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化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铜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国人民都带起了口罩,以阻挡病毒的传播。通常人们戴的是一次性使用医科口罩(SMS)或防雾霾的3M(SMMMS)口罩,其原料都是聚丙烯。纺粘层即S层,其纤维直径比较粗,在20um左右;熔喷层即M层,纤维直径比较细,在2um左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聚丙烯制作的餐具可供婴幼儿使用
B.熔喷层具有杀菌消毒功能
C.聚丙烯可以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使用过的医科口罩只要还很干净,经酒精消毒后,用吹风机吹干,可再次使用
2.下列关于苯和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和乙烯都属于不饱和烃
B.苯中的碳碳键和乙烯中的碳碳键相同
C.苯和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D.苯和乙烯都容易燃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分子式为C9H13NO3
B.某烯烃的名称是2-甲基-4-乙基-2-戊烯
C.BrCH=CHCH(OH)CHO中含有4种官能团
D.(CH3)2CH(CH2)2CH(C2H5)(CH2)2CH3的名称是2-甲基-5-乙基辛烷
4.某品牌的广告称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
B.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类物质,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慎重
D.不能盲目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咨询医生
5.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A.苯 B.乙烯 C.乙醇 D.聚乙烯
6.某学生进行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否是碳酸钙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羊毛织物
C.炒菜时滴加少量食醋和料酒可增加香味
D.在一瓣橘子上插入两根铜线并与小灯泡连接,验证电流的产生
7.对甲氧基苯甲醛是调配山楂花香型的主体香料,还是医药上用作抗组胺药物的中间体。下列有关对甲氧基苯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甲氧基苯甲醛能发生氧化反应
B.对甲氧基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C.分子式为C7H6O2
D.1 mol对甲氧基苯甲醛能和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8.某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
该有机物可能为
A. B. C. D.
9.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
B.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NH3生成
C.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多消耗2molNaOH
10.E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苯酚的一种同系物,且溶解度小于苯酚
B.经反应A→B和C→D的目的是保护官能团酚羟基不被氧化
C.与B属于同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不包含B)
D.1 mol D可以消耗1 mol NaHCO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
1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是不溶于水、比水轻的酯类化合物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脂肪都是硬脂酸甘油酯
D.油脂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2.化合物W、X、Y、Z的分子式均为C7H8,Z的空间结构类似于篮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面
B.W、X、Y、Z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C.1molX、1molY与足量Br2的CCl4溶液反应,消耗Br2的物质的量最多均为2mol
D.W、X、Y、Z均难溶于水
13.下列物质对应组成正确的是
A.木醇: CH3OH B.水晶: Si
C.重晶石: Na2SiO3 D.熟石膏: 2CaSO4·H2O
14.苯氯乙酮是一种具有苹果花味道的化学试剂,主要作为军用与警用催泪性毒剂。苯氯乙酮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氯乙酮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苯氯乙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C.苯氯乙酮最多可与发生加成反应
D.苯氯乙酮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
15.Y是合成香料、医药、农药及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可由X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Y可以发生显色、氧化和还原反应
C.X、Y分别与足量H2加成后的分子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D.1mol Y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2mol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6.(8分)已知: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利用如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
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1)实验过程中,加入药品时,应将酸化的Na2Cr2O7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所需正丁醇的量大于酸化的Na2Cr2O7的量,原因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温度计1示数为90~95℃,温度计2示数在_______时,收集产物。
(3)反应结束,为将正丁醛与水层分开,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_______口分出。
(4)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_______,检验其中是否含有少量水。
17.(12分)有机物种类繁多,请以你对有机物的认识填空:
(1)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
①氯气和液氯 ②D 和 T ③CH3CH3和(CH3)2CHCH3 ④12CO 和14CO ⑤和 ⑥ CH2=CHCH2CH3和
(2)下列各烷烃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正戊烷 B.异戊烷 C.CH3(CH2)2CH3 D.新戊烷 E.C3H8
(3)丙烯使溴水褪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4)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聚合时,可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18.(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九种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⑨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显两性的是_______。
(4)将元素①与氢元素组成的最简单有机物和⑥的单质按1:1混合后的气体在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最多能得到_____产物。
