,使用错误。
C.吱呀——形容门打开时发出的声音。使用正确。
D.咕噜噜——形容液体流动的声音。使用正确。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A.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所使用的关联词语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正确。
B.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使用的关联词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正确。
C.“一整头牛是我的了。”条件是“用劲拉啊拉的”,所以两个分句是条件关系,应使用表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只要……就……。
D.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使用的关联词语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正确。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复述故事的方法。
C.复述故事力求有趣、简洁,但重要情节不可以遗漏。
故选C 。
6.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原句可知,“莫非”表示疑问、反问、强化语气。“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表达的意思是:难道“漏”比我厉害?故选C。
7. 衬衫 负责 艺 取货 喂 胖驴 贼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读拼音写汉字。
完成这一类题目时,要先把拼音读准确,根据拼音写词语,写完要再次确认写的词语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顺和笔画,不要写错别字,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拼读时要注意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这一道题的“衬、衫、货、喂、胖、贼”这些字容易错。
8. 野狼 厉害 性别 莫名其妙 站立 凶狠 历史 姓名 模样 粘贴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组上合适的词语。
狼:狼狗 狼狈 狼藉 狼毫 狼头 狼烟等。
狠:狠心 发狠 狠命 狠毒 凶狠 狠人等。
厉:严厉 厉害 凌厉 凄厉 厉鬼 厉声等。
历:历史 历来 公历 日历 来历 经历等。
性:忘性 性别 水性 惯性 灵性 韧性等。
姓:百姓 姓氏 复姓 客姓 同姓 异姓等。
莫:莫非 莫名 莫不 约莫 莫大 莫邪等。
模:模样 模板 模具 模仿 模拟 模糊等。
站:站立 站长 站台 车站 站岗 站队等。
粘:粘贴 粘据 粘糊 粘湿 粘涂 粘稠等。
9. 惊 种 岭 转 闯 休 摇 大 安 安 走南闯北 翻山越岭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成语。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翻山越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晕头转向:形容头脑昏乱,迷失方向。
走南闯北: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善罢甘休: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大摇大摆:形容走路挺神气、满不在乎的样子。
哈哈大笑:形容非常开心。
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①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韩先生一生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见多识广。故选“走南闯北”。
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南极考察人员到达中山站的过程很辛苦。故选“翻山越岭”。
10. 迁怒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 夹袄 短袖 十分急躁 永远只卖方帽子的方帽子店不知改变,逐渐被卖各种帽子的新帽子店取代 世界在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 利用身材优势,用智谋为乡亲们牵回牲口并惩治县官 机智、勇敢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掌握与课文内容的理解。
(1)“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
(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荣辱》。
(3)《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主要内容:有个顾客在冬天去裁缝铺里定制棉袄,结果裁缝告诉他,衣服要明年才能做好;心急的顾客第二天又来了,要求把棉袄改成秋天就能穿的夹袄;第三天,顾客又来了,要求把夹袄改成夏天就可以穿的短袖衬衫;等到第四天,顾客要求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结果慢性子的裁缝还没还开始裁料呢。这个故事讽刺了急性子顾客的急躁和慢性子裁缝的拖拉。
