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月相
、选择题
202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七)晴朗的夜晚,天空中能看到的月相是图中的( )
A. B.
C. D.
“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掀起几米高的浪涛。它的形成与月球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月球的形有关 B.与月球上无空气有关
C.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D.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
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中,是上弦月的是 ( )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春江潮月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的飞花令,有一主题字是“月”。下列含“月”诗词与图示日、地、月三者位置对应的月相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杭州开幕且恰逢中秋节。则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当晚的月相是( )
A.甲 、A B.丙、D C.乙、D D.丁、B
从地球上看,金星与月球相似,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是丰子恺所作的一幅漫画,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根据图中的月相判断,哪一幅是原作( )
A.B.C.D.
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当晚的月相是( )
A.甲、A B.丙、D C.乙、D D.丁、B
“超级月亮”是满月且月球最接近地球时的月相,今年超级月亮将发生在7月13日(农历六月十五)。如图表示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填空题
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7日进行,恰逢端午假期。
(1)6月27日当晚(农历五月初七)的月相为 。(填月相名称)
(2)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其表面包有竹叶,竹子常通过地下茎上长出的竹笋形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 生殖。
(3)考试过后正式进入暑假,此时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 (填字母)。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五,中秋节)在杭州开幕,据图甲所示。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滑A→B→C→D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之间位置(填图甲中的字母)。
(2)当晚的月相与图乙最接近,该月相的名称是 。
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解答题
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A 、B ;C 、D ;·
(2)月相从A B C 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4.4月相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随着月亮绕地球公转,太阳所照射到它的位置不同,因此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每月农历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B图为上弦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D
【解析】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钱江潮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和杭州湾喇叭口 河口地形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地、月排列 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产生的引潮力达到最大。当大量潮水从钱 塘江口涌进来时,喇叭口的河口形状使江面迅速变窄,潮水来不及均 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故选:D
B
【解析】根据月相的规律结合诗词的时间来解答即可
A 在我国古代,残月多指下弦月,在上半夜和清晨可见.“晓风残月”,晓,即早上,清晨,可见是早上的下弦月;
B 诗中说,月落,又说夜半钟声到客船,故是半夜,而上弦月是出现在前半夜的西边天空,所以此为正确选项;
C 如楼上所说,写的是元宵节的事,故是满月;
D 也如楼上所说,“皎皎空中孤月轮”,也是满月;
故答案为:B
A
【解析】月球是个不能发光的球体,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实际是月亮将部分太阳光反射到了地球上。月球始终有半个球被太阳照亮,但反射到地球上观察者眼睛中的光和月球与地球所处的位置有关。据此可判断选项。
由分析可知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有:①月球是一个球体,正确;②月球本身不发光,如能发光将始终看到一个圆月,正确;③月球绕地球运动,月球与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使反射到地球上的光发生改变,正确;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太阳始终能照亮半个地球,不是月相变化原因。所以①②③正确,A选项正确。
故选A
A
【解析】图中所示位置日、地、月三者位置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此时的月相应该是满月,新月时日、地、月也在一直线上,但是月球在中间。根据诗词中月亮的形态可以确定选项。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明月应该是满月时的月亮,与图中月相相同,A正确;
B、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嵋月时日、地、月不在一直线上,与图示位置不同,B错误;
C、大 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像钩子样的月亮不是满月,与图示位置不同,C错误;
D、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是初七八的上弦月,位置不在一直线上,D错误。
故选A
B
【解析】而9月10日是在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所以9月10日这天是在丙位置;
该天是中秋节,所以月相是满月。 故选B。
A
【解析】“满月月相”时,太阳、金星、月球位置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结合图片分析。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图中当金星位于甲处时,金星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故看到了圆圆的金星,在地球上可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因此此时金星位于图中甲,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
【解析】“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是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而残月蛾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故图A符合峨眉月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解析】1.根据地球的运动和二分二至日的划分,春分日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秋分日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2022年4月16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图中的乙。
农历三月十六为满月。
故选C。
C
【解析】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当月球月相是新月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农历六月十五,月相为满月,地球在中间,届时月球的位置将处于图中的c位置。
故选C。
、填空题
(1)上弦月
(2)营养
(3)D
【解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落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1)农历初七的月相是上弦月;
(2)通过茎直接长出笋,并发育成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茎属于营养器官,因此这种生殖方式是营养生殖;
(3)6月26日到27日,地球已经转过了6月22日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1)上弦月;(2)营养;(3)D。
(1)BC
(2)满月或望
【解析】(1)地球公转与阳历的关系如图:
(2)月相与阴历的关系如下图:
(1)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A(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C(9月23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B(6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D(12月22日前后);该天是 9月10日,所以在BC之间。
(2)改天是中秋节,所以月相是满月。
故答案为:(1)BC;(2)满月或望
清晨;下弦月
【解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
故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清晨,看到的月相为下弦月。
、解答题
(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3;朔望月
(3)日、地、月蔓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
【解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读图可知,①途中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是: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②月相从A→B→C→D→A的周期时间为:29.5日,又称为朔望月;③我们观察到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29.53日;朔望月;(3)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月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