(5)用电子式表示④和⑥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19.(16分)已知苯与液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某校学生为探究苯与液溴发生反应的原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写出装置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装置III溶液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由此证明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
(3)冷凝管冷凝水由_______口进(填“a”或“b”);装置III小试管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
(4)实验装置IV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
(5)反应结束后提纯产物,粗溴苯经过碱洗与水洗,可除去溶解的溴,再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可选择下列操作中_______除去溶解的苯。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用聚丙烯可用于制作医用口罩,用于一般日常生活使用,说明以聚丙烯为材料制作的产品对人体无毒、无害,因此用该材料制作餐具可供婴幼儿使用,故A正确;
B.熔喷层没有杀菌消毒功能,熔喷层即M层,纤维直径比较细,在2um左右,病毒的直径较大无法通过熔喷层进入人体呼吸道,起到阻挡病毒的传播,故B错误;
C.聚丙烯可由丙烯上的碳碳双键上发生加聚反应制得,则聚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经酒精消毒后,用吹风机吹干后,可能会导致熔喷层破坏,起不到阻挡病毒分子的进入,故不可再次使用,故D错误;
答案选A。
2.B
【详解】A.苯和乙烯中的C原子均不是只以单键与其他原子相连,均为不饱和烃,A正确;
B.苯中的碳碳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化学键,与乙烯中的碳碳双键不同,B错误;
C.苯和乙烯均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
D.苯与乙烯含有碳、氢两种元素,都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B
【详解】A.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该有机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一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13NO3,故A正确;
B.给有机物命名时,需要选取最长碳链作为主链,CH3CH2CH(CH3)CH=CH(CH3)2,该烯烃的名称是2,4-二甲基-2-己烯,故B错误;
C.BrCH=CHCH(OH)CHO中含有4种官能团,分别为溴原子、碳碳双键、羟基、醛基,故C正确;
D.给有机物命名时,需要选取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选主链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1,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确定支链在主链上的位置,(CH3)2CH(CH2)2CH(C2H5)(CH2)2CH3的名称是2-甲基-5-乙基辛烷,故D正确;
答案选B。
4.B
【详解】A.糖类中的多糖(淀粉、纤维素)没有甜味,A项正确;
B.该八宝粥未另外加糖,但糯米主要成分为糖类中的多糖,B项错误;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故糖尿病人仍需慎重食用,C项正确;
D.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常常是片面、不科学的,应询问医生,D项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苯既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也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其褪色,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不符合题意;
D.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既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D
【详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可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否是碳酸钙,故A正确;
B.羊毛织物属于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纯棉织物属于纤维素,灼烧没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可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羊毛织物,故B正确;
C.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料酒中含有醇,两者反应生成酯,所以炒菜时滴加少量食醋和料酒可增加香味,故C正确;
D.在一瓣橘子上插入两根铜线不会形成原电池,灯泡不能发光,所以不能验证电流的产生,故D错误;
故答案:D。
7.C
【详解】A.对甲氧基苯甲醛中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银氨溶液等反应,故能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对甲氧基苯甲醛中存在甲基,故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B正确;
C.由图示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8H8O2,C错误;
D.1 mol对甲氧基苯甲醛含有1mol苯环能与3molH2加成,1mol醛基能与1molH2加成,故一共能和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C。
8.A
【分析】由图可知,只有2组不同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故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
【详解】A.A有2种不同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个数比为4:4=1:1,满足题意,A正确;
B.B有3种不同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不满足题意,B错误;
C.C有3种不同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不满足题意,C错误;
D.D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不满足题意,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CH2OH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生成、Na2CO3和NH3,故B正确;
C.碳原子上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者基团才具有手性,该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
D.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a2CO3和NH3,最多消耗3molNaOH,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C
【详解】A.A是苯酚的同系物,A的烃基中碳原子数大于苯酚,溶解度比苯酚小,A正确;
B.A中含有酚羟基,易被氧化,设计A→B和C→D的目的是:保护酚羟基,防止被氧化,B正确;
C.与B属于同类有机物属于醚类,对应的同分异构体可为 、 、 、 ,共4种,C错误;
D.D中羧基可与碳酸氢钠反应,则1molD可以消耗1molNaHCO3,D正确;
答案选C。
11.AB
【详解】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密度比水小,A正确;
B.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正确;
