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4 10: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三首》(一)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借助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古诗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两首田园诗的相同之处,掌握学习组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故事的能力。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描绘的情境。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借助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古诗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两首田园诗的相同之处,掌握学习组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主题情境
淳朴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风光。板书诗题,强调“杂”“宿”“徐”的写法。
·齐读诗题,强调“兴”,这里读四声。
杂兴是随兴而写的诗。诗人范成大一共随兴写了60首田园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组诗中的第25首。诗人范成大为什么随兴写了那么多首关于乡村的诗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
★补充资料,了解诗人。
(1)范成大,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他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共六十首,皆是诗人欣赏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后随兴而作,所以诗题以《四时田园杂兴》命名。此外,范成大与其他三人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中一人就是第二首诗的作者--杨万里。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大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师宗。
活动一:读准诗句,读出诗韵
范成大和杨万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这么善于写自然、写田园的诗人,他们的诗究竟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读古诗,
(2)师指名读;
(3)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读,也可以按照“四三”的节奏读。
(4)师指名读;生齐读。
2.多种方式,读出画面
(1)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①指名读。
②聚焦“蜻蜓、蛱蝶”。
交流飞舞的样子,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出画面。
(2)读《宿新市徐公店》
①根据意思把古诗题目的节奏读准确。
(宿/新市/徐公店)
②指名读、齐读。
③聚焦“急走”。
回顾“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理解“走”是“跑”的意思。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着读后两句,读出孩子捉蝴蝶时开心、急切的画面。
(3)男女生分读两首诗,感受田园风光。
活动二:走进画面,体会意象
1.抓关键词,发现特点。
(1)默读古诗,标画景物。
(2)交流:《四时田园杂兴》: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蜻蜓、蛱蝶。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2.对比景物,体会意象。
(1)对比两首诗里的景物,发现共同点。
都有篱落、菜花、蝴蝶,大多是乡村才有的。
(2)生就“篱落、菜花、蝴蝶”乡村景物交流感受。
(3)小结:在诗词中出现的景物,往往会带给我们特殊的感觉,跟随着诗人独具匠心选择的景物,我们就不知不觉走进诗的意象。(板书:意象)
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到悠闲,感到轻松,这就是诗人范成大和杨万里要带给我们的感觉。
3.想象画面,再读古诗。
(1)师生合作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配乐诵读《宿新市徐公店》。
4.想象画面,交流感受。
两首田园诗,你更喜欢哪首?
(1)生谈理由。
①第一首
预设:
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麦子扬花了,雪白雪白的;油菜花快要谢完了,油菜杆上挂满了细长细长的青绿色的菜荚,它的顶部还挂有星星点点的金黄色花朵。多么悠闲。(板书:闲)
b.“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长长的夏日,人们去田地里忙着除草耕作去了。院子小路篱笆边没有“闲人”走动的,只有那些蜻蜓和蛱蝶,在“悠闲自在”地飞舞。
②第二首
预设: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仿佛看见了小孩子在油菜地里跑着捉黄蝶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脚步声,喘气声,欢呼声......)
小结:是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们仿佛看到了他雀跃的脚步,还有那兴奋的红扑扑的脸蛋;我们仿佛听到了他欢快的笑声,气喘吁吁的喘气声,还有懊恼的叹息声……多么有趣的孩子,多么有趣的画面!(板书:趣)
(2)尝试背诵。
活动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两首诗,一首景中生闲,一首景中有趣,都让我们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像这样的田园诗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看一看在范成大眼中,春日,秋日,冬日的田园风光又如何。
1.出示古诗,小组合作圈画景物,想象画面,学习古诗。
(1)认真读一读,找一找诗中的景物。
(2)找出最能体现乐趣的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
出示最能体现乐趣的句子:
①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我仿佛看到了整个村子开满了数不清的桃花、杏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到处繁花似锦。农民们聚在一起,打着鼓,唱着歌,村民们聚在一起,打着鼓,唱着歌,过清明时的场景。)
②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我眼前仿佛浮现了蜻蜓、蜜蜂被蜘蛛网所挡而无法自由飞行的画面。)
③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我仿佛听到了竹篙碰碎薄冰非常清脆的声音。)
【作业布置】
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宿新市徐公店

景物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