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4 13: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了生物的分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古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的分类方法,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古生物的化石以及其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分类的基本原则;
2.了解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重要性;
3.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能够描述不同古代生物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重要性,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如何让学生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了解到了生物的分类方法,对于分类的基本原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并且了解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重要性。同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古代生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古代生物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一些古代生物的形态特征,如恐龙、三叶虫、海蝎子等,并引导学生描述这些生物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古代生物为什么会灭绝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生物为什么会灭绝?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二、讲授环节
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古代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灭绝的原因和古生物化石。
介绍古生物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通过图片或者实物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古生物化石;
让学生了解古生物化石的重要性。
通过PPT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多样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生物的种类比现代生物多?
介绍古代生物的灭绝原因,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物种间的竞争、人类活动等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的。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生物是否也会面临相同的灭绝风险?应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实践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让学生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寻找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并记录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生存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并归纳总结出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
四、反思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学生可以提出对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教师也可以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板书设计
1.生物的分类方法;
2.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重要性;
3.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的分类方法、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重要性、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本节课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如何让学生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逐步理解这些概念。同时,在本节课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珍爱自然,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