C.脂肪中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较大,但不一定都是硬脂酸甘油酯,C错误;
D.油脂分为油和脂肪,其中形成油的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程度相对较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AB。
12.AD
【详解】A.W分子中含有甲基,相当于甲基取代苯中的氢,单键可旋转,因此W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A正确;
B.Z中只含C-C单键和C-H单键,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B错误;
C.1个Y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故1 molY与足量Br2的CCl4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 Br2,故C错误;
D.W、X、Y、Z均属于烃,均难溶于水,故D正确;
答案选AD。
13.AD
【详解】A.木醇又叫甲醇,化学式为CH3OH,故A正确;
B.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故B错误;
C.重晶石是硫酸钡的俗称,化学式为BaSO4,故C错误;
D.熟石膏的化学式2CaSO4·H2O,生石膏的化学式为CaSO4·2H2O,故D正确;
故选AD。
14.BC
【详解】A.苯环不是官能团,苯氯乙酮中只含有酮羰基和氯原子两种官能团,故A错误;
B.苯氯乙酮分子中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
C.苯环和碳氧双键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苯氯乙酮最多可与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含有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但氯原子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故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C。
15.BC
【详解】A.X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则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A项错误;
B.Y含有碳碳双键,能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能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Y含有酚羟基,有酚的特点,可以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项正确;
C.X、Y分别与足量加成后生成和,均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C项正确;
D.Y中酚羟基、酚酯基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且1mol酚酯基能与2 mol 氢氧化钠反应,则1moY可与3 mol NaOH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C。
16.(1)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
(2)76℃左右
(3)上
(4)无水硫酸铜
【分析】酸性条件下,Na2Cr2O7将正丁醇氧化成正丁醛。
(1)
醛基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成酸,Na2Cr2O7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正丁醛,因此实验过程中,为防止正丁醛进一步氧化,所需正丁醇的量大于酸化的Na2Cr2O7的量,故答案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
(2)
由表中数据可知,正丁醛的沸点为75.7℃,因此温度计2示数在76℃左右时,收集到产物正丁醛,故答案为:76℃左右;
(3)由表中数据可知,正丁醛的密度小于水,溶液分层后,水在下层,正丁醛在上层,故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答案为:上;
(4)水遇无水硫酸铜变蓝,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无水硫酸铜,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含有水,反之则不含水,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
17.(1) ③ ⑤⑥
(2)A>B>D>C>E
(3) CH3CH=CH2+Br2→CH3CHBrCH2Br 加成反应
(4)
【分析】烷烃的沸点高低顺序:先碳原子个数,后支链个数(碳原子越多,支链越少,熔沸点越高)。
【详解】(1)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的是③;同分异构体是指有相同分子式原子排列却不同的一类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⑤⑥。
故答案为:③,⑤⑥
(2)烷烃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A>B>D>C>E。
故答案为:A>B>D>C>E。
(3)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CH3CH=CH2+Br2→CH3CHBrCH2Br
故答案为:CH3CH=CH2+Br2→CH3CHBrCH2Br,加成反应
(4)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聚合时,根据丙烯碳碳双键的不对称性可生成。
故答案为:。
18. Br HClO4 KOH Al (OH)3 5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物质的性质,书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根据甲烷的取代反应判断产物的种类。
【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以知道,①为C、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Cl、⑦为Ar、⑧为K、⑨为Br;
(1)⑨的元素符号是Br;
(2)稀有气体Ar化学性质稳定,核外电子数为18,各层电子数为2、8、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根据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F没有含氧酸,上述元素F除外中Cl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该酸为HClO4,K的金属性最强,则KOH的碱性最强,Al (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故答案是:HClO4;KOH;Al (OH)3;
(4)甲烷与氯气按1:1混合,光照条件下,因为氯气不足,可发生多步取代反应,生成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HCl,共5种产物;
(5)氯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19.(1) 分液漏斗 C6H6+Br2C6H5Br+HBr
(2) 淡黄色沉淀 取代反应
(3) a 吸收挥发的溴
(4)防止倒吸
(5)c
【详解】(1)仪器M的名称为分液漏斗;装置II中苯和溴在铁催化作用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为C6H6+Br2C6H5Br+HBr;
(2)溴化氢和硝酸银生成溴化银沉淀和硝酸,故装置III溶液中出现的现象为生成淡黄色沉淀,由此证明该反应的类型为取代反应;
(3)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冷凝管冷凝水由下端a处进入;已知苯与液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挥发出溴,溴和水生成溴化氢也会和硝酸银反应,装置III小试管中苯的作用是吸收挥发的溴;
(4)溴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容易导致装置压强减小,引起倒吸,实验装置IV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苯和溴苯的沸点不同,且互溶,应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