(4)《方帽子店》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人们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再后来在方帽子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方的。人们逐渐的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方帽子店》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人们不要因循守旧,要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虚心接受新的事物,否则将会被淘汰。
(5)《枣核》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讲的是关于一个身体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利用身材优势,帮助父母干活,帮助乡亲们追回牲口、智斗县官的故事,表现了枣核的勤快、聪明与勇敢。
11.示例:我觉得同学们的两种说法都失之偏颇,性子太急或者太慢都不太好。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事情,分清轻重缓急,让自己做事更有效率。
【详解】本题考查观点表述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的看法。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讲述一位急性子顾客找到慢性子裁缝要做一件棉衣,可他性子太急想早点穿上衣服于是让裁缝把棉衣改成夹袄、短袖衬衫、春装。可慢性子裁缝根本没开始做,他很生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准目标就要坚持,不要轻易改变,还要珍惜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
慢性子裁缝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遇到事情一拖再拖,做事不讲效率;急性子顾客朝令夕改,不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由此明确自己的看法进行作答。
示例:性子太急、性子太慢,都不是好事。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循事情的发展规律,把握机会,顺势而为。
12. 老婆婆家喂着驴。 枣核不但很勤快,还很聪明。 他所取得的成绩,让人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老爹说,白叫他欢喜了一场,养活枣核那样的孩子能做什么。 无论炎热还是寒冷,他都坚持去外面锻炼。
【详解】(1)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找出句子主谓宾,去掉修饰性词语,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去掉修饰性词语后,句子缩写为:老婆婆家喂着驴。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作答时学生要先阅读原句,再思考用什么关联词语进行连接,将句子串联后读一遍,看是否通顺合理,书写时不要写错字。“枣核很勤快”和“枣核很聪明”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既……又……”这样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句子可改为:枣核既很勤快,又很聪明。
(3)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不得不”:作为义务或必要做的;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写写一些必须要做的事,如:面对警察叔叔提供的证据,小偷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4)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方法如下: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转述句中出现一些人物时,不能单单修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指代的人物。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第二人称“你”改为指代的人物,再加上句号。句子改为:老爹说,白叫他欢喜了一场,养活枣核那样的孩子能做什么。
(5)本题考查关联词造句。
“无论……还是……都……”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造句即可,如: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照常去锻炼身体。
13.顾客以为裁缝不愿意给他把衣服做成春装,所以泄气了。 14.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15. 泄气 感动 惊讶、恼怒 性子急
【解析】1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出自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的故事:急性子的顾客在几天内不断变化缝制新衣的要求,想尽快穿上新衣,而慢性子的裁缝却始终不紧不快地应对,嘴上满口答应,但其实布仍在柜子里,还没有裁料。
课文内容:又过了一天,那顾客再来的时候,裁缝笑着问他:“怎么,您那件短袖衬衫还能改成什么?”顾客说:“对不起,麻烦您再给我改成春装吧。袖子嘛,把上次剪下来的再接上去就是啦。”裁缝这回摇头了:“接上去的袖子多难看啊。”“那您别管,只要能让我早些在春天穿上。您别忘了,我可是个急性子顾客啊。”裁缝说:“亲爱的顾客,我要对您负责。我不会让您穿上这么难看的衣裳,这也坏了我的名声啊。”
由此可知,顾客听到听裁缝说他不会按照顾客说的做,那样会毁了他的名声,顾客以为裁缝不愿意给他把衣服做成春装,所以泄气了。
