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4 15: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科技之光
著作 作者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
自主学习:结合书本P76、77、78,用表格梳理明代科技著作及地位。
李时珍
(1518-1593)
明代医药学家
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
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
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27个
寒暑,三易其稿,于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
纲目》。
浓厚兴趣
+
实地请教
+
采集标本
+
治疗实践
+
不懈努力
《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2011年,《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27年
《本草纲目》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
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
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27个
寒暑,三易其稿,于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
纲目》。
科技之光
思考:李时珍是如何写成《本草纲目》的呢?
名称 朝代 内容
《神农本草经》 汉朝 载药365种,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
《唐本草》 唐朝 正文20卷,实际载药850种,《药图》25卷,《图经》7卷。
《本草纲目》 明朝 载药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药物形态图1100多幅,详介药物产地、 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意义
搜集整理书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播
《本草纲目》药材
科技之光
思考:结合此前中国著名的药物学著作和后人评价,《本草纲目》的意义?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资料一: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
资料二: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 ——房繄恭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并考中举人。后来连续6次会试不第。
45岁后转而探求科学工艺之术。清朝建立后,他过起隐居生活,
虽贫困但拒不出仕。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
学考察和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宋应星
(1587-1666)
明朝科学家
治丝图
灌溉图
科技之光
思考1:根据教材和资料一二,《天工开物》记载的内容上
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全书18卷,分别记载谷物、纺织、染色、谷物加工、制盐、食糖、食油、陶瓷、冶铸、舟车、锤锻、煤石烧制、造纸、五金、兵器、矿物颜料、酒曲和珠玉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①18卷,生产部门多,涵盖农业和手工业。
②全面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思考2:仔细研读材料一,《天工开物》以图片的形式描绘了什么?
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思考3:根据材料三,宋应星为什么这么编排?
思考4:根据材料和书本,说一说《天工开物》的地位?
材料三: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重农思想
《天工开物》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
开物
巧夺天工
通晓万物的道理
《天工开物》书影
材料一:《天工开物》部分插图
挖煤图
纺车图
冶铁图
炼水银图
治丝图
灌溉图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尤精晓农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徐光启(1562-1633
明朝科学家
《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内容
类别
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
地位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科技之光
材料一:“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
材料二:“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
材料三:“井田之制,不可行于今。”
材料四:“预弭[mǐ]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
……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三四,说说《农政全书》内容、类别和地位?
荒政
水 利
种 植
田 制
科技之光
思考1:根据表格,说一说三本科技名著有何共同特点?
著作 作者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药物学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工艺科技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业科学
是明代末年重要的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①都是总结性的著作
都是传统科技领域成就。
②都总结了历代的成果,既具有实用性,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都凝聚着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思考2:根据表格,结合材料一二,说一说明朝科技和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点和原因。
材料二:同时期西方科技成果
中国:总结传统领域、实用、实践,科技发展面临停滞的危机。
西方:探索新领域,理论,实验(近代科学)
原因: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八股取士;故步自封……
临洮
辽东
嘉峪关
山海关
鸭绿江
秦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示意图
东西起止点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城墙
关隘
烽火台
城台
关城
女真
鞑靼
瓦剌
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等南扰。
地位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建筑之美
思考1:对比地图,找出明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思考2:观察地图及长城的军事设施组成,说一说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和地位?
农耕
地区
游牧
地区
影响
建筑之美
材料一:随着长城的修筑,中原王朝在边地设立郡县发展贸易……在两个民族关系融洽时期,长城的重要关口以及边塞各城镇,都成了经济交流的驿站和互相贸易的市场。 ——《试评嘉峪关长城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长城沿线的官方贸易:瓦剌与鞑靼对明朝贡“贡道皆由大同入居庸关”。——《大明会典》
材料三:长城沿线的民间贸易:北方牧民为换取生活必需品,成群结队来到长城边,以“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明经世文编》
①抵御外族入侵,带来稳定和平。
②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思考:根据图文资料,探究明长城有哪些影响?
建筑之美
思考1:根据书本79、81,用年代尺梳理明北京城修建的历程。
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称帝,选
定北京为
都城
1402年
1406年
开始营建
北京城
1420年
基本建成
1421年
正式迁都
小资料: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思考2:依据左图概括明北京城相关信息
组成
布局特点
建筑特点
体现原则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
1、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2、根据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楼、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皇权至上
思考1:根据书本82、83,完成以下表格,了解明朝文学成就。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作品内容
文学之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魏蜀吴的冲突,反映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优秀长篇小说,揭示统治者的腐朽。
歌颂农民起义的抗争精神
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抒发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思考2:根据上述表格,三部小说有哪些共同点?
①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②都表达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强烈愿望。
资料一: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思考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明朝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呢?
①工商业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小说满足文化需求
②统治者的对知识分子高压政策
只能在小说中表达不满
③印刷术、刻书业的发展
小说繁荣
其他
绘画
书法
明朝
艺术
董其昌(1555—1636)
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
地理
戏剧
《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艺术名著。
《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汤显祖(1550—1616)
徐渭(1521-1593)
“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
徐霞客(1587—1641)
小结:核心内容思维导图
V
明朝的科技
、建筑与文学
科技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建筑
①修建历程 ②布局建筑特点
③体现原则
①目的 ②起止 ③地位 ④作用
明长城
北京城
其他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文学
其他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书法:董其昌
绘画:徐渭
药物学著作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重要农业科学巨著
军事防御:
被动防御的民族政策
当时世界上最宏大、
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流行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优秀长篇小说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反对封建主义
既是地理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医学
工艺
农业
课堂巩固
1.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2.大运河与长城像一个“人”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
A. 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 B. 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C.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
3.如图所示为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图,
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
A.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 宫殿的宏伟壮观
C. 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 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4.明朝大多数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 故事引人入胜 B. 宣扬君权神授理念
C. 反对封建主义 D.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A
D
C
C