14.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结合原文的内容“‘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有开始裁料呢。’”可以得出裁缝不用接袖子也能给这位顾客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是因为这是位慢性子裁缝,顾客的布料一直放在柜子里,还没开始裁料。
15.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短文对顾客的心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当顾客听裁缝说不能给短袖衬衫接上袖子时,他泄气了。这时裁缝又信心满满地说不用接袖子也能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顾客感动极了。当听到裁缝说布料还没有裁剪时,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概括起来,顾客的心情变化依次为:泄气→感动→惊讶、恼怒。
短文中顾客想早点穿上新衣服,于是让裁缝把棉袄改成夹袄、短袖衬衫、春装,说明他是一个急性子的人。
16. 刚好 忽然 17. 狼 鱼 肉钩子 钩住 18. 有块肉在树上摇晃 狼去吃钩子上的肉 被肉钩子钩住 19.做人不要太贪心,因为贪婪的心永远填不满,并且早晚会吃大亏。
【解析】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恰好:指正好;刚好。在第③段中指卖肉的正好看见路旁有一棵大树。
猛然:指突然,忽然。在第④段中指狼突然向上一跳。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句子的理解。
“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中把“狼”比作“鱼”,是比喻句。这句话中“肉钩子”指挂上肉的钩子,“钩”是表示事物的名称,“钩住”指狼被钩住,“钩”是表示动作。
18.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可知,短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狼来到树底下,看见有块肉在树上摇晃。”主要写狼看见有块肉在树上摇晃;第二句话“它就张大了嘴,猛然向上一跳,去吃钩子上的肉。”写狼去吃钩子上的肉;第三句话“这下可好啦,它像上了钩的鱼一样,一下子被肉钩子钩住,挂在树枝上了。”写的是狼被肉钩子钩住。
19.本题考查对短文主旨的理解。
短文写了一天傍晚,有个卖肉的回家去,一只狼从后面追来了,卖肉的连忙拿了一块肉扔在路上,狼吃完肉,又追了上来,他就爬上树,狼去吃钩子上的肉,结果就挂在了树上。告诉我们的是:做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太贪婪,否则会失去更多。欲壑难填,贪心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会被待见。
20.例文:
巨人蚂蚁
蚂蚁家族诞生了一只巨婴,个头比谁都大。蚁们很兴奋,为它将能改写家族史,证明蚂蚁不再是昆虫界的“小字辈”而高兴,不知为什么,蚁王却默不作声,高兴不起来。
蚂蚁洞很快就容不下它,它也不满足只当家族里的大个头,要自立门户,当无所不能的人类那样的蚂蚁。
一天,巨蚂蚁来到花园,鲜艳的曼陀罗散发出阵阵清香,它爬上花朵,热辣辣的,膨胀感充溢着全身,巨蚂蚁发现自己像充了气的塑料人,高出了公园的亭子、棕榈树……天啊,人类只有巨蚂蚁的小腿高。“啊,有怪物,快跑。”人类吓得屁滚尿流,公园里一下子就空无一人。巨蚂蚁迈开脚步,一两脚就来到了湖边,踏入湖中的小艇躺下,惬意地环游了一圈,它成了公园的老总,随心所欲,无人能管。饿了,抓一把花生、摘一个芒果;渴了,拔一株甘蔗、舀一勺清泉……天黑了,巨蚂蚁累了,想家了,它回到湖心亭下的蚂蚁洞,可是,巨蚂蚁怎么也钻不进去,它的脚趾头还把家给踏平了,家人仓皇逃跑,他们都看不见它,它喊爸爸妈妈,也没人应答……巨蚂蚁更累了,多么想在温暖的洞里睡上一觉,可是,没有哪个蚂蚁洞,它爬得进去,只好选了一块草坪躺下,半夜,露水打湿了它的身体,喷嚏打个不停,发烧、流鼻涕,难受死了,要是以前,爸爸妈妈会给它找医生,唉,变大了的蚂蚁,一点也不好玩,它要变回去。
蚂蚁突然想起那朵使它变大的曼陀罗,它艰难地走到花前,触碰了一下,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全身变得凉凉的,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身体就缩小了。
它开心地往家里爬,找到了正在重建家园的亲人们,他们不计较刚才发生的事,更不知道那是巨蚂蚁闯的祸,热情地招呼它加入建设新家中来。它发挥大个头的优势,抢着干最重的活,搬最大的沙,挖最深的洞,当晚就住进了新家。
躺在蚂蚁洞里的巨蚂蚁,反思自己的梦想。蚁王走了过来:“当巨蚂蚁的感觉很好吧?”“不,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是最踏实的。”
蚂蚁家族像往日一样,平静而安稳,大家都早出晚归,寻找食物,繁衍后代,没有人再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为命题作文中的想象作文。仔细审题,要求以蚂蚁作为主角,大胆想象,文章的内容要抓住“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这句话编一个童话故事。写童话故事想象要大胆合理,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同时对儿童要有教育意义。写作时要注意语言通顺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开头: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直入主题。
正文: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突出主要人物的特征。
结尾:总结式结尾,前后照应扣题,突